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死後,他唯一的兒子結局如何?

永州章氏


大名鼎鼎的攝政王多爾袞,光妻妾就有10多個,但是老婆多並沒什麼用,10個老婆也才生了一個女兒,獨生女。

他不是還有個兒子嗎?他的兒子其實是個養子,和諸葛亮差不多,只不過他的兒子是弟弟的,諸葛亮兒子是哥哥的。但是諸葛亮起碼還有一個親生兒子。多爾袞則一個都沒有。

這個養子是多爾袞哥哥愛新覺羅·多鐸的第五個兒子,名為愛新覺羅·多爾博,後來多爾袞獲罪,順治讓他又做回了多鐸的兒子。

不過這個養子命比較短,30歲就去世了,再堅持十幾天,他就能31歲了,可惜。

1650年,多爾博8歲。而也正是這年,多爾袞身亡,順治還追尊多爾袞為義皇帝。

多爾博呢,也就是這個時候被過繼給了多爾袞,承襲了多爾袞的睿親王。

但也不是那麼好承襲的。為什麼呢?

因為政敵出來了,開始說多爾袞這不好那不好,揭發多爾袞的大罪。

已死之人總不能蹦出來為自己反駁吧,終於,兩黃旗兩紅旗白旗合夥對付多爾袞,剝奪了多爾袞的榮譽,最為過分的是,居然還挖墳掘墓。

兩黃旗兩紅旗就是滿洲八旗的鑲紅、鑲黃。

多爾袞呢,是正白旗的,也就是上三旗之一。

其實本來上三旗沒有正白旗的,分別是正黃、鑲黃、正藍。

後來多爾袞把正藍提走了,自己當了上三旗。

多爾袞都被推倒了,那這個養子肯定也不能好過。

於是爵位就沒了,也不是多爾袞養子了,歸宗多鐸。

但還好,沒受其牽連,又回到了曾經的一般貴族中。

1657年,還被封為了多羅貝勒。

多羅貝勒是滿清時候貴族的稱號,也是宗室封爵名,三等爵。

在多爾博去世的一百年後,乾隆恢復了多爾袞一切榮譽,同時還讓多爾博繼續做多爾袞的養子。

多爾博的命運就是和多爾袞掛鉤的,沒辦法,誰讓他是多爾袞唯一的兒子呢,雖然是養子,但也是唯一的。

一百年後,為多爾袞平反,多爾博也重新成為了多爾袞的兒子,但是對於已逝之人,似乎沒有多大用處了。

還好,多爾博還有兒子,到乾隆這一代時,多爾博已經有孫子了,孫子愛新覺羅·淳穎承襲了睿親王。


理科男讀歷史


歷史上的多爾袞只有一個親生女兒,而他唯一的兒子實際上只是他的養子。

順治七年(1650年),清朝開國的第一功臣,一代梟雄多爾袞,在其三十九歲的時候英年早逝。

縱觀多爾袞的一生,儘管他在戰場上叱吒風雲,並且在大清的朝堂上呼風喚雨,但是在誕育子女上,多爾袞的成績確實是乏善可陳的。終其一生,多爾袞僅僅是在崇德三年(1638年),由其一位出身於朝鮮貴族的小妾為其生下唯一的女兒,即愛新覺羅·東莪。而東莪自然也沒有逃過皇家女兒成為政治工具的命運,以遠嫁蒙古、締結政治聯姻的結局收場。

而歷史上所謂的多爾袞的兒子,實際上並不是他的親生兒子,而是他的養子,是與他關係最為密切的親弟弟多鐸的第五子,即多爾袞自己的親侄子——多爾博。


多爾博一生的功績並不突出,但是“父親”卻來來回回換了很多次。

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去世,由於多爾袞並沒有兒子,於是由其養子,當時只有7歲的多爾博襲承了多爾袞和碩睿親王的爵位,成為朝中品階、爵位、地位最為高貴以及俸祿最多的親王。

