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觉得《霸王别姬》电影有资格排入中国最经典的电影前十名吗?为什么?

小姐姐致敬经典影视



  • 首先《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的导演陈凯歌把这边影片突破了传统叙事的规范。他的影片重视对画面上人物运动的处理,强调视觉造型不拘传统的叙事方式,故事情节淡化,但刻意追求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

《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它的成功既得益于原著的细腻和深刻,同时也有着自己完整的表达,最后成就了一部经典电影。这个故事有着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但却并不感觉割裂,浑然天成般的成为整体。

从北洋政府统治下百业凋敝的中国开始,《霸王别姬》就置身于浓重的民族色彩的悲怆之中。而正是那样的社会环境,铺垫开小豆子不断被抛弃的一生。天生的六指就像他的天赋异禀,注定会在凡世被斩去以苟且残缺。

张国荣和巩俐是这部戏的灵魂。两人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菊仙泼辣果敢又兼具同情心的性格通过眼神准确传达。她与张国荣的几场对手戏十分精彩。菊仙的眼神直视与程蝶衣的厌烦躲闪都形神兼备。程蝶衣看段小楼时的眼神又幽怨无比,透彻骨髓。张丰毅做访谈讲到演戏的时间隙被张国荣弄的心里发毛。“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拗不过来的人生,张国荣用生命诠释。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戏里的不如意,尽情的释放到戏中那该有多好。大多数人一生当中都带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假面具,没有开始亦没有结局,但是我情愿粉墨登场始终如一。人世间的聚散离合,哪由得了我们做主呢?但我情愿戏里戏外都永远同你在一起,忘掉时光流转,忘掉物是人非,只想每一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感受你。


中国汇声汇影


在我心目中,《霸王别姬》在国产电影中排第一都不为过。

即使放在世界影史,《霸王别姬》都可以有一席之位。


1.艺术成就

在1993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在《霸王别姬》试映结束,现场响起了长达十分钟的雷鸣般的掌声。最终《霸王别姬》击败了《钢琴课》等国外优秀电影,毫无争议的夺得了金棕榈奖。
在1994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它也获得了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2.票房纪录

《霸王别姬》在全球最终票房3000万美金,大陆票房4000万人民币。

这个数字现在看可能会觉得并没有什么,但是电影上映是1993年,当时的电影票价4元一张,

等于国内就有1000万的观影人次。
可以说电影获得了全球影迷的关注和热爱,创下了当时文艺片的票房纪录。

可以说当年《霸王别姬》引发的热潮不亚于去年美国的《小丑》。


3.演员表演

一说到《霸王别姬》,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国荣饰演的蝶衣。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张国荣做到了一个演员所能做到的极限,

此前从未有过专业的戏剧训练的他在接片后,拒绝了剧组准备下的京剧替身。

独自提前北上苦练,为了这部电影,他可以说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最终在三位京剧老师的指点下,张国荣在片中的京剧表演可以说是不输专业演员,外加他对觉得领悟和把控,让人看了就觉得,他就是蝶衣本人。

由于戛纳电影节向来有“最佳影片”与“最佳男主角”通常不会在同一部电影中产生的不成文规定,张国荣仅以一票之差输给了英国演员大卫·休利斯,

对张国荣来说,并非技不如人,应是虽败犹荣。



4.故事

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原小说主要围绕着段小楼、程蝶衣和菊仙的三角恋情,故事略显单薄。

编剧芦苇在此基础上扩充了一倍的内容和字数,将京剧和地方戏曲元素杂糅到电影之中,

再加上大时代背景下人物的悲情宿命,使得《霸王别姬》变成了一部史诗巨作。



每年都有很多好电影被拍出来,但是大多看完之后如同流星一样被人遗忘,

但是只有《霸王别姬》这样的杰作,在上映27年之后今天依然被影迷们津津乐道,

它创造了华语电影届的一座高峰,名留青史,至今也无法超越。


黑白影弟


两大超脱了时代的深意令它成为国产经典之最;

1993年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葛优、英达等人联合主演的爱情电影在国内上映,时至今日,26年过去了,该影片在豆瓣评分高达9.6分,按评分排名,前十五名根本没有国产片的存在,他的出现已然成为国内经典电影第一位,不仅仅是前十,而是“国产经典之最”;其次,他给国产电影带来的里程碑式的意义更是超脱于名次之外;

