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GMV多聯機安裝規範和調試指導手冊

一、前言

多聯機作為中央空調重點機型之一,行業經過多年不斷研究與實踐證明,使其節能環保、工程安裝、調試、用戶使用的便捷性不斷地提高,對整個行業發展趨勢和未來提供更佳舒適的環境。

乾貨分享:GMV多聯機安裝規範和調試指導手冊

二、機組特點

多聯式空調機組是一臺室外機能連接多臺室內機,室內機的數量1~ 32 個。其製冷系統是一臺室外機通過管路能夠向若干個室內機輸送製冷劑液體,通過控制壓縮機的製冷劑循環量和進入室內各個換熱器的製冷劑流量,可以適時地滿足室內冷熱負荷要求。[1]

它是由製冷壓縮機、電子膨脹閥、其他閥體以及系列管路構成的環狀管網系統。多聯式空調機組具有節約能源、智能化調節和精確的溫度控制等諸多優點,而且各個室內機能獨立調節,能滿足不同空間和不同空調負荷的需求。

乾貨分享:GMV多聯機安裝規範和調試指導手冊

多聯機室外機施工要求

一.室外機基礎

1.室外機基礎最好採用混凝土基礎,也可以採用型鋼基礎,採用型鋼基礎要做好防腐工作。

2.基礎高度要考慮到雪埋深度、排水、保溫層厚度等,一般應高出地面150-200mm。

3.基礎表面應水平,承重不低於機組重量的四倍以上。

4.基礎四周應留有排水溝,以利於室外機化霜水的排放。

5.室外機基礎設在屋頂時應協調土建方作好防水工作。

乾貨分享:GMV多聯機安裝規範和調試指導手冊

二.室外機安裝位置選擇

1.安裝位置應足以承受外機的重量和振動,特別是外機集中放置時,要考慮到其運轉時產生振動對建築結構產生的影響。

2.機組噪聲和振動不會對居民和環境造成影響。

3.機組周圍應儘量滿足進風、出風需要,通風順暢,散熱良好,機組上方2m內不應有障礙物,否則應加設導風管。

4.機組周圍應留有0.5米以上的維修空間,四周障礙物高度不得超過800mm。

5.機組周圍沒有易燃、易爆及腐蝕性氣體;沒有熱源及排油煙口;無高壓線、變壓器、發射塔等電磁干擾源。

三.室外機安裝

1.機組吊裝運輸時應保持直立,不得傾倒,否則會導致機組損壞。

2.機組開箱檢查是否有漏油和損傷現象,檢查隨機附件和技術資料是否齊全並交專人保管。

3.室外機應擺放整齊,面板朝向一致。

4.機組與基礎之間加10mm厚的減振橡膠,機組與基礎用螺栓固定。

5.同一行外機間距在20mm以上,施工現場條件允許,考慮到散熱效果和檢修方便可適當增大到200mm。兩行外機間應留有1000mm以上的維修空間。

6.外機與冷媒管焊接時,對機組截止閥採取冷卻措施,防止焊接的高溫損壞閥體內的密封材料。

7.機組上方2米內有障礙物時,加裝導風管將排風引出。

8.室外機原則上不允許安裝在有百葉窗封閉的空間內,若必須安裝的話,則葉片間距應≥30mm以上,百葉傾斜角在0—15度內,且儘量加大百葉窗的面積。

空調冷媒管路施工要求

一.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施工前應檢查各管段的管徑、管長是否超出規定值,下表是以VRVⅢ機型為例的相關技術數據,其他機型的相關參數可以參照相關產品的《技術手冊》。

冷媒管長度最大165米第一分支後配管長度最大40米內外機高度差室外機在上最大50米室外機在下最大90米室內機高度差最大15米2.冷媒銅管內部應保持清潔,在施工前可用氮氣吹洗,兩端應封口,防止灰塵或異物進入管內。

3.冷媒銅管在施工前應確認無變形、壓痕、折扁、損傷等情況,否則不得使用。

二. 冷媒管支吊架安裝

1.冷媒管一般氣、液管並排敷設,冷媒管安裝時支吊架的間距應符合以下規定,支吊架間距以液管直徑大小來確定。

液管配管直徑mmФ20以下Ф25~Ф40Ф50以上支吊架間距m11.522.吊杆直徑根據冷媒管直徑大小選擇Ф8或Ф10圓鋼(鍍鋅絲桿),支架選擇40×40×4或30×30×3角鋼製作,支吊架應做好防腐刷兩遍防鏽漆。

