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悲壯守城之戰,江陰人民血戰清兵,滿城近乎戰死卻無一人投降

公元1644年的五月,李自成攻破北京,自知無顏面對列祖列宗的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明朝作為統一國家的歷史就此結束。

北京淪陷後,史可法等人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政權。鎮守山海關的平西伯吳三桂原本想支援京師,可沒想走到半道上卻聽聞京師陷落崇禎自縊的消息。明朝的滅亡讓吳三桂失去了靠山,他需要重新尋找一個靠山。

面對李自成的招降書,吳三桂猶豫再三本想投降李自成,卻聽聞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侮辱,一氣之下投降多爾袞,放清兵入關,並聯手擊潰李自成農民軍。

明末悲壯守城之戰,江陰人民血戰清兵,滿城近乎戰死卻無一人投降

清軍佔領北京站穩腳跟後,便揮師南下,進攻南明政權。不久後,清軍就攻陷南京,弘光帝被俘。同一年的夏天,江陰城無力抵抗清軍,只能降清。

清軍佔領南京後,多爾袞發佈剃髮易服令,強迫清朝統治區的漢人剃髮易服改為滿人衣冠。多爾袞原以為漢人們會服從剃髮易服令,但不曾想到的是這條"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命令觸碰了江陰城百姓的底線。被激怒的江陰人民毅然決定抵制剃髮令,眾志成城一致抗清。

明末悲壯守城之戰,江陰人民血戰清兵,滿城近乎戰死卻無一人投降

江陰百姓在退休幹部閻應元的帶領下宣佈起義。清軍得知消息後,派常州知府三百兵丁前來鎮壓,但很快便被江陰人民消滅。隨後,清軍派降將劉佐良率領數萬軍隊前去鎮壓。閻應元等人佈置有方,多次擊退劉佐良的進攻。

面對久攻不下的江陰城,清軍主帥多鐸坐不住了,連派博洛、尼堪兩位貝勒率滿洲八旗以及紅衣大炮前來助陣。面對二十四萬之多的清軍攜二百多門大炮圍城,江陰人民終究寡不敵眾,堅守整整八十一天的江陰城失守。閻應元投湖自盡後被清軍救起。清兵想讓閻應元投降,可閻應元寧死不屈的,清軍只能將其殺掉。

明末悲壯守城之戰,江陰人民血戰清兵,滿城近乎戰死卻無一人投降

整整八十一天的守城之戰,江陰人民殺死清兵七萬五千餘人,包括三個王爺,十八名大將。城破後,江陰百姓無一人投降。為了發洩心中的憤恨,清軍屠城,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戰死七萬五千餘人,十餘萬的江陰百姓僅僅存活下五十三人。

明末悲壯守城之戰,江陰人民血戰清兵,滿城近乎戰死卻無一人投降

面對強敵,江陰人民臨危不懼,近三個月的守城之戰,在歷史上留下光彩奪目的一頁。這讓那些向清軍搖尾乞降的人無地自容,江陰人民是那個時代的民族脊樑。江陰城也因血戰清軍八十一天而被譽為"忠義之邦"。

時至今日,我們應當緬懷這些先人,正是因為他們,我們民族的脊樑才一直堅挺不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