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凌晨燈光相伴的“病毒獵手”

凌晨1時,江門市疾控中心燈火通明,該中心現場調查處置與密切追蹤管理組副組長王立華和同事正在電腦前錄入數據、撰寫報告,凌晨的燈光陪伴著他們。

疾控中心是疫情防控的重點部門。在江門,還有很多像王立華一樣的疾控黨員先鋒,他們積極申請到最艱苦的崗位,全力以赴向病毒宣戰,用實際行動回應責任擔當。

到離病毒最近的地方去

王立華負責的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任務非常繁重。在追蹤管理密切接觸者時,除了核實情況、將名單交由接觸者所在的社區、落實隔離醫學觀察工作,她和同事還要了解密切接觸者的健康狀況,及時跟蹤隨訪,報送全市數據。“在接報有感染者曾乘坐‘星夢遊輪—世界夢號’後,我們馬上開始了排查和追蹤調查工作。”王立華回憶,僅兩天,他們就排查出全市所有乘坐該遊輪的市民,並進行集中隔離。

走,到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戰鬥,是疾控黨員先鋒的選擇。在指定的隔離地點,恩平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陳亮和同事小心翼翼對確診患者3位家屬進行咽拭子採樣。不一會,他們身上已經汗涔涔。陳亮是一名有著13年黨齡的黨員。在他的帶領下,該中心病原微生物採送樣檢測組“戰士”們24小時待崗待命,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可靠、準確的檢測數據。“作為黨員,遇到最困難的事情肯定我們先上。”陳亮說。

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今年除夕,鶴山市疾控中心疾控股負責人、市疫情防控醫療組專家組成員譚秋濃是和丈夫陳景山一起在辦公室裡度過的。在燈火通明的辦公室裡,他們一邊學習新冠肺炎的防治知識,一邊整理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和各類防控指引資料。

譚秋濃是一名黨員,負責流行病學調查。每當出現病例,她就和同事第一時間走訪現場,瞭解患者的活動軌跡。在火車站出站之後去了哪裡,進入了哪個地鐵口,人工買票還是刷身份證……每一個細節她都不能放過。

陳景山是檢驗人員、採樣送樣組組員。每次採樣前,陳景山都不敢多吃多喝,因為這樣可以儘量不上廁所,既節省防護物資,也可以將工作時間最大化,以更快的速度排查樣本。起霧的護目鏡模糊了他的雙眼,密閉的防護服悶得他大汗淋漓。

同樣舍小家顧大家的夫妻檔,還有台山市疾控中心衛生防疫與免疫規劃股林曉和台山市衛生健康局醫政股股長張健華。疫情發生以來,妻子林曉肩負起流行病學調查的重任。“調查對象所經歷的每一個時間點都要完整銜接起來,中間不能有空當。”林曉說,“漏掉一個密切接觸者等於埋下一個地雷。”張健華則奔波在各醫療單位,檢查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的情況。他說:“只有台山這個‘大家’平安,我的‘小家’才能平安。”

南方日報記者 戴惠甜 李靄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