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小朋友想學習科學小知識?怎樣才能讓孩子明白並有興趣學習?

老沈說科


大家好,我不是權威,我是漫步科研路。

小朋友想學習科學知識表示他對這個世界充滿的好奇,這樣的興趣確實可以好好培養。但是我們家長往往對一些科學現象一知半解,不能給孩子非常系統專業的解釋。這也是部分家長非常苦惱的地方。

我作為一個四歲孩子的父親,現在買了好幾套關於科學小知識的書,這類書不是簡單的文字解釋,而是把科學知識放在了一些小的故事裡,或者畫成非常有意思的圖畫解釋。比如妙想科學系列,神奇的校車系列等等。可以說給小孩子的科學書籍是非常多的,我們需要去篩選。如果你不會,那你就在網上買的時候看看別人的評論,或者熟人也可以給你推薦。拿到這些書籍之後可以堅持給他每天講一本,我們家的小孩經常要求我們給他重複講某個科學故事,所以基本一套書籍可以讓孩子享受很長時間。

作為家長你其實也不用花很多時間去了解科學知識,因為那些書本上都把那些知識點搞得非常形象,大人一眼就能看出是怎麼回事。另外,我也有給孩子訂巧虎系列,他可以跟著視頻去學習很多科學知識。我們也可以找一些科學現象的視頻給他們看,他們也會非常感興趣,譬如我之前給孩子看撲蠅草的視頻,他後來就一直學捕蠅草抓昆蟲。

為了一直保持孩子的那顆好奇心,我們也可以自己提出問題,讓他去思考,或者你們一起討論。這是個很好的跟孩子互動的機會。我們有時候雖然不知道答案,你可以告訴孩子可以通過什麼方法可能找到答案。大人完全不需要什麼都知道,跟孩子一起學習才是最好的,可以共同進步。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風雲我輩之漫步科研路


首先一點千萬不能強逼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因為這樣他會厭惡會適得其反,還有最重要一點的是要有一個好老師。我們上小學的時候班主任是個女老師,每天用尖尖的鋼筆頭敲我門腦袋真的太疼了,送了錢和禮物的就不打他們,如果還沒送,就把我們耳朵提起來扭,真的每天最害怕的就是去學校,她叫黃(王)建芳,我們都叫她王老虎真的太兇了,每天都想著從我們學生身上撈錢,如果不去她家補課你就完了,打的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還很會騙人,騙家長說我們不聽話,故意拿棍子嚇唬我們,其實是真的打我們,我們當時小,父母都很相信老師,真的氣死我了,從我們這裡撈去的錢給她女兒出國留學用,真的畜生都不如,我們全班同學都很恨她,所以我們班同學幾乎最怕的就是學校,也沒心讀書了。真的害了我們一輩子,因為一去學校就怕她折磨我們,一個女的怎麼會那麼狠毒,有虐待症喜歡虐待我們,然後她心裡就有快感,真的怎麼能讓這樣的人當老師呢?還是班主任………當時校長還安排他老婆在我們學校開小賣部都是為了錢,不管孩子的未來的……


壞壞0211


需要言傳身教,書本和實踐相結合,培養他的好奇心和興趣,再進行誇獎和鼓勵。

比如告訴他光線由七色光組成,紅、黃、藍是本色,其他都是複色。然後買個三稜鏡把太陽光折射成七色,讓他看見,也讓他看見光線是如何折射的,平常更加陰影是直射的,再買紅、藍、黃三顏色讓配其他顏色。

生活中可以利用木棒搞槓槓,讓他了解槓槓原理,旋轉桶裡的水知道螺旋,知道一力撥千斤等等。

關鍵在於書本知識和實踐實驗相結合,不要死記硬背,學會舉一反三,再鼓勵和表揚,他就一定會學好。有興趣和覺得自己能學好,兩種都具備,就一定能學好,居其一,學好就有可能,兩種都不具備,那一定學不好。


董豔臨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技興趣。

隨著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於一體的科技創新教育的興起,家長們為孩子選擇課外興趣時又多了一層焦慮——要不要追逐編程、機器人等科技教育的熱點?到底該怎麼培養和引導孩子的科技興趣和特長?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教育部共同主辦,針對優秀青少年學生的科研人才培養項目——“英才計劃”在京召開了2018年總結會,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20餘所高校的“英才計劃”導師們以及科技創新領域的青少年“學霸”們紛紛就此支招。

找熱情比追熱點更重要

“父母唯一應為孩子做的,就是找到孩子的熱情所在,並鼓勵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發揮得淋漓盡致。”對於如何培養科技興趣和特長,清華學堂錢學森班首席教授鄭泉水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樊悅陽深表贊同。“最重要的是要認清自己感興趣的點,不要盲目追求熱點。”作為2017級“英才計劃”學員,樊悅陽在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斬獲植物學科一等獎及學科最佳獎。他獲獎項目《山慈菇粗提物誘導肝癌細胞凋亡及相關研究》是有關中草藥抗肝癌的研究,並不涉及編程、機器人等當下流行的熱門學科。