三. 穿牆孔製作

1.管道安裝時穿牆應加設套管,且不得以套管作為管路支撐,牆內不允許有焊點。

2.套管與冷媒管間隙用防火膠泥材料填充,套管與牆體間用水泥沙漿封堵。

3.穿牆孔應有向室外的坡度,防止雨水進入室內。

冷凝水管施工要求

一. 冷凝水管連接

1.室內機與冷凝水管應用透明膠管連接,長度≤300mm,膠管用吼箍固定,不能用鐵絲綁紮,不能作為找平、找正的異徑連接管使用。

2.水平支管與水平幹管連接時,應儘量從水平幹管的上部連接,如水平連接易使冷凝水產生迴流。兩水平支管不能直接對接,而應錯開一定距離。

3.高靜壓風管機冷凝水管必須做“U”形彎,水封高度應在25mm以上,嵌入機提升管高度(從接水盤算起)應<500mm,距離內機200mm內向上返彎。

三. 冷凝水管安裝

1.冷凝水管常用U-PVC、PVC、PPR管材或鍍鋅鋼管管材。

2.冷凝水管強制排水與自然排水儘量不要接入同一系統。

3.冷凝水管支管接入幹管時,應從上部接入或以45度角接入。

4.冷凝水管兩根支管相對接入幹管時,應錯開200以上。不得相對連接後,再接入幹管。

5.冷凝水管應保證1/100坡度。

6.冷凝水管彙總管排放時,最好有回水彎,防止異味進入室內。

7.冷凝水管水平幹管每隔6--10m加設1個排氣孔,上出口加一彎頭,防止異物落入。

8.冷凝水管穿牆時應加設套管,套管與管子之間用防火膠泥添實。

9.冷凝水管安裝完畢後,做2次滿水試驗和1次排水試驗,滿水試驗管道應無滲漏,排水試驗室內機接水盤應無積水現象。

空調電氣施工要求

一. 電源的選擇

1.空調電源線路應採用專線供電,不得與其他用電設備共用一條電源線路。

2.空調內、外機可採用不同的電源,同一系統的內機必須使用同一電源。

3.零線與接地線分開設置,地線接地可靠。

4.電源電壓波動在±10%內,三相不平衡<2%,啟動壓降<3%。

二.電氣部件的選擇

1.多聯機的每一個外機各安裝一個保護開關,開關容量為最大運行電流的1.2倍。

2.同一系統的所有室內機應受同一個保護開關控制,開關容量按各內機合計電流的1.2倍選定。

3.電錶容量的選擇應根據機組最大運行功率、電流進行確定。

二. 風管保溫

1.風管保溫材料一般有橡塑板材和玻璃棉板材兩種。

2.保溫材料下料要準確,切割端面要平直。

3.粘貼保溫釘前,要將風管壁上的塵土、油汙擦淨,將膠分別塗在管壁和保溫釘粘接面上,稍後在將其粘上,矩形風管保溫釘分佈應均勻,每平方米底面不少於16個,側面不少於10個,頂面不少於8個,首行保溫釘至風管或保溫材料邊緣的距離應小於120mm。

4.保溫材料鋪覆應使縱橫縫錯開,小塊保溫材料應儘量鋪覆在風管上表面,接縫用膠帶密封。

5.保溫釘壓圈要均勻地將板壓牢。

6.室外部分纏玻璃絲布時,應互相搭接使保溫材料外表形成三層玻璃絲布纏繞,塗漆時漆膜應均勻。(資料整理:製冷百科)

