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时尚生活,就是多数农庄最好的“定位”

导语:

在“定位”理论风靡的今天,很多庄主也在思考自己的主题选择。

现实中,如果您的资源足够特色,或者某个单点很强,“定位”自然容易很多。

更多庄主关心的是:如果我的资源特色不够,该如何“定位”呢?

1、见的农庄多了,有一种类型我非常羡慕。

就是庄主之前的资源特色非常鲜明。比如他是养牛转型的、比如他种了十几年香草、比如她有丰富幼教经验……

为什么羡慕?因为他们基本不用再犹豫做农庄之后的“定位”问题。(也许他们自己没感到这种幸福)

要知道,对更多没有特殊背景、没有特殊资源、没有特殊爱好的庄主而言,最愁的往往就是如何“定方向”的问题。

自然时尚生活,就是多数农庄最好的“定位”

2、参加过无数个农庄的“定位”讨论会。但坦白讲,除却那些资源独特的外,没有一个讨论会有非常明确结果的。

所有提出来的备选项,都很难说绝对不行,但又都缺乏足够逻辑支撑。

很多项目所谓“深度挖掘在地资源”,其实跟凭空打造没啥区别。一方面这些资源不够独特,另一方面自己也没有独占,很难形成这方面的壁垒。所谓抢占先机,也都抵不住后来者居上。

更重要的是,很多面积较大、区位优势不足的项目,你非要寻找一个市场细分的定位,其实就是在自我设限

比如一个县城周边的农场,如果五六十亩地,可以做成蜜蜂亲子农场。但如果一两千亩呢?区域市场就那么多人,硬要细分定位成某个主题、某个群体,是不是有点“自残”了?

3、很多农庄之所以在“定位”上陷入纠结,一方面有心态和水平认知上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往往陷入了一种思维惯性。

把“定位”狭义理解为聚焦某个产业、某个消费业态、某个消费人群、某个消费主体、某种文化主体……,其实没有错。但在社会人口红利尚存、户外休闲方兴未艾的今天,从经营层面讲未必“划算”。

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先别讨论什么“定位”,而更多地关注“用户痛点”。把“市场需求”当做我们的主题方向呢?

自然时尚生活,就是多数农庄最好的“定位”

4、什么是当下的“用户痛点”?

我认为非常核心的一项是:60后庄主和90后00后消费者之间的审美冲突。当然,很多70后也没好到哪儿去。

当下的90后00后,要么没有农村生活经历,对乡村的热爱更多是媒体上田园牧歌的网红场景崇拜;要么是刚刚从农村出来,正在为融入城市生活而奋斗,憧憬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当60后庄主按照自己的审美和对乡村的理解,打造出的所谓“民俗文化”场景,90后00后人群往往是陌生的、不适的、有距离感的,甚至是排斥的。

无疑,现在的年轻人对乡村充满向往,但他们喜欢的是乡村田园场景衬托的时尚生活方式,而非所谓原汁原味的乡村。他们喜欢的是在田园上喝咖啡的的风情女郎,而非穿着花棉袄的翠花。

而现在,即便北上广深这样的大都市周边,到处充斥着同质化严重的“游乐场+采摘园+农家饭”大杂烩项目。更别说中西部地方的四五线城市。

5、务实点说,与其纠结做什么主题定位,往哪个方向走,倒真不如多思考如何解决当下市场痛点。

当下的农庄,能以文创体验为内容支撑,打造出自然时尚的生活场景,就已经可以领先80%以上的农庄。你甚至可以不准确地把“自然时尚”当做一种“定位”。

然后,当游客蜂拥而至,不断沉淀消费的过程中,也许,我们农庄的定位就会自动浮出水面。

就像一些聪明的农庄先不设计道路,等游客走的多了,自然会形成最适合的路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