但是好久不長,順治八年(1651年),在多爾袞僅僅去世兩個月後,順治皇帝便開始了對多爾袞的清算,不僅對多爾袞是“削爵、撤廟享、罷宗室、籍財產入宮”,更是將其挖墳掘墓、挫骨揚灰。

而在順治皇帝清算多爾袞的過程中,除了那些長期依附於多爾袞的官員及其政治集團的黨羽外,受到影響最大的便是多爾博。

順治皇帝並沒有像後來的雍正皇帝那樣,將自己的兒子弘時過繼給八阿哥胤禩,並且在將胤禩削宗奪爵後,也將弘時驅逐出了宗室,順治皇帝只是取消了多爾博是多爾袞繼子的身份,重新將多爾博列入了其生父多鐸的家族世襲之中,“重新”成為了多鐸的兒子,並且與多爾袞的親生女兒東莪,交由了當時信郡王、也就是多鐸的次子、多爾博的哥哥多尼撫養。

與此同時,由於多爾袞的和碩睿親王的爵位乃至成宗義皇帝的廟號都已經被廢黜,多爾博所襲承的爵位封號也相應的被廢黜,此時的多爾博只是一名普通的皇室宗親。到了順治十四年(1657年)多爾博才被封為了多羅郡王,直至康熙十一年(1672年),多爾博去世,一直都是郡王爵位。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多爾博重新過繼給了多爾袞。

這一年,乾隆皇帝為多爾袞進行平反,恢復了多爾袞的身份和爵位,並且藉著這次平凡的機會,重新釐定了“鐵帽子王”的封號以及家族傳承世系。

由於多爾袞無後,於是乾隆皇帝再一次將多爾博過繼給了多爾袞為嗣,以此加封多爾博的直系後裔愛新覺羅·淳穎為睿親王,至此,多爾博家族正式襲承了和碩睿親王爵位的傳承世襲。而在恢復多爾袞和碩睿親王爵位的同時,乾隆皇帝也同時追封了多爾博第二代和碩睿親王的爵位。

而此時,距離多爾博去世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距離多爾袞去世更是過去了一百三十多年。


多爾袞無後可以說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和政治短板。

一直以來,關於多爾袞為何不廢掉福臨,自立為帝的理由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他的責任心強,有人說是他的絕對實力不夠,也有人說是與孝莊太后有著關係,多爾袞“不愛江山愛美人”,但是不管哪一種說法,“沒有子嗣”絕對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曾經的多爾袞強迫順治皇帝封其為“皇父攝政王”,一時間權傾朝野,地位顯赫,儼然是大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但是多爾袞的繼承人問題從他爭奪大清皇位開始,就始終困擾著他。

與他最親近的三個人,他的哥哥阿濟格,赳赳武夫,有勇無謀,政治謀略和政治智慧遠不及多爾袞;與多爾袞關係最為密切的弟弟多鐸,也是多爾袞一心培養和扶持的對象,但是多鐸因為天花去世了;而他的養子多爾博,年齡比順治皇帝還要小,完全沒有任何的政治基礎,當時多爾袞的身體已經每況愈下,貿然讓多爾博上位,那麼在其死後多爾博的下場必然是十分悲慘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多爾袞只能選擇還政與順治皇帝,並且努力修復與順治皇帝的關係,只不過留給多爾袞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並且兩人的矛盾依然是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這才導致了多爾袞悲慘的結局。

所以,多爾袞無後,不僅成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也是他在最大的政治短板所在。


雍親王府


多爾袞沒有親兒子,但他有一個養子,是從弟弟豫親王多鐸那裡過繼而來,名叫多爾博。多爾袞死後,他的親女兒東莪格格下落不明,而養子多爾博則歸宗豫親王多鐸子嗣,並在三十歲的時候病死。