《霸王别姬》的两大深意;

  • 国粹渐渐落寞;

有几千年历史的京剧被称为国粹,该影片也是全程围绕着京剧展开,先是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从小被母亲送去学习京剧,京剧改变了他的一生、他也因此成了“戏痴”,以至于在他的观念里“戏就是人生”,更是一度认为自己就是虞姬本人;

因为热爱,他把戏唱成天籁,早早成角儿的他无时无刻不在享受人们的掌声和喝彩,但最终,时过境迁,京剧渐渐的不被大家所接受与追捧,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改观,程蝶衣也从最开始人人追捧的京剧名角儿变成了路人一般的京剧旦角,最终和师兄在台上合演《霸王别姬》挥剑自刎的剧情,可以理解成不分戏和现实把虞姬错当成自己,也可以理解成不忍京剧的没落;


  • 超脱性别的情感纠葛;

段小楼和程蝶衣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兄弟,二人角色互补、配合默契,并且约定要合演一辈子的《霸王别姬》,但这个约定在二人心中有不同的定义,段小楼认为“戏非人生”,这个约定也只局限于戏,但程蝶衣认为“戏如人生”,这个约定是两个人情感的纽带;也因此,程蝶衣渐渐对师兄段小楼产生了情愫;

但由于那个年代思想的保守,段小楼不敢承认对程蝶衣的感情、更不敢正视程蝶衣,直到菊仙的出现,虽然菊仙没有好的出身和家世,但对段小楼却付出了足够的爱,哪怕知道这对师兄弟的与众不同,对段小楼的爱也不曾改变,后来二人结婚,也促成了最终菊仙、程蝶衣和段小楼三人相继自杀的悲剧;

而时隔26年,除了《霸王别姬》之外,再没有哪部电影能叙述出这么完整的剧情和深意,这就已经堪称史诗级影片,完全超越了“前十”的名次,最主要的是这部电影给大家带来的人生感悟并不是时间可以磨灭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超过百万人点评,评分依然能高达9.6分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的原因;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补充!


影视巨能聊


中国影史上有两座高峰,《霸王别姬》和《活着》,前三妥妥的,怎么可能排不进前十名。

《霸王别姬》无论是剧本、演员、音乐还是画面,都禁得起时间的考验,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该片1993年在内地和香港同时上映,引起一阵阵轰动,火热非凡。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一举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同年《霸王别姬》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 。

英国BBC评价说:“《霸王别姬》令人热血沸腾,是取得世界性成功的艺术电影。”

美国《纽约时报》评价说:“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新高峰,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旷世巨作。”

2005年《霸王别姬》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


小摘录


有!而且我觉得应该在前三的位置!

我个人觉得一部电影的好坏,排名的先与后,不应该是凭空而来,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不知道如何评价,只觉得很沉重!所谓不疯不成魔就是程蝶衣人物形象的最好描述,接下来我们理性的分析一下《霸王别姬》

1.1993年1月1日上映在香港上映,后来也在大陆上映,也许很多人奇怪来,这电影在大陆上映又如何?就算1993年大陆也有自己的电影了?那只能够说你对这部电影不太了解,这部电影里面的隐喻很多,按理说来是决不可能在大陆上映的,但是邓小平主席特批,

注意:主席特批!试问整个华语电影有哪部能够有这样的殊荣?

2.票房:3000万美元,也许很多人会好奇,3000万美元也好意思拿出来说吗?没错,好意思,在1993年,3000万美元在艺术片的领域真的少吗?的确比起2毛钱一张卖了几个亿的《少林寺》来说它是没有资格在票房上叫板,但是小编看来,足够,只因为他是全球揽下的!

注意:全球票房!1993年!

