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吃飯喝酒拍一錠銀子,碰見可憐的乞丐丟一粒銀子,遇到敵人還能用銀子當飛鏢,古代人究竟要帶多少銀子出門才算正常?說起來,影視劇真給我們下了不少套兒……


事實上,白銀成為法定貨幣是明朝嘉靖八年的事。秦漢那會兒是制幣,唐代是制幣和絲織品並用,兩宋中後期增加了制幣,但結算單位叫“貫”。明朝嘉靖以前金銀並不在市場流通,而是作為國家儲備、鑄造成各種金銀器皿獎勵臣下或者收藏。


所以,令狐沖把銀子拍在桌子上買酒喝那是沒問題的!可喬峰、郭靖、張無忌要這麼幹,那就是逗你玩呢。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秦漢時期古錢幣


百度百科裡對制幣的解釋是說:古代祭祀時所供之繒帛。帛的長寬皆有定製,因稱“制幣”。繒帛就是絲綢!雖然各個朝代和時期物價不同,導致各地貨幣雜博,但是總的來說小錢兒類似銅板、魚幣、貝殼……大的也就是絲綢,要不那麼多達官顯貴、江湖豪俠把金銀裝在袖子裡還能飛簷走壁,大袖子隨便一揮,那得呼死多少人啊是不是!


由此我們得知,金銀在古代那是器皿的主要製作原料,專門對此類器皿進行製作的方式稱為“金工”。而古代金工的工匠,擺在今天那便是國寶級的存在,為什麼這麼說?手工本身是精神和態度的產物,現代人流於浮誇,絕大多數沒有精力和時間為一件需時的事情孜孜不倦的努力,所以總在說匠人精神的迴歸,說到底,這種精神是充滿了大無畏的勇者才具備的,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絲綢之路圖·局部


金銀器作為器皿的存在,離不開中國古代的另外一種文化,茶!從中國古代有了“茶”的誕生起,伴隨著茶文化中最為重要的茶具,便也有了無數種演變和發展。中國人自古對茶文化的喜愛和追逐,也不斷創作和延伸著茶具的精進和工藝。


一種文化的形成,絕非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能參悟的。為了能喝好茶,喝對茶,把茶文化當做中國人思想的一種助力加以昇華,人們在各個時期巧妙的運用各種材質,製作精美的茶具來應對喝茶這件雅事。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中國古代金茶器鑑賞


其中,茶具常用的材料包括了金、銀、銅、鐵、錫、陶、瓷、木等等,而自中國古代起,金銀並稱“重器”,一直是皇家御用,直至達官顯貴私藏的座上客。作為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經外族引入中國的金屬物料,黃金不僅帶來了新穎的視覺享受,更為中國來來了展現的藝術,文化和技術的衝擊。我國古代的金銀器傳世的並不多,考古出土的金銀器多是古代帝王和王公貴族所擁有的。金銀錯是我國青銅時代的一項精細工藝,青銅工藝發展了一千多年後,戰國兩漢時期,金銀錯青銅器大量出現。


漢唐時期,中國金銀器技藝興盛起來。在漢武帝時期,由於張騫通西域,開創了絲綢之路,西方的金銀器和金銀製造工藝湧入中國,受波斯、羅馬、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的影響,中國古代金銀器技藝有了極大的發展,逐步形成了獨特完美的金銀器技藝。


到了唐代,中國的金銀器技藝發展到了璀璨多姿、華麗精美的高峰。古典裝飾,唐代金銀器的製作已分為“官作”和“行作”兩種。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官作”就是官府的金銀器工坊,屬少府監中尚署直屬的“金銀作坊院”;“行作”就是金銀行業工匠所作,即民間經營。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甚多,大體以陝西西安(即當時首都長安)為中心。1970年西安何家村金銀器窖藏,共出土265件金銀器,有碗、盤、盆、壺、罐、鍋、盒、薰球等。其中兩件金碗造型、重量幾乎一樣,被稱“天下第一碗”。而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雲紋金盞分為五個部分澆鑄而成。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在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銀製品,應該是出現在商周時期,是極為簡單的銀製品雛形。到了西周,銀器製作工藝有了顯著的提升,春秋戰國時期,也生產了數量相當的銀器,主要分佈在南方。秦漢時期工匠運用多種繁複的工藝,衍生出了錘擊、澆鑄、焊接、切削、拋光、鉚、鍍、鏨刻、鏤空等極高的工藝技法,變化出多樣的器型和裝飾品。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唐代銀器茶壺鑑賞