多爾袞擁立順治帝福臨有功,被封為攝政王統御朝政,但這被很多人認為是多爾袞的權宜之計,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徹底打倒他最大的勁敵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豪格被逮捕下獄至死後,多爾袞一家獨大,年輕的順治帝遠非他的對手。順治五年(1648年)多爾袞從“皇叔父攝政王”變成了“皇父攝政王”,此後,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隨著大權在握,多爾袞在排場上也向皇帝看齊,對順治帝也不再恭敬如初,而且他在用人上任人唯親、排斥異己,施政上獨斷乾綱、專橫跋扈。尤其是“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以朝廷自居”,所傳政令自稱下旨,幾乎完全架空順治帝以皇帝自居,如此公開與皇帝對抗,讓人難免有篡位之疑。


不過還沒等多爾袞有所行動,他便於順治七年(1650年)病死於塞北狩獵途中。順治帝追封他為“清成宗”,總算在他死後圓了他的皇帝夢。由於多爾袞膝下無子,順治帝命將豫親王多鐸第五子多爾博過繼予多爾袞,承襲和碩睿親王之爵。




但是在多爾袞死後僅僅兩個月,屍骨未寒的情況下,針對他生前種種不法行為,朝臣紛紛上疏告多爾袞生前圖謀篡逆。順治八年二月(1651年),順治帝以攝政王多爾袞生前謀篡皇位、獨斷專行、排斥異己,害死其皇兄肅親王豪格及子嗣等罪名,下旨削去多爾袞一切爵位,從太廟配享撤除,多爾袞生母孝武烈皇后的諡號及配享太廟一併撤除,多爾袞被剝奪宗室資格,財產被籍沒入宮。睿親王爵位被撤銷,命多爾博歸宗豫親王多鐸子嗣。短短的兩個月,多爾袞從天上跌落到了谷底,其生前的一切功績盡遭否定。




多爾袞唯一的親生骨肉東莪格格被交與信郡王多尼看管,此後更是下落不明不知所終。順治十四年(1657年)14歲的多爾博被封為多羅貝勒,多爾博歸宗為豫親王多鐸子嗣後,便長期生活在豫親王府,康熙十一年(1672年)多爾博病死,年僅30歲。直到一百餘年後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高宗才下詔為多爾袞平反,並恢復睿親王爵封,下詔多爾博仍復為多爾袞嗣子,並命多爾博子孫淳穎承襲睿親王爵位。多爾袞死後的一切紛爭至此就算是塵埃落定了。


大國布衣


多爾袞有一個女兒是親生的,還有一個兒子,不是親生的。

多爾袞是清朝開國的一位大人物,為滿清立下赫赫戰功。皇太極去世後,年幼的順治帝繼位,多爾袞成為輔政大臣,大權在握。為了保護順治帝,孝莊太后曲意逢迎,民間關於多爾袞和孝莊的傳聞也是多如牛毛,各種傳聞都有。

這樣一位權勢如日中天的多爾袞,女兒的待遇自然不會差,用郭德綱的話說,就是“寵的都不行了”。但是多爾袞沒有兒子,是多爾袞的弟弟把自己的兒子過繼給了多爾袞。雖是過繼,但已經是自己的兒子了,多爾袞自然也對他很好。

但是後來多爾袞離奇去世,順治皇帝親掌大權,便開始清算多爾袞,多爾袞的所有榮譽和頭銜都沒有了,後代自然也跟著遭殃。正史當中對於多爾袞女兒和兒子的並沒有記載很清楚,只是說在多尼那裡被照顧撫養,應該是平平淡淡過了一輩子。


冰哥聊史論古今


多爾袞生前只有一個獨女,叫愛新覺羅·東莪,據傳是朝鮮側妃李氏所生,《清史稿》中對東莪的記載很少,後人對其生平並不瞭解。多爾袞死後,東莪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之後東莪的蹤跡便不再見於史料。

多爾袞生前可謂是權勢熏天,作為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他在十四歲那年就被封為貝勒,這是後金時期最高的封號,可見努爾哈赤對這個幼子是非常喜愛的。(多爾袞劇照)

皇太極繼位後對八旗進行了一次大的調整,多爾袞被任命為正白旗旗主,皇太極稱帝之後,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其同母兄阿濟格被封為和碩英親王,同母弟多鐸被封為和碩豫親王。在皇太極死後,阿濟格和多鐸皆擁護多爾袞與豪格爭帝位,但遭到兩黃旗大臣的反對。