3.成就:也许这是霸王别姬最拿的出手的东西了

获奖 1994 第五十一届金球奖 最佳外语片 陈凯歌

获奖 1993 第四十六届法国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 陈凯歌

获奖 1993 第四十六届法国戛纳电影节 FIPRESCI双周奖 陈凯歌

获奖 1994 第四十七届英国学院奖 最佳外语片 陈凯歌 徐枫

获奖 1993 第五十八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女配角 巩俐

获奖 1993 第五十八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外语片 陈凯歌

提名 1994 第六十六届奥斯卡 最佳外语片

提名 1994 第六十六届奥斯卡 最佳摄影 顾长卫

提名 1994 第十九届法国恺撒奖 最佳外语片 陈凯歌

看到这些我相信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4.演员《霸王别姬》里的演员很多,而且有些在现在还能够看到荧幕上的活跃,但是这部电影真正成就的两位演员张国荣,巩俐

张国荣的程蝶衣被当时戏组的人称之为生活与戏结合,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到了不疯不成魔的境界了

而巩俐的菊仙将一个风尘女子身上的劲展现到了极致,什么叫极致?眼神,肢体,不说话,这就是极致!

当然成就演员的同时也成就了导演 :陈凯歌

5.故事:《霸王别姬》是香港大名鼎鼎的女作家李碧华,她的代表作有张国荣主演的《霸王别姬》《胭脂扣》,还有《秦俑》《青蛇》,每一部都让人着魔!

这就是小编觉得《霸王别姬》的资格,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会说电影的牛


我很喜欢张国荣,他的所有电影我全部都看过了。口碑好的几部里面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霸王别姬。

然而这部电影却成为了中国影史第一,在豆瓣评分也与肖申克的救赎一致,好像评分人数比肖申克的救赎少,所以排在了第二,而国产片前十也就这一部中国电影。

北电毕业的编导老师告诉我,北电编导系的新生会花一年的时间拉片分析这部电影,而我们的影评课老师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给我们拉片分析这一部电影,可以说霸王别姬我已经看过无数遍了,不过都不是我主动看的。在所有拉片的电影中这部是让我觉得最无聊的,每看一次都是昏昏欲睡。

你说我讨厌同志片吧,张国荣的春光乍泄我却主动看了无数遍,连衍生出来的纪录片我都跟着看了好几遍。你说我讨厌文艺片吧,我又很喜欢东邪西毒,花样年华,阮玲玉,阿飞正传这样的文艺片。

可我就是get不到霸王别姬的点,在拉片分析后,我知道这是一部镜头讲究,也具有历史讽刺意味的片,承认它的内涵,但让我在电影院看,我肯定会睡着。



阿靖靖


偏偏程蝶着锦衣,唱啭满天梨花雨

小楼凭栏断幽梦,虞姬刎颈祭别离


如果,有人要写中国电影史,那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部电影,也绕不开陈凯歌、张国荣、张丰毅、巩俐、葛优、李碧华、芦苇…


也可以这么说:是这部伟大的电影,把这些人强行留在了电影史中。


无论岁月怎么更迭,时代怎么变幻,都无法撼动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它就是:《霸王别姬》



1924年寒冬,梨园戏班子里,年少的孩子们正在练功。


妓女艳红抱着儿子小豆子,乞求班主关爷收留儿子,关爷拒绝了,他拿起小豆子的手说:这孩子六指儿,抬起手就得惊了人。


艳红心一横,一刀剁掉了儿子的第六指。随后小豆子便被摁着头拜了祖师爷,鲜血淋漓的手染红了卖身契,也染红了他如梦似幻的一生。



梨园班子信奉“棍棒底下出高徒”,想要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关爷家法不离手,逃跑、偷懒、忤逆者,逮到就往死里打。


第一次练功的小豆子,被掰扯的哇哇大哭,大师兄看见小豆子非常心疼,替他偷工减料,却被师傅发现,挨了板子后,又被罚跪在雪地里。


小豆子知道大师兄是为了他受罚,晚上便和他睡在一起,帮他暖冻僵的身子。



时光飞逝,几年以后,小豆子已长成俊美少年,因为身段纤柔婀娜,被师傅定为花旦,可自认是男儿郎的小豆子十分抗拒。


每次都将《思凡》念反为: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终于有一天,不堪忍受的小豆子和小癞子,一同逃了出去。闲逛的两人正赶上京剧名角献技。



好一场霸王别姬高歌猛进,台下山呼海啸,击掌叫好,只看得小豆子泪如珍珠,小癞子也满脸泪水哽咽道:他们是怎么成的角啊?得挨多少打啊。



小豆子执意要返回,被师傅打的皮开肉绽,他却咬牙不肯求饶,情急之下,大师兄竟抄起家伙要和师傅拼命,而此时的小癞子早已吓破了胆,吞下最爱的糖葫芦后就上吊死在了练功场。



