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選擇"掙錢"還是"有錢"?哪個才有幸福感?

你願意選擇

競爭的激烈,加劇了職場人的壓力

你是不是還在為生活努力打拼?是不是還在為孩子的奶粉錢、學費,以及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絞盡腦汁?生活壓力是每個成年人都會面對也必須面對的難題。很多朋友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已經筋疲力盡、氣喘吁吁了,甚至由於看不到曙光、望不到盡頭,開始失去生存的信心。我在這裡給您打打氣:不要停止努力,要知道"掙錢"要比"有錢"更有幸福感!

你肯定說我是說風涼話,站著說話不腰疼。絕不是!這是有科學根據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阿莫斯·特沃思吉和丹尼爾·卡內曼通過多年研究,計算出價值函數曲線,取代了傳統效用理論中的效用函數。價值函數曲線表明:價值感是由財富的變化決定的,而不是由個體的最終財富決定。並且表現在正的增量是凹的,而表現在負的增量是凸的。這說明,人們在盈利的情況下會表現為風險厭惡者,而在已經損失的情況下則表現為風險的追求者。用一句更通俗的例子來講:假如我們設定奮鬥目標是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在為掙取這套房的努力過程中所有的付出和場景,都將是日後甜美的回憶。但是在得到房之後的工作場景,可能就像流水賬一樣,不再對它們有明晰的記憶了。這就是我說的"掙錢"比"有錢"更有幸福感。

你願意選擇

價值函數曲線

再舉個例子:比如你有一套500萬的別墅,但是不幸的是貶值了,市值400萬,這中間你損失了100萬。而你的朋友有一套小區房,價值140萬,趕上了修地鐵,房價上升了,市值達到了200萬了。雖然你仍有400萬,比你朋友多出200萬,但是很顯然,朋友的幸福感會比你更強。這也是價值函數曲線的表現。

價值函數曲線表明,價值感與財富變化相關,而與最終財富值關係不大。而這一切都有一個價值判斷基準點。

我們把"人們在面對選擇時,傾向於減少風險避免損失"的理論稱之為"前景理論"。價值函數是前景理論的理論基礎之一,另一個理論基礎是概率加權函數。

你願意選擇

黑天鵝事件是指極小概率發生的事件

概率加權函數是指:當某個事件發生概率很小時,人們往往會做出過度的反應;而概率超過中間值後,人們反而容易對其輕視。最明顯的案例就是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世界各國的態度表現。因為這是一個新型未知的病毒感染事件,從發生頻次、感染數量和致死率上來看,這都屬於黑天鵝現象,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從民眾的反應來看,也造成了某些過度的恐慌,例如口罩、防護服等的供不應求現象。如果不是中國政府強而有力的管控,這種恐慌會繼續放大。但是反觀其他國家,似乎沒有采取太多舉措,比如新加坡和美國。剛開始我也不是很理解他們的做法,很容易造成"不顧人民死活"的印象。但是特朗普說過美國流感每年都會造成6萬多人死亡,他把此次疫情對標美國的流感,發現這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但在經歷過豬流感、禽流感、黑死病等諸多特殊疫情的美國而言,新冠肺炎只是眾多小概率事件中的一個而已。從概率加權函數來看,人們因為新冠肺炎超過了函數中間值所以採取了輕視的態度。

你願意選擇

特朗普在向公眾公佈新冠肺炎疫情

回到我們的主題:在掙錢的過程中,因為我們的價值未達到判斷基準點,因此我們心甘情願克服風險、賺取財富;而一旦我們達到了價值判斷基準點,我們就會害怕失去,害怕風險產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掙錢"比"有錢"更有幸福感。

你認為是這樣嗎?請在評論區留言吧,寫下你的故事和見解。(聶趙陽/文)


感謝關注【有空讀書】,跟我一起學習有用的知識。

歡迎評論區交流,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