經過一番權衡和競爭,最後在兩黃旗大臣的建議下,多爾袞和豪格各退一步,由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鄭親王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共同輔政。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山陵崩,多爾袞審時度勢迫使吳三桂剃髮投降,之後他打出“弔民伐罪”的旗幟,喊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口號傾兵入關,在一片石擊敗李自成,率軍入住北京。

進入北京後多爾袞立即下令讓多鐸、阿濟格、孔有德、耿仲明、吳三桂追擊李自成,當年年底便在攻破潼關,迅速拿下西安,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在控制西北後,多爾袞又趁南明內亂之際,調多鐸南下,於1645年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權滅亡,到1646年江浙一帶已經全被清軍佔領,南明敗退進入福建。

眼瞅著奪取了南北兩京,多爾袞重新下達剃髮令,引發了各地激烈反抗,清軍只得暫時停止南下腳步。而在西線戰場,多爾袞於1646年啟動了對張獻忠的戰爭。由豪格領兵,清軍在鳳凰山射殺張獻忠,次年清軍佔領四川大部。

平心而論,在清朝問鼎天下的過程中多爾袞居功至偉。在清軍入關之初,正是儀仗著多爾袞成功地宣傳戰略,使得清軍得以輕鬆南下中原地位,幫助清廷在關內站住腳。隨後多爾袞又表現出卓越的戰略眼光,在第一時間追擊李自成,防止李自成據陝西與清軍對峙,並及時遣兵南下,滅弘光政權,是清朝得以征服關內的肱骨之人。

憑藉著自己非凡的戰功,多爾袞開始大權獨攬,他先是成功地壓制了同為輔政大臣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之後又羅織罪名,殺害了與他爭皇位的侄子豪格,掌握了整個清廷大權。

入關之初,順治帝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到順治三年,他以使用不便為由,將玉璽請出皇宮,帶到自己府邸。

順治四年,多爾袞又被晉封為皇叔父攝政王,並且在他的要求下,所有官員的奏章中凡是提到多爾袞,都必須使用“皇叔父攝政王”全稱,不得省略,一個字也不能省。

順治五年,多爾袞再度被晉封為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直接就成了皇帝的父親,見皇帝不用行跪拜禮,其儀仗也與皇帝無異,至他臨死之前,多爾袞的地位和權勢已經無限接近於皇帝了。

1650年,也就是清軍入關後的第六年,多爾袞前往長城以北的古北口外狩獵,在行獵時他不慎墜馬跌傷,傷勢十分嚴重。三個月後,多爾袞死於古北口外喀喇城,時年三十九歲。(多爾袞畫像)

多爾袞的死訊傳到北京,清廷大驚,順治帝最初的態度是非常哀悼。在多爾袞遺體即將運抵北京時,順治帝親自率王大臣縞服東直門外五里出迎。

之後順治下詔追尊多爾袞為皇帝,諡號“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以帝王禮制安葬。一個月之後,順治又尊多爾袞正宮元妃博爾濟吉特氏為義皇后,祔享太廟。

由於多爾袞只有一個女兒,清廷便將豫親王多鐸第五子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襲睿親王爵位,食三親王俸。

不過,順治對多爾袞的褒獎並非是真心實意的,順治帝常年被多爾袞壓制,視多爾袞為權臣,對他恨之入骨,對他的追封只不過是出於穩定政權的需要,必將當時南方尚未被清廷平定,英親王阿濟格也不是一個老實的主兒,順治需要時間將權力收歸到自己手中。而順治帝完全掌握了權力後,他便立即開始了對多爾袞的清算。

順治先是拿下了意圖攝政謀反的阿濟格,然後進而對多爾袞進行清算。群臣眼見風向突變,也紛紛上書彈劾多爾袞,順治帝則下了查抄多爾袞全家,並宣佈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給予他的一切封典,黜去其宗室資格,籍沒財產入官,甚至將其毀墓掘屍。