作為中學生中的科研“學霸”,樊悅陽還“支招”說,選擇科技探索的研究方向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能力所在,“做課題的過程需要自學很多甚至是碩士、博士生要學的知識,所以最好選離生活不那麼遠的課題,比較好操作。”他的選擇就源自初中時看到電視劇中有關中醫藥的情節,“覺得中草藥十分神奇,再加上外婆喜歡熬製中草藥調理身體,便萌生了開展這種研究的想法。”

來自上海中學的周正同學,在擔任意大利羅馬大學一位外籍教授在復旦大學開設的《生活中的物理學》課程的助教期間,由復旦大學物理學科導師陳焱教授指導,合作研究了“火鍋與小籠包的物理學”,他們的論文不僅在俄文期刊《科凡》以及英文期刊刊發,在中國科協的公眾號上推送後,網上閱讀量也達十萬餘次。

“研究自然科學,最重要的動機就是滿足從孩子時就有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創造力的源泉。”在連續5年擔任“英才計劃”導師的陳焱看來,老師和家長都應該拋棄從眾心理,不要盲目地追求熱門學科。“畢竟培養孩子的科技興趣和特長,其目的在於激勵和喚醒鼓舞,點燃孩子心中探尋科學之火,幫助他們發自內心尋找和解決問題。”

中學科技教育呼喚大學思維引導

那麼,有沒有可供學校和老師借鑑的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呢?中國科協與教育部為此開展了“英才計劃”這一探索性的人才培養項目。對於高中階段有志於攀登科學高峰的優秀青少年學生,貫穿從高中到大學畢業全階段的科研培訓實踐。在這個過程中,由來自大學的導師指導,一方面強調堅實的通識及專業的課程基礎,尋找人生的理想,另一方面全面強化研究能力,接觸並開展國際前沿課題的研究工作。

參與“英才計劃”究竟能給對科學興致勃勃的青少年帶來哪些收穫?來自天津市南開中學的2017級“英才計劃”學員戚涵,斬獲了美國智能人工協會(AAAI)頒發的專項獎。提到“英才計劃”,她感觸頗深:“我也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神奇與魅力,科學研究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我可以去嘗試每一個想法,我可以去實現每一個創意,在科學這個領域中,有無限的奇蹟和未知等待我們去探索。”

“中學教育太重要了,需要大學教師更多的參與。”陳焱說,在他看來,目前中學教育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強調知識的灌輸和應對升學考試,偏重特定解題技巧,學生在課內外很多時間都消耗在過度解題上面。而大學理科教育如數學和物理教學中,強調普遍的方法以及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他說:“我的感受是,將大學階段的教學思考融入中學教育之中,‘英才計劃’提供了非常好的切入方式。”

讓更多對科學有興趣的青少年受益

經過五年的探索,“英才計劃”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來自中國科協青少中心的資料顯示,5年來“英才計劃”已累計培養3000餘名中學生。在2018年畢業的568名“英才計劃”學生中,60%考入985高校,74人考入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還有4人在69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獲獎,其中包括兩個學科最佳獎,取得歷史性突破。

然而,對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仍然迫切而任重道遠。在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看來,目前的關鍵在於這種培養模式能否形成規律,形成足夠的規模和影響力,讓更多對科學有興趣的青少年受益。他表示,下一步會增加、拓展“英才計劃”實施的地區和高校,繼續探索依據學生興趣進行個性化培養的機制。在他看來,目前最為迫切的工作在於更加深入地研究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成長的特點和規律,更好地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增強人才培養的能力。

“好的科技創新的苗子不是在課外班反覆刷題就能刷出來的,而是真正有興趣致力於科學研究的這樣一些具有優秀潛質的學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王啟明說:“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有效的體制機制,激發和保持學生對基礎學科的熱愛。這既是中學的教育要求,也是大學的持續培養目標。”


經常用了


科學最重要的是發現問題,給出假設,然後解決問題或驗證假設的過程。科學的思維的確是從很小的娃娃就可以培養的哦,很欣賞你有這樣的意識。

我都是在孩子慢慢成長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科學思維嵌入進去的。比如,一歲左右,孩子開始進入細小事物敏感期,在家裡就會經常從犄角旮旯撿到一些小玩意兒,這時候,就可以問他,寶貝,你發現了什麼呀?是硬的,還是軟的?你覺得它是什麼東西的一部分啊?那我們去試看看。呵呵,其實這就開始了科學思維的訓練。有一次,我家老大居然撿到了一隻蟑螂,抓著觸角爬到(那時還不怎麼會走)廚房給奶奶看,居然還是活的,呵呵。不大驚小怪的話,還可以順便給他介紹什麼是昆蟲,也算是科學知識吧😄

兩歲多,有次孩子舉著一個礦泉水瓶來找我,裡面塞了好些紙巾。我問他,你這是在幹什麼?他是想把瓶子裡面的水珠擦乾呢。他發現水珠看得到,擦不到,於是把紙巾搓成長條,一點一點塞進去。哈哈,這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嗎,你還可以趁機和他討論空間的概念,探索其它解決方案,還可以把瓶子拿到陽關下看一看,看看水滴有什麼顏色變化嘛

