東鄉族人民的姓名文化

東鄉族人民的姓名文化東鄉族人的姓名有著濃郁的民族特點和伊斯蘭教文化色彩,這與東鄉族的淵源、形成和發展有直接關係。


東鄉族人民的姓名文化

東鄉族的先民撒爾塔人原先沒有姓氏,自十三世紀來到河州地區後,因受漢文化的影響,逐漸有了用姓的習慣,並多采用以本民族人名的首音或尾音為姓的方法,因而產生了諸如馬、買、巴、牙、丁、米、坡、下、且等姓,並以馬姓最為普遍。東鄉族人的馬姓之所以居多,是因為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首音“穆”的漢字諧音為“馬”,此外,因其村寨分佈不同,而有不同的支系,在稱謂時要在“馬”姓之前冠以村寨名,如“拾拉泉馬”、“東達恆馬”等。不同村寨的馬姓分屬不同的阿恆德,其他姓氏亦有類似的情況。東鄉族人採用漢姓歷史悠久,至今幾乎所有東鄉族人都有一個漢姓,究其來源,有的是帝王賜姓,如高、趙、陳、康、張、王、李等;有的則是融合到東鄉族中的其他民族將其漢姓帶入的,例如蒙古族人就把根據自己習慣所採用的漢姓如羊、妥二姓帶進了東鄉族。現代的東鄉族人,除了有姓以外,普遍還有一個經名和漢名,也有的僅有經名,沒有漢名。所謂經名就是伊斯蘭教的教名,由阿訇從《古蘭經》中選取,或以伊斯蘭教聖賢為名,如穆罕默德、歐麥爾、素萊特、達吾德、海蒂徹、法圖麥等;或以意思蘭伊斯蘭教歷的貴重月份及日子為名,如齋月出生的孩子就取名為“爾德”,主麻(星期五)出生的孩子就取名為“主麻”;或以向阿訇學習經文的撒拉為名,取名“撒拉”。由於經名使用阿拉伯語,有的音節很長,在稱呼時很不順口,東鄉族人便把音節較長的經名加以簡化,如伊斯哈克就簡稱為“哈克”,優素福就簡稱為“優素”,阿依舍就簡稱為“阿依”或“阿舍”等。有的地區在經名簡化之後,加上一個“子”字後綴萊稱呼,如穆罕默德就簡稱為“穆罕子”等。東鄉族人取用經名要舉行一定的儀式,請阿訇取經名的時間,舊教是在給嬰兒餵奶前,新教是在嬰兒出生後第七天。取經名時阿訇不進產房,由家人將嬰兒抱出,由阿訇對著嬰兒先念大宣禮詞,再念小宣禮詞,念畢,在嬰兒的耳朵上吹一下,先右耳,後左耳,然後從《古蘭經》中選取一個經名,告知家人。阿訇為嬰兒取經名時,不得與嬰兒的父母或兄弟姐妹重名,否則就必須另起一個,但嬰兒的經名可以與已故的祖父母經名相同。東鄉族人的經名在本民族內部、家庭或宗教活動中使用,漢名則在與外部交往中使用,現今使用漢名比較普遍。東鄉族人在平時稱呼上與漢族相同,一般用姓名全稱,熟人間可以只稱呼其名字。當在比較莊重的場合均採用經名加漢名的稱呼法,如伊德萊斯?馬正廉、庫麗蘇姆?白淑珍等,但在書寫時要在經名與漢名之間標註點符號“·”。為了表示對某人的尊敬,特別是對那些有名望者,不直呼其名,而是以其祖籍的村寨地名代替。有時,為了表示敬愛或親近,還常用一種親暱的稱呼,即取經名中的首字音在加“哥”字予以表示。東鄉族人還有諱名的習俗,即兒女禁稱父母發名字,妻子禁稱丈夫的名字,年幼者不得直呼年長者的名字等,否則會被認為是失禮而受到他人的鄙視和斥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