當時的多爾博年僅7歲,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在處置多爾袞之後,順治便讓多爾博歸宗多鐸一脈。為了補償多爾博,到其14歲時,順治晉封他為多羅貝勒。

到康熙時期,康熙皇帝曾想過為多爾袞平反,但礙於多爾袞的罪名都是親爹給定了,康熙也沒敢給多爾袞翻案。直到乾隆四十三,乾隆皇帝才恢復多爾袞睿親王爵位,繼續將多爾博這一枝過繼給多爾袞,詔諭多爾博第五代孫愛新覺羅·淳穎世襲睿親王爵位,並允許睿親王爵位世襲罔替,位列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清朝一共12個鐵帽子王)。(愛新覺羅·淳穎)

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除去追封,實際上共有8人襲爵。


千佛山車神


多爾袞只有一個獨生女兒生於崇德三年叫愛新覺羅.東莪。多爾袞過繼了弟弟多鐸的第五個兒子多爾博做嗣子。順治八年順治將死去的多爾袞定下八大罪革爵抄家(具外國傳教士日記記載還挖墓鞭屍了),將東莪和多爾博交信郡王多尼府中看管。所以這設問題目存在問題……




號角催人紅旗飄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也是難得一見的軍事人才。

皇太極進入關中後,很多戰役都是依靠多爾袞。當時清朝的八旗軍中,兩白旗軍都是在多爾袞手中的。

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想要獨攬大權,不過當時兩藍、兩黃、兩紅六旗並不支持多爾袞,為了避免八旗軍內亂外人坐收漁翁之利,多爾袞只好擁護當時只有6歲的福臨登基,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順治皇帝。

福臨登基後,多爾袞自命為輔政大臣,後來他又被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叔父攝政王和皇叔父攝政王都很好理解,因為多爾袞確實是順治皇帝的叔父,而且他又是攝政王。至於為什麼是皇父攝政王,這裡面就大有文章了。

在《張蒼水詩集》中有:“春宮咋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這裡說的太后就是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

這句詩的意思是,皇宮裡有喜事,是孝莊皇太后下嫁,而後來很多史學家考證,孝莊如果下嫁,那麼這人只有可能是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這樣一來也就應證了多爾袞“皇父攝政王”的身份。

《清史稿》記載,多爾袞一生有名字的妻妾共有十多位,但是他卻只有一個親生女兒,並沒有親生兒子。那麼多爾袞這個女兒,後來下場如何呢?

多爾袞這個唯一的女兒叫愛新覺羅·東莪,東莪的母親其實不是漢人,也不是蒙古人,而是一位朝鮮女子。多爾袞曾經也有幾位夫人懷了他的孩子,可是那些孩子有的根本就沒出生,有的早夭,所以多爾袞對東莪特別疼愛。

順治六年,多爾袞打獵時受傷,最終去世,沒多久順治皇帝就開始翻後賬,列出多爾袞的14條罪狀,多爾袞的家人也受到牽連。

多爾袞的女兒愛新覺羅·東莪,最後交由信郡王看管,限制了人身自由。不過她一個弱女子掀不起什麼風浪,所以史書中也就沒有了關於她之後的記載。


斯幽說歷史


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說一說多爾袞這位“唯一的兒子”。多爾袞雖然妻妾眾多,一生卻始終沒有生出一個兒子來!即便是女兒,史籍之中有記載的也只有一位東莪格格。在多爾袞去世、遭到清算之後,這位東莪格格和多爾博一起被清世祖(順治帝)交給了豫通親王多鐸的兒子信郡王多尼在府中看管。



那麼,多爾博又是誰呢?他就是提問者所說的、多爾袞“唯一的兒子”!可是,小編不是說了嗎,多爾袞壓根兒沒有生出兒子來,怎麼突然又冒出一個兒子來了?實際上,多爾博並不是多爾袞的親生兒子,原本是豫通親王多鐸的兒子,因為多爾袞無子,於是便從一母同胞的多鐸那裡過繼了一個侄子作為自己的嗣子。不要小看這個過繼,在中國古代的宗法體系裡,過繼嗣子等同親子!換言之,多爾博可以繼承多爾袞的一切,但是多爾袞的親生女兒東莪格格卻沒有資格!假使多爾袞當初如果廢掉了清世祖自立為帝,那麼繼承皇位的就是多爾博。當然,既然沒有假使、如果……



