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海南2020年舊改計劃出爐:惠及153個小區、20000戶以上居民

3月11日,記者從海南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新聞發佈會獲悉,海南計劃2020年完成

153個老舊小區、893棟住宅樓、建築面積247萬平方米、惠及20000戶以上居民的改造工作,目前已啟動相關前期工作。

海南省住建廳副廳長陳孝京介紹,2019年全省確定在10個市縣共41個小區、135棟住宅樓、建築面積44萬平方、涉及4008戶居民的老舊小區作為試點開展改造工作,目前有7個項目在建設,其中有3個小區改造已完工。此外,其他老舊小區已基本完成改造設計方案、改造實施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因疫情原因,還未開工建設,將在3月至4月底將陸續開工建設。

《海南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指導意見(試行)》提出,海南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須在保持城鎮老舊小區用地現狀建設格局基本不變的前提下,以局部拆建、加建、改建、翻建等方式進行改造。

1·哪些小區符合海南省城鎮老舊小區認定範圍?

城鎮老舊小區是指城市、縣城(城關鎮)、農林場場部建成於2000年以前、失養失修失管、建(構)築物破損老化、市政設施不完善、社會服務設施不健全、環境髒亂差、公共設施落後影響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願強烈的住宅小區(含單棟住宅樓)。

對於個別市政設施不完善、公共設施落後影響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願非常強烈的建成於2000年以後的住宅小區,也可納入改造範圍。

2·海南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三大類有哪些具體內容?

基礎類改造項目:應為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改造內容。主要解決環境的髒亂差和亂搭亂建問題。比如更新老化嚴重的管線,確保水、電、氣安全運營;改造小區內部與市政排水管線混接錯接問題,疏通排水管道;建設無障礙設施、規範設置環衛設施;對外牆、屋面存在滲水的房屋進行防滲處理;整治私搭亂建等。

完善類改造項目:應為滿足居民改善型生活需求和生活便利性需要的改造內容。如有條件的小區要新建休閒設施,完善便民設施功能;改裝、加裝電梯;改建、新建停車庫(樓、場、位);建設郵政服務場所、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及智能信包箱、智能快件箱等設施。

提升類改造項目:應為豐富社會服務供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改造內容。根據規範要求,結合小區規模,完善社區服務、居民文化活動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幼兒園及3歲以下嬰幼兒服務設施;配套完善涵蓋生活服務、醫療保健、照料看護等內容的養老服務設施、便民市場、便利店。

3·老舊小區改造存在什麼問題?

根據試點工作的情況看,遇到的問題還不少,主要表現為:

一是老舊小區改造尚在起步階段,改造工作經驗不足。如在確定改造內容方面,在基礎類項目和完善、提升類項目的選擇方面,需兼顧業主需求、資金分攤和財政投入、財政獎補,所耗費時間較長。

二是改造資金難保障。目前普遍存在依賴中央、省級財政補助資金的情況,當地財政配套資金有困難,而業主出資意願不強,改造資金有缺口壓力大。

三是小區居民意見難統一。對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徵求居民意見,需求五花八門,意見難以統一。比如安裝電梯,高層居民相對於低層居民的意願就強烈的多,但低層住戶不積極,甚至反對,意見不能統一,小區改造的工作就會難以開展。

4·財政資金如何支持老舊小區改造?

中央財政部門對老舊小區改造將予以專項資金補助支持;省級財政部門將按與中央資金1:1的比例配套省級財政專項資金予以支持;市縣財政部門將結合自身財力對老舊小區改造予以支持。

具體的支持方式為:對於老舊小區基礎類改造項目,財政資金予以重點支持;對於老舊小區完善類改造項目,財政資金按“以獎代補”方式積極支持;對於老舊小區提升類改造項目,財政資金將發揮引導作用,吸引社會力量以市場化方式參與改造及後期運營。目前,已完成下達市縣2019年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資金8496萬元。

5·改造項目內容參考清單

一、基礎類

1.疏通、改造管線。加強水、電、氣管線的安全改造,更新老化嚴重的管線及其窨井蓋,確保水、電、氣安全運營,特別是用電抄表到戶、配電房安全等改造;排查並改造小區內部與市政排水管線混接錯接情況,清淘、整修化糞池和清淤、疏通排水管道;完善和規範路燈、供電、供水、通信、廣電、燃氣等管線,做到管線入地,條件不具備的要統一高度和線路走向,杜絕亂拉亂接,影響消防救援等應急車輛通行;新建、改造和完善小區道路及與小區直接相關的市政水、電、氣、路、新能源設施設備。

2.完善小區消防設施。結合現狀改善疏通小區原有消防通道和消防車操作場地,保障消防車輛順利通行和操作;完善或增設消防設施,在樓道等公共部位和場所按規定配置移動式滅火器材。

3.建設無障礙設施。因地制宜按要求建設無障礙設施方便居民生活。

4.整修建停車設施。因地制宜整頓車庫(位)使用秩序,完善交通標識,劃設車輛停放位置。

5.規範設置環衛設施。合理設置垃圾投放設施,滿足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要求。

6.防滲防漏。對外牆、屋面存在滲水的房屋進行防滲處理,達到防滲效果。

7.外立面整治。對房屋外牆、屋簷、雨棚破損的進行修補處理,整修、更換破損管道,達到修繕效果;整治破損防盜網、陽臺私搭亂建、外掛空調機、廣告牌等。

8.整治樓道。對公共樓道牆面進行維修改造,清理樓道亂堆亂放;整修樓梯、欄杆、樓道,修繕破損臺階,修繕、添置公共照明等設施。

9.規範文化宣傳設施。在小區主要出入口設置小區平面示意圖,方便群眾瞭解小區總體佈局;合理配置通知通告、黨建、垃圾分類、消防安全知識科普等宣傳欄、公示牌。

10.其他基礎類項目。

二、完善類

11.建築節能改造。增設屋頂防水、隔熱系統以滿足節能、防水要求。

12.更換門窗。更換採光、隔音及密封性不能滿足要求的老舊門窗,引導居民採用氣密性、水密性、抗風壓性滿足要求的門窗。

13.完善便民設施功能。改裝、加裝電梯方便居民生活;改建、新建停車庫(樓、場、位)。

14.建設郵政服務場所、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及智能信包箱、智能快件箱等設施

15.配套休閒設施。維修完善原有休閒場地,配置健身器材等文體設施,有條件的小區要新建休閒設施。

16.綠化美化。清理整治公共綠地,補栽花草樹木,完善小區綠化設施,優化綠化佈局;結合拆除違章建築工作,恢復綠化功能。有條件的可建設花園式、果園式小區,鼓勵屋項綠化、垂直綠化、陽臺綠化。

17.添置電子防護系統。對規模較大的小區出入口可設置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根據小區規模設置視頻監控、巡查裝置、報警等智能安防感知設備系統。

18. 其他完善類項目。

三、提升類

19.設置公共服務設施。根據規範要求,結合小區規模,新建和完善社區服務、居民文化活動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幼兒園及3歲以下嬰幼兒服務設施,配套完善涵蓋生活服務、醫療保健、照料看護等內容的養老服務設施、便民市場、便利店,要積極引入養老、托幼、家政等服務業。

20.整修配套用房。對被佔用或閒置的公共建築配套用房進行清理、清退和調整,恢復原有使用功能。有條件的,還應補齊社區管理和物業管理用房。

21.室內裝修。引導住戶開展室內安裝無障礙設施、重新裝修,室內衛生間、廚房、陽臺雨汙分流,油煙排放、設置門禁等改造。

22. 其他提升類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