7.室外明露風管在保溫層外宜加上一層鍍鋅鋼板或鋁皮保護層。

8.橡塑板材料塗膠均勻,保溫後表面平整,縱橫接縫錯開。

9.風管保溫板為玻璃棉時厚度為30-40mm,為橡塑材料時厚度為16-20mm。

10. 風管保溫時不允許形成“冷橋”,建議在支架上安裝防腐墊木。

三.冷凝水管保溫

1.冷凝水管保溫可採用橡塑管殼。

2.先進行無接頭處保溫,接頭處待充水試驗後進行保溫。

3.室外管道用薄鋼板做保護層時,其縱縫接口應朝下,搭接長度一般為30mm。

4.橡塑保溫時接縫塗膠應均勻,密封膠帶密封嚴密,縱橫接縫應錯開。

三. 冷媒管路保溫

1.冷媒管路保溫材料一般採用橡塑管殼,彙總管、分歧管應用隨機附帶的保溫材料進行保溫。

2.冷媒管保溫先進行無接頭處,接頭處待氣密性試驗後再進行保溫。

3.冷媒管氣管、液管應分別保溫,不可將二者包在一起進行保溫處理。

4.橡塑保溫接頭使用專用膠水粘接。保溫塗膠水時要塗刷均勻,等待膠水乾後,不粘手再進行粘貼,接頭處不能有裂縫,接縫處用橡塑膠帶密封。

5.保溫材料表面要平整清潔,不能有損壞現象。

6.室外及室內裸露不隱蔽的冷媒管道要用包紮帶包紮,以利於美觀也可以用做保護層。

7.冷媒管穿牆時要加設套管,防止穿管時損壞保溫層。

8.冷媒管支架嚴禁產生“冷橋”,建議在支吊架上加設防腐墊木。

9.冷媒管直徑Φ6.4~Φ25.4,保溫材料厚度≥15mm;冷媒管直徑Φ28.6~Φ38.1,保溫材料厚度≥20mm。

多聯機系統調試要求

一. 冷媒管路吹汙

1.冷媒管吹汙必須使用氮氣,不允許用其他氣體代替。

2.冷媒系統管路長且分支管路多,應分段進行吹汙,吹汙時所有閥門(除安全閥外)處於開啟狀態以保證吹汙效果。排汙口選擇在系統最低處。

3.將氮氣瓶通過減壓閥與冷媒管一端相連,向系統充0.5~0.6Mpa的氮氣,另一端用手或其他材料堵住,壓力升高到無法抵住時,快速放開,反覆多次,可將雜物清理乾淨。

4.迅速放開管口時,應注意操作安全,防止吹出的汙物傷人。

5.系統檢查可用白布放置在排汙口300~500mm處觀察5分鐘,無汙物則認為合格。

6.冷媒管焊接過程中如管內銅氧化膜產生的過多,可用清洗的方法進行處理,清洗採用無水酒精或四氯化碳,無水酒精易揮發、吸水,最好採用四氯化碳清洗。

二. 氣密性試驗

1.氣密性試驗使用氮氣,不允許用其他氣體代替。

2.氣密性試驗應在不連接室外機情況下進行,否則易使外機截止閥因關閉不嚴,造成氮氣洩漏到外機系統中,汙染製冷劑。

3.加入氮氣時,從高低壓兩側同時進行,加壓分三階段進行,先加至0.5Mpa,檢查有無洩漏,如果沒有大的洩漏點,五分鐘後在加至1.5Mpa,檢查有無漏點,無洩漏,將壓力升至4.1Mpa。

4.用肥皂水對焊口和喇叭口逐個檢查,如有洩漏,會有氣泡冒出。

5.檢查完畢,記錄當時的溫度和壓力,放置24小時,壓力無下降為準(環境溫度會影響系統內的壓力,一般環境溫度每變化10C,系統壓力會有0.01Mpa的變化)。

6.如壓力24小時降低0.03Mpa以上,又查不出明顯的漏點,則應分段檢查,逐步縮小漏點的範圍。

7.如果系統有漏點並處理完畢後,應重新加壓至4.1Mpa,並放置24小時再觀察。

8.氣密試驗合格後,如系統暫不調試,應將管道壓力控制在0.5Mpa左右。

三.真空泵選擇

1.多聯機系統由於管路較長,為提高排空速度,建議選用≥50L/M的真空泵。

2.真空泵應能使系統真空度達到-755mmHg以下。

3.為防止潤滑油逆流進入冷媒系統中,應採用帶有電子單向閥的真空泵。

四.真空乾燥

1.抽真空應從高低壓兩側同時進行,從任何一側都無法達到滿意的真空度。

2.將雙頭壓力錶接在氣管和液管截止閥的維修口上,運行2小時以上,真空度應能達到-755mmHg以下,如達不到,則系統有洩漏點或有水分。

3.向系統加入少許冷媒氣體,使系統壓力達到0Kg/cm2以上,繼續抽空2小時,使系統的真空度達到—755mmHg以下。

五.真空保持試驗

關閉表閥使系統在-755mmHg真空下保持1小時,以真空表指針不上升為合格,如真空度上升則有洩漏點或水分。

六.冷媒添加

1.追加冷媒應在真空乾燥完成後或製冷運轉時進行。

2.將冷媒鋼瓶、雙頭壓力錶通過軟管依次連接在室外機的高、低壓閥上,打開鋼瓶閥,將管內的空氣趕出。(資料整理:製冷百科)

3.添加冷媒必須使用磅秤或電子秤,稱重定量加氟,嚴禁按I、U(電流、電壓)或經驗估計值加註。

4.添加冷媒應根據液管直徑和長度經計算後確定,冷媒應以液態方式充注。

5.冬季室外溫度較低,添加冷媒時可以用溫

九.系統調試

1.系統調試分製冷試運轉和制熱試運轉。

2.開機運轉,設定風速為高速,運轉半小時以上,記錄運轉電流、高壓壓力、低壓壓力、排氣管溫度、吸入管溫度、頻率等參數。

3.製冷運行時,內機送回風溫差10℃以上;制熱運行時,內機送回風溫差14℃以上為正常。

4.室內機可自動或手動設定地址,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