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丁洋裡嘆零丁,孤獨的日子裡重溫《百年孤獨》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大多數人有了一段非常“難得”的長時間宅家生活。在這段日子裡,“孤獨”非常有層次地出現在了。起初,它讓人們調侃打趣;接著它讓人生厭,感到無聊;後來,它使人沉思、嚴肅;最後,叫人坦然,叫人豁然開朗。

不是有句話這麼說: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禁足”在家的日子裡,讀書成了不少人的選擇。讀哪一本呢?此情此景,面對這個選擇我沒有猶豫——《百年孤獨》再合適不過了。


零丁洋裡嘆零丁,孤獨的日子裡重溫《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是一位天才的、勤奮的作家,雖然他兩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著作等身,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只是比較會講故事”。他創作的不少靈感來源於小時候外祖母給自己講的故事,在他的意識中,他出生的那片南美洲,是一片鬼怪橫行、充滿巫術的大地。所以他向讀者們展示的“馬孔多”也是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地方。


零丁洋裡嘆零丁,孤獨的日子裡重溫《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老爺子為這本書起了一個很直接的名字,告訴他的讀者們,他就是想表達一種滄桑、漫長、沉重、讓人窒息的孤獨感,它從來也就是被這樣解讀的。不少讀者說,剛讀的時候,能體會到的孤獨感並不厚重,因為小鎮馬孔多既不閉塞,又不偏遠,外鄉人來來往往,吉普賽人總能帶來稀奇古怪、五光十色的玩意兒,交易市場熙熙攘攘,各種社會職業發展健全,還總是發生一些光怪陸離的事——這不僅不孤獨,反而新奇有趣!

在家的這段日子裡,我終於懂了老爺子想表達的那種孤獨。起初,它帶給我的是焦慮、憤怒和隨時收拾行李拎包就走的念頭。當這種衝動堆積到峰值,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我開始消沉。就是這個時候,我感覺我似乎懂了。書中的布恩迪亞家族幾代人都在經歷著重複的命運,連名字都那麼相似,混沌到分不清哪一段故事發生在第幾代布恩迪亞身上。有一段時間,我也在過著重複的生活,我知道明天、後天甚至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都會在這個點起床,這個點吃飯,這個點回來繼續消沉。

我是幸運的,我的命運沒有像布恩迪亞家族的成員一樣被一卷羊皮書寫好。爸媽即將復工,我也能清晰地覺察到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在放任自己去消沉這麼久之後的一個早上,我想到了在荒原上踢正步的許三多,想到了七連解散之後仍按照紀律過生活的許三多。

馬爾克斯老爺子說,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愛別人。那麼,一個人在家的日子,就先愛自己吧。愛自己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