總之,科學思維比科學知識重要,這樣的日常引導會讓孩子更願意思考問題,更有興趣學習。


加拿大陪讀媽媽


1.如何滿足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
愛迪生從小就特別愛問“為什麼”,喜歡對一個問題刨根問底直到真正明白。現實生活中對於孩子的嘮叨,愛問問題,父母千萬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而是要多去培養和發展,鼓勵孩子開動腦筋,認真思考,滿足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促進智力發展。

2. 將書中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現在的孩子非常幸福,可以通過看精美的繪本去了解知識;也可以通過遊戲,影片,電視等學習和成長。小溫馨在起床梳頭的時候,發現頭髮莫名的“飄”了起來,她會吃驚得問我:“媽媽,你看我的頭髮怎麼變這樣了呢?”我會和她解釋這就是人體在釋放靜電的現象,把梳子在清水裡泡一會再打理,這樣會消除頭髮靜電。科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蘊藏著很多科學的知識,我們可以將這些科學的小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3. 讓孩子正確“擁抱”高科技
生活中科學無處不在,我們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她去體驗科學的神奇和快樂。隨著科技活動的增多,孩子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也越來越深。隨著科技節活動的推進,我們也可以帶孩子去科技館體驗不同的遊戲,開闊視野,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回答的不知道你還滿意嗎,有什麼問題咱們再探討。


其禾


既然是小朋友,我姑且認為是幼兒園或是小學生把[大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最強的,求知慾也是最強的,只要我們引導得當,孩子的潛能就會源源不斷髮揮出來。

對於科學小知識的學習,低齡段的孩子本身就很容易感興趣,所以我們經常給孩子“刺激眼球”,就是經常讓孩子看到我們身邊的科學小知識,加強他解惑的興趣,有了解惑的興趣,就會有解惑的行動了。

我家小姑娘對科學小知識也是很感興趣的,恰巧我是物理老師,所以一些自然現象什麼的,很容易就能組織成小實驗和她一起操作。但我認為,做這些,家長的參與很重要,因為不是每個孩子的動手能力都強,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先從簡單的開始,比如常見的紙巾染花,白色茶花吸墨變色,磁鐵吸引排斥,生熟雞蛋滾動等等,這些變化現象直觀明瞭,容易讓孩子覺得“不可思議”,然後我們就慢慢和他說道理,也許孩子現在不完全懂,但他會有這個影像,也會有探究一二的興趣和決心。

還有,表揚孩子自己動手製作的行為,父母可以像戲精一樣,我家是,我和孩子一起動手完成小實驗,爸爸會像個崇拜者一樣發出感嘆和給我們點贊。如果小孩自己做出來了,我明知道理,也會裝著不是特別明白的樣子,讓她給我講解,講解道理布通的時候,假裝把道理說出來,問她是不是這個意思。她就心領神會了。

所以,用我們的行動支持孩子,肯定孩子,孩子的興趣和決心就不輕易擺動!




春柳老師


建議通過以下方式:

1、繪本

很喜歡奇幻物理、魔幻化學這套書,通過故事的方式,把知識點融入到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理解。

2、科學實驗書籍

孩子通過自己親手做實驗,通過觀察實驗反應,進行思考和驗證,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把知識內化。

3、視頻

通過一些視頻課程,對於低年齡的孩子來說,比較容易激發興趣。

4、科學課程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參加科學課程的培訓班,進行系統的科學啟蒙和學習


童心媽咪


家裡小朋友想學習科學小知識,父母應該感到高興。因為孩子在不斷成長,已經有自己的思維模式以及興趣點。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並好好的抓住孩子的這個興趣點,努力提供一切條件幫助孩子將這方面的潛力挖掘到最深處。具體如下:

一.父母首先要對孩子想學習科學知識的想法給予肯定,並大力支持。

二.給孩子制定一個持續學習的家庭小制度,制度中要有目標有獎懲.確保孩子能堅持持續學習

三.帶孩子去參觀科技館,天文館等了解一些科學現象.

四.給選擇性給孩子報一些科學小實驗,科學小知識類培訓課程.

五. 父母在家也可以通過實驗操作的方式讓孩子瞭解一些科學小知識.

給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科學小實驗:

主題:《顏色變變變》

原理:利用紅,黃,藍三原色進行配色實驗.

紅+黃=橙色

紅+藍=綠色

黃+藍=紫色







Mary火箭媽媽


假如你是個小朋友,就要先從興趣培養。可以考慮。看一些科普的書籍。比如伽莫夫的。還有中國版的十萬個為什麼系列書籍,再看一些科學家的傳記方面的書籍。去適當的瞭解科學發展史。瞭解科學概念形成的來龍去脈。稍長一些。可考慮除課堂上所學,應考慮讀幾何原本,古希臘哲學方面的書記,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科學發展史以及物理學各科的發展史,瞭解其概念發展的前因後果,來壟去脈,瞭解物理學發展的思想脈絡,方式方法。廣泛的涉獵,多問幾個為什麼?獨立的思考,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久而久之,持之以恆,相信在科學上的認知水平必異於常人。

如果要學理論物理,建議用吳大猷的物理學系列,與費曼的物理學講義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