几日后,戏院老板那坤来定戏,他一眼就相中了小豆子,并让他唱一段《思凡》,开口唱到: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那坤很是愤怒,拂袖而去,师傅追在身旁不停作揖道歉,大师兄一把揪住小豆子按在了太师椅上,用烟杆直捣他的嘴,恨他为什么要回来。



完罢,满嘴流血的小豆子,竟然缓缓的唱起的《思凡》: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这一改口就成定局,从此改了人生,附了戏魂,历经磨合之后,小豆子和大师兄已将霸王别姬演绎的淋漓尽致出神入化。那日在张公公府上,大师兄看上了公公一把宝剑,小豆子允诺他一定为他谋上此剑。


此时张公公派人将小豆子掳到了内宅卧房,那屈辱不堪的经历不仅玷污了身体,心灵也因此受到了创伤。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1937年,小豆子和师兄已经成年,两人以段小楼和程蝶衣为艺名,成了响当当的京剧名角儿。



少年裘马意气风发,所到之处人山人海,众星捧月。虞姬一亮相,娉婷婀娜、风姿绰约;霸王一上场,声如洪钟、气势磅礴。



一曲作罢,号称戏痴的袁四爷来到后台,送给蝶衣一副闪闪发光的凤冠,并赞叹蝶衣的技艺已入纯青之境,可谓虞姬转世再现。


蝶衣听说小楼将要迎娶一个叫菊仙的青楼女子,便询问师哥,却被搪塞,蝶衣大发脾气,躲进幕后说道:师哥咱们能唱红,就凭四个字,从一而终。



小楼对蝶衣说: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呀!唱戏得疯魔,不假。可要是活着也疯魔,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可怎么活哟?


如同魔咒一般,点出了程蝶衣一生悲惨命运的根源…


小楼让蝶衣给他当婚礼见证人,眼见如此,蝶衣讥讽道:黄天霸和妓女的戏,我不会演。小楼也动了气: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说完扬长而去。


蝶衣去了袁四爷府上,无意间看见了当年师哥看上的那把宝剑,袁四爷将宝剑赠于蝶衣。


蒙蒙夜色中,蝶衣还在苦寻他的霸王,倘若小楼是假霸王,那么眼前这个人会是真霸王么?



小楼的订婚宴上,蝶衣怀揣着宝剑姗姗而来,他还记得师哥当年说的那句话,我若当了皇上,那你就是正宫娘娘了。


可当霸王有了宝剑,却是一句,又不上台,要剑干什么,看着墙上两人的合影,蝶衣深吸一口气转身离开。


几天后,小楼在戏台打伤了一个日本人,蝶衣闻讯立即准备动身前往,这时菊仙匆匆赶来央求蝶衣去救小楼,于是蝶衣将计就计趁机发难,非要菊仙答应离开小楼才肯去救。


当晚,蝶衣一曲《牡丹亭》纤音入云,哀婉动人,让在场的日本人听的如痴如醉,心悦诚服,可当他去迎接释放的小楼时,小楼却向他脸上唾了一口痰,原因是他给日本人唱了戏。


此后两人便分道扬镳,不久后小楼便弃了戏,和菊仙成婚。可离了虞姬的霸王不再是霸王,没有戏可唱,一不开心就发脾气砸东西。



离了霸王的虞姬也不在是虞姬,失去了情感寄托变得自暴自弃、萎靡颓唐,终日泡在鸦片馆中,浑浑噩噩的活着。


师傅听说此事,便将两人请回了家,此时师傅已是白发苍苍、日暮西山,两个徒弟正当壮年,气盛力强,可见到师傅,还是忍不住直打哆嗦。


随后师傅按着他们两人的头,让他们靠紧点,终于两人又合在了一起。师傅在教学时,猝然离世,关家戏班随后解散。



可仍有一名小孩跪在堂前不愿离去,他就是当年被蝶衣救下的弃婴,已经长大的他得名小四,一心想成为大腕,随后跟着蝶衣回了家。


1945年,日本人被赶跑了,这晚,一群国名党人前来听戏,可台下兵痞大声喧嚣,言行粗鲁,小楼实在看不下去,上前理论,双方扭打在一起,场面混乱。


蝶衣被以汉奸罪抓走,小楼只好去找袁四爷求助,晚上菊仙在牢中见到蝶衣,交代他庭审的相关事宜,并递给他一份小楼立下的字据:救下蝶衣后,往后不再和蝶衣来往。



第二天庭审中,袁四爷出庭作证,可心如死灰的蝶衣并不按约定的说,生死攸关,法官接到了特赦令,蝶衣被当庭释放。当晚,蝶衣被一名国民党高官开车接到了官邸,演唱了一出《牡丹亭》。


