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 “不想工作”之一、二、三、四。

偶感 “不想工作”之一、二、三、四。


偶感 “不想工作”之一、二、三、四。


(一)


前天和一位好友Z先生聊天,他说:现在的日子,真是生不如死啊...... !


乍一听他讲这么严重的话,还是头一次。惊愕之余,以为他和爱人吵架了,或是因为最近南粤大地天干物燥,惹得这位仁兄一时不知所云?鄙人于是一顿穷追,架不住细问的他最后表示,竟然是自己不想上班了。

Z先生今年三十三岁,当前就职于某科技类大公司,每天朝九晚五,加班无数,平素端坐在一个格子间内,天天和一通冷冰冰的仪器与模具打交道,经常是不停地给别人回答问题,又不停地重复操作机械动作。

Z先生每个月都有固定的项目任务,之前还有点绩效奖金,但这两年随行就市,薪资改革后奖金大大缩水,只能说聊胜于无吧;每个月底的绩效考核堪比“鬼门关”,如果排名靠后或被同事投诉过,还要倒扣工资,严重的还要被撤岗。

“现在坐着干活也不轻松啊......",Z先生抱怨,他一天到晚被各种各样的大事小事绑架着几乎“脚不着地”,好不容易撑到下班,又要开始一天的清算和开会,写总结、列计划、汇报进度......几年下来,工作的压力让他不堪重负。

我安慰他,你且知足吧,大公司工作多好,大把人望眼欲穿,想去还没门,“你知道每年有多少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吗?...... ”

Z先生不以为然,“那是他们不想工作,说不定人家想创业呢。”

我反问,“难道创业就那么好?就一定能舒服又挣钱?”

Z先生一撇嘴,“总比现在好吧,好歹不用受约束,现在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过生活,就是混日子......”。

后面和他的谈话,越来越费劲,因为我俩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人越来越不想工作了。

之前在别人眼中值得羡慕的一份工作,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中年人感到麻木、厌倦,甚至憎恨。

我的一位堂叔今年也向我说起过一件事:他们公安局的一些年轻人,好不容易考上了公务员,费心费力进了单位编制当上干警,结果没干几年就陆续辞职。

问起原因,堂叔说:“......都觉得熬人,没意思,不挣钱,又太辛苦。”

不知从何时起,网上经常充斥着这样的观点:按部就班地打工上班者通常都是无能之辈,稍有些本事有点才能的都在创业,因为,所谓人才,哪个甘愿每天朝九晚五地受人管束?

乍听上去,在这些人看来:工作,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有一份工作,是平庸无能,混日子的表现。

......

曾经,我们这一代人在学校里习得的关于“工作”、“劳动”、“事业”的概念,往往是与“勤劳”、“价值”、“人生抱负”等划上等号,不想时过境迁,现如今,在千千万万中年油腻男子的抱怨声中,竟变得如此之不屑与不堪。

当然,鄙人一路走来,对Z先生的痛点感同身受,但将一种现象仅归究为一种抱怨未免浅薄,这其中,对“不爱工作”所隐含的原因,或许更多。


(二)


其实,关于就业,不单指上不上班,作为一种衡量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确是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原因。

在2016年的中国人口白皮书里,对中国失业状况做了如下一些总结和概述:

官方统计,中国的城镇失业率近十年稳定在4.5%左右,2016年上涨到5%。但根据第三方的统计数据,实际上中国的真实失业率是官方的三倍,保守估计15%左右。

......

2017年,全国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有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人,而2001年,这个人数只有114万,15年的时间增长了651万人。

......

快速增长的高校毕业生,带来的是对就业的巨大压力。

企业方面,只有70%的受访企业愿意给予税前4000元以上的薪资,并且薪资涨幅连续多年下降。

企业给到应届毕业生的薪资增幅为8.9%,而应届生期望薪资增幅则为13.14%。

毕业生去向方面,从2013年到2016年,找工作的比率逐渐下降,尤其是2015年甚至有了负增长,而创业、出国、考公务员这些比重在连年上升。

其中,上升速度最快的,是继续读研或深造。

我想起父母单位里的一位师兄朋友,当年本科毕业后,我们都忙着找工作,可他却选择要继续读研、读博,他戏言,一定要把 “所有能读的都读完,该拿的文凭都拿到......”,我问其缘由,他坦言:只是想逃避,不想面对社会压力,反而读书最轻松。

或许,这不是某个人的错,而是时代发展引起的焦虑。


(三)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有种说法:互联网让我们快速地认清自己,也认清生活。

一直以来,我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便是:在学校时,要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当步入社会后,就是要努力工作,只有通过事业上的成功,才能让自己获得名利,实现人生抱负。

然而,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我们所做着的这份工作,通常没带来多少回馈,充其量只是没让自己饿死罢了......

因为你所谓的成功,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分分钟就被他人“秒杀”!

现在随便翻翻手机,便很容易被刺激到:某某80后的草根男通过新媒体年入千万,某某90后的白富美做了CEO每月流水过亿了,甚至我们毕生遥不可及的“亿万富翁”,在某些人口里,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目标”而已......

互联网一天到晚地、变着法地将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和语录四处兜售,或许是想给更多的人立榜样,树典型,但也一并徒增了焦虑,就像在看X片,当时很爽,事后难受。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最初的当头一棒后,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抱怨,一种逃避...... 和一种人过中年后的油腻,与无球所谓......


(四)


从去年起,关于对生活与工作的认知升级,便成了鄙人劳作之余的另一必修课。

其实,对工作,只要换个角度再看,或许会顿然豁然开朗:

曾经我们多数人认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然现如今环顾四宇,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了解:所谓成功,根本就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是一个概率问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成功,有时需要我们有一步一趋、愚公移山的精神,有时更需要我们有田忌赛马、以逸待劳的智慧。

所以,当一个人越来越不想上班时,不要说他冒进,也别劝他知足,而是要建议他:好好思考!

不给自己设限,在原有工作之基础上,多去尝试与开拓,让自己拥有多重身份,多给自己一些笃定的力量。甚至,当自己不再奢望一定要成为“成功者”之时,突然明白“我若盛开,清风自来”的意义......

什么是希望?或许就是当你隐隐觉得它最终实现不了时,你仍愿意试一试看。

最后记得,当Z先生再次说到 “每天朝九晚五工作,真是生不如死” 之时,我自轻声应到,“明天上班,别迟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