到唐代,白銀本身貴金屬的價值被認同,因為有了重大的發展,從挖掘出的古代銀器中瞭解到,唐代銀器的盛行和藝術價值,是後來各朝各代都很難超越的白銀盛世。

無論它的工藝製作方法,還是藝術造型設計,即使到了現在的這個年代,都無法與其比肩。工匠精神、手工技術,不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循序漸進。工匠講究的是手藝,手工製作需要精益求精的耐心,手工除了手藝本身,更是人身上一種精氣神和態度品味的產物。人一旦浮躁了,再好的手藝也不能反映在他所製作的器皿上,這也是今人難以勝過古人的地方。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唐代銀器鑑賞


俗話說國人傳統的開門七件事中,茶和“柴、米、油、鹽、醬、醋”等食事並駕齊驅,這也是唯一一件溫飽之外的趣事。可見,填飽了肚子,喝上一杯茶,重要程度和果腹不相上下。但多數人一般只對喝茶的茶杯、品味的茶葉比較講究,說到燒水壺,似乎卻沒有太多的在意。其實燒水與泡茶是同樣有講究的,“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這句話就道出了水壺在中國茶道中的重要地位。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唐代茶罐鑑賞


燒水的器皿不好,那麼燒出來的水也不會好喝。目前常用的燒水用具多數是以不鏽鋼材質居多,燒出來的水實在是不敢恭維,即便是用的山泉水,用此具一燒,你有再好的茶葉也於事無補害水害茶。那麼究竟用什麼壺燒水才最為合適呢?


唐代茶聖陸羽《茶經》說:“鍑:以生鐵為之……洪州以瓷為之,萊州以石為之。瓷與石皆雅器也,性非堅實,難可持久。用銀為之,至潔,但渉於侈麗。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裡說:“瓶宜金銀”。宋蔡襄《茶錄》認為“瓶要小者易候湯,又點茶注湯有準。黃金為上,人間以銀鐵或瓷石為之”。明許次紓在《茶疏》中記錄“茶注以不受他氣者為良,故首銀次錫”。由此可知,古人對於煮水之器是推崇使用銀壺的。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據醫學科學研究,銀是天然抗生素,可以殺滅650餘種細菌和病毒,普通的抗生素僅能殺死六種左右的病原體;在所有的金屬中,銀的殺菌性最強。無數的影視劇裡,天潢貴胄們都用銀器盛菜,用銀筷吃飯不無道理。所以銀壺煮水能夠殺滅水中的細菌病毒,軟化水質,飲水時可以明顯感覺到甘甜,古人謂之“若絹水”就是說水質柔薄爽滑猶如絲絹;銀壺煮水泡茶口感喉韻更加細膩、柔軟、甘甜,澀減韻長,和順溫潤,對茶葉的韻味香醇表現更充分;同時因銀離子具有殺菌、抗菌功能,所以使用銀壺燒水還能防腐保鮮,即使水在銀壺中盛放數天也不會變質;而且銀壺燒水還能消炎、去溼、淨化水質、延年益壽,長期使用加速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可見銀壺燒水對身體的益處之明顯。古人當然未必知道這些,完全是實踐出來的真知。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唐代銀茶壺局部·鑑賞


銀茶器在中國唐代曾經輝煌一時,使用者有嚴格的等級限制,所以製造的金銀器都是華美尊貴,彰顯皇家氣派。"鳳凰尊畔飛金盞,絲竹聲中醉玉人",道出唐代金盞等貴金屬器皿的使用頗為流行。1987年在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過一套精美的銀金花茶具,是我國目前所知時間最早、組合最完整、等級最高的成套茶具,也是世界上發現年代最早、等級最高的宮廷茶具。這套金銀茶具,有茶籠、茶碾、茶羅子、茶爐、茶匙、茶盆、茶碗、茶托、調料盛器等,包括了從茶葉的貯存、烘烤、碾磨、羅篩、烹煮到飲用等所用器具。與我們現在使用的茶具非常接近;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法門寺藏唐代銀金花茶具鑑賞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法門寺藏唐代銀金花茶具鑑賞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法門寺藏唐代銀金花茶具鑑賞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法門寺藏唐代銀金花茶具鑑賞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法門寺藏唐代銀金花茶具鑑賞

貧窮限制了我對“古人飲茶·消費”的想象力

法門寺藏唐代銀金花茶具鑑賞


銀茶器不僅僅在我國古代有著嚴格的使用等級,在世界各國由於其本身就是貴重金屬,並且是手工鍛打製造,所耗工時也長,往往要月餘才可完工,屬於奢侈器物。一套精緻的銀器茶具不僅是用來煮水泡茶的實用器具,更是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藝術品。所以必是皇宮貴族階層才能使用的餐飲器具。


現在,對於越來越注重養生健康及生活品味的人們來說,擁有一套銀茶器不僅可以怡情養生,更是追求生活品質的一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