1949年,蝶衣和小楼终于又见了面,时逢解放战争胜利,蝶衣和小楼依旧在大堂唱拿手好戏《霸王别姬》,可蝶衣因长期吸食鸦片毁了嗓子,唱到一半竟然破了音。



小楼赶紧躬身作揖表达歉意,然而此时底下却传来一片热烈的掌声。


随后,一心想要重回舞台的蝶衣,决定戒掉大烟,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终于在小楼和菊仙的帮助下,戒掉了大烟。


此时的小四,已经成了政治狂热分子,张嘴闭口都是劳动人民和阶级斗争,对于蝶衣的教导也充满抗拒,离开了家。



后来在一次会演中,小四通过手段抢了蝶衣的虞姬,气愤的小楼当场罢演,拉着蝶衣就往外走,却被菊仙拦了下来,小四威胁道:底下坐的都是劳动人民,唱不唱你自己掂量。


无奈,这一刻,隔着一块幕布,真虞姬被雪藏,假虞姬走上台前大行其道。


1966年,那是一段特殊时期,小楼和蝶衣面临审判,多年的戏言成了罪状,两人互相揭发者彼此的“罪行”,揭发那姹紫嫣红,揭发那断壁残垣,揭发那时代的错乱,揭发那荒唐的不堪。


11年后,故人重逢再次同台,霸王喘着粗气说他老了,虞姬痴痴的看着他,恍惚间像是回到了从前。


霸王开始唱起《思凡》,我本是男儿郎,虞姬接道,又不是女娇娥,小楼说错了又错了。蝶衣喃喃自语: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这一梦就是一生,梦醒之时,恍如隔世,虞姬拔剑,自刎于前,这一刻他结束了虞姬的一生,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作为华语电影的巅峰之作,它的口碑自然不必多说,从编剧到导演再到演员无可挑剔,仿佛集体成魔一样,造就了这样一部经久不衰的传世绝唱。



和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一样,在这部电影中,你可以看见很多东西,历史、人生、命运、情义,每个人都可以有独特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有人把蝶衣和小楼之间的情感归为同性恋,我是不赞同的,从整部电影来看,蝶衣在唱出那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之时,就已经完成了性别的扭曲,在那个个人命运沉浮的时代中,他一头扎进京戏了,只为寻得一份安全感。



师傅说:人得自个成全自个儿,不能逆天改命只能改变自己,于是他不再是小豆子,也不再是蝶衣,他是虞姬,戏里戏外都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其实就是那个真霸王。


当小豆子第一次在戏台上看见那个威风凛凛的楚霸王时,他痴迷了,霸王和虞姬,生生世世永不分离,这样的梦太美好,太无暇,他就这样陷入其中。


当蝶衣拔剑自刎后,小楼叫了一声“小豆子”,他知道虞姬终于醒了,可蝶衣却永远睡了。



一梦几十载,世事沧桑与他何干,可梦醒之时,人间巨变换了天,本以为在梦里,就是一段才子佳人的缠绵,不曾想虞姬已入戏,霸王却思凡。


从一而终,不过是一句无人在意的戏言,罢了罢了,人生这场戏,有太多遗憾,道一声别离,道一声再见。乌江之畔,凄楚之声响彻千年,虞姬了却此生愿,世间再无蝶衣恋。



逗比平台


以前都是问能否第一,现在问前十?

夸赞《霸王别姬》自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陈词滥调”地夸,“角度刁钻”地夸,演员夸完夸剧本,获奖夸完夸票房。尤其是看到陈凯歌大师如今的诸多“大作”,更是感叹《霸王别姬》已然成为绝响。

可在有些名导心中,常把陈凯歌的处女作《黄土地》置于《霸王别姬》之上 ,尽管后者通常被许多人视为陈凯歌的巅峰作。如许鞍华就坦言:“我觉得陈凯歌的《黄土地》比《霸王别姬》拍得好。”再比如贾樟柯也觉得《霸王别姬》戏剧冲突过于激烈,对打动他的《黄土地》却赞不绝口。

最近很流行作家方方的一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中国第五代(或更早)导演很多作品都有这种意味,如《活着》,如《芙蓉镇》,如《蓝风筝》。这类作品往往是以个人悲欢来折射时代变迁,或者说,在时代变迁中注视个人悲欢。这两种表述并非重复啰嗦。事实上,它关乎这类作品成败的核心:如何在时代和个人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因为平衡一旦稍有差池,就会显得刻意。

《霸王别姬》将伶人悲欢与世事浮沉夹杂叙述的意图自不待言。段小楼与程蝶衣的恩怨聚散也往往与一些宏大的历史事件相关,最明显的莫过于给不给日本人唱戏这场冲突,它构成了整部电影的转折,也是一个高潮。对《霸王别姬》略有微词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戏剧冲突太过直白了。段小楼与程蝶衣的爱恨情仇太过于通俗了,尤其是还与这些时代大事揉杂于一起,显得刻意。一句话,宏大叙事太多,电影本应该更集中去展示个体内心的隐微幽暗。这个应该成为叙述的主导,而不是那些所谓的时事变迁。否则,就是通俗甚至商业化了。

对此,陈凯歌曾这样解释过:“其实我也听到过一些批评的声音,说《霸王别姬》说到底就是一个通俗故事。我宁愿把这样的评价看成是一种表扬。这让我想起沈从文先生在世的时候曾和他的同乡,写过《芙蓉镇》的古华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说倘若你自己的创作太过用力,从某种角度上看太深,你就无法去表现你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也会使读者感到吃力。这段话我读到之后对我很有启发,电影这件事情本身就是表现普普通通的人的感情,一部电影当中的情感应当被观众接受到,故事在于怎么讲而不在于故事本身,阳光之下无新事大家应该都清楚。我也想起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一句诗,曾让我琢磨过很长时间,他说“满宫明月梨花白”。我说这个“白”字是再通俗不过的一个字了,一般难以入诗,但是它好就好在,这一个字把月光给写绝了。所以我觉得是普通的字,普通的情感,不同的属于个人的表达方式,是一部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些元素。”

说得真好。

我当然没本事去评价《霸王别姬》的好坏。胡扯了这么多,最后只想说一点。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那些戏班的孩子们在芦苇丛中练唱,彼时风摇芦苇,白水茫茫,转眼间时光飞逝悲欢难觅———这是我在电影中看过的最美的镜头之一。


木易99


《霸王别姬》原本是作家李碧华的小说,当初制片人徐枫为了买版权连续三晚与李碧华在文华酒店里面谈到凌晨三四点。令人意外的是,原作者想要的不是钱,而是挑导演和演员的权利。这似乎有些越权,要知道换在当时有人要买某个作者的小说,作者只管欢天喜地的卖了就是,谁管它导演和主角是谁。但李碧华就是这么执着,《霸王别姬》的程蝶衣就是以张国荣为蓝本写的,所以一早就敲定了主意:这个角色非张国荣不可。

《霸王别姬》的情节非常之饱满,而且把许多要素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完成度极高;它表现的固然是京剧,是梨园子弟,是一整个中国近代史中人物的命运浮沉。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霸王别姬》是一部非常成功,同时也是非常“早熟”的作品,它证明了在资本的魔力下,在成熟的商业运作的“加持”下,中国的导演、编剧、演员们的专业素质和才华能发挥到这样高的一个水平。

《霸王别姬》出征戛纳电影节,并且最终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这部作品也因为金棕榈的威名而在全世界各国公映,是一部享有世界级荣誉的电影。尽管张国荣以一票之差与戛纳影帝失之交臂,但是他在《霸王别姬》中的精彩表演依然得到了评委和公众的高度认可。

《霸王别姬》是华语影史上无可争议的巅峰之作,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华语电影第一名。


小龙人Y


第一名应该没有毛病,中国导演才华横溢的时代,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霸王别姬》

2、《阳光灿烂的日子》

3、《活着》

4、《大红灯笼高高挂》

5、《和你在一起》

6、《看上去很美》

7、《让子弹飞》

8、《十七岁的单车》

9、《独自等待》

10、 《英雄》

我代表奥特曼推荐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让子弹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