順治七年,多爾袞在古北口狩獵時不慎墜馬身亡,被清世祖追尊為了成宗義皇帝。但是,這種追尊的皇帝僅僅是一種“榮譽頭銜”,並不能世襲!最終,多爾博作為多爾袞的“兒子”,承襲的仍然是多爾袞原來世襲罔替的睿親王爵位。但是,好景不長,在短短兩個月之後,清世宗便掀起了一場對多爾袞政治總清算的風波。多爾袞被削去了皇帝尊號、革除宗室黃帶子並毀掉了陵寢!而作為多爾袞繼承人的多爾博也被革去了睿親王爵位,並被清世祖強令“歸宗”。自此,多爾博不再是多爾袞的兒子了,而是重新成為了他親爹多鐸的兒子。同時,清世祖將多爾博和東莪格格一起交給了多鐸的另一個兒子多尼看管。畢竟多爾博和多尼是親兄弟,清世祖此舉或許是為了讓多爾博日子能夠好過一些吧。



也就是說,自順治八年起,多爾博便回到了多鐸一支,不再是多爾袞的“兒子”,並且成為了沒有爵位的閒散宗室。實際上,清世祖已然是對多爾博手下留情了。如果不令其“歸宗”,多爾博仍然是多爾袞的“兒子”,他連宗室黃帶子身份都要失去。順治十四年,為人比較老實本分的多爾博又被清世祖從閒散宗室封為了貝勒,重新成為了入八分王公。但是,這時候他的貝勒爵位已經不是“鐵帽子”了。康熙十一年,多爾博去世,年僅三十歲。後世按照清朝的祖制降等襲爵,到乾隆四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為多爾袞正式平反時,多爾博的後代淳穎已經淪為了入八分宗室王公中的最低等級——輔國公。



但也正是乾隆四十三年的這次平反,讓多爾博系時來運轉,清高宗命多爾博系重歸多爾袞一支,並命淳穎襲睿親王爵位、世襲罔替。自此,多爾博系重新成為了鐵帽子親王。但是,彼時距離多爾博去世已經過去將近一百年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有福不在忙,自有人打場。清朝順治帝福臨本來繼承帝位無望,但因朝中各派相爭,不相上下,被實權派多爾袞推為皇位繼承人;本無心進取中原,一統天下,卻有多爾袞為其勞神費心,征戰四方,拱手將天下送上;等到多爾袞勢力已極,欲取代皇位的時候,一次意外的出獵,讓多爾袞命喪黃泉。福臨、福臨,真是名如其人啊!

1643年農曆八月,清太宗皇太極猝死,他生前未立嗣子,皇位的爭奪集中落在了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和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兩派的爭奪中,多爾袞雖有優勢,但勢必遭成大清分裂混亂。多爾袞權衡利弊,感到自立為帝條件不成熟,就提出一個折中建議,由皇太極第九子年剛六歲的福臨繼位,得到了皇室宗親的同意,改元順治,就是歷史上的順治帝。順治帝登基,以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輔政。後來多爾袞一步步清除了與自己對抗的勢力,權力進一步攀升,鄭親王宣佈輔政以多爾袞為先,自己甘居後位。順治帝也拜多爾袞為大將軍,令他親統大軍入關爭天下。多爾袞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巧妙施用以漢治漢、徵撫並用的策略,用了七、八年時間,定燕京,統華夏。

隨著關內局勢日定,多爾袞的地位也與日俱增。1644年10月,順治帝重行即位大典,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第二年,多爾袞又被晉升為皇叔父攝政王,享受圍獵、出征等時候,王公貴族要聚集一處等候傳旨、列班跪送等大禮。1646年因每次調兵遣將都要到皇宮奏請皇帝信符,很是不便,多爾袞就派人將皇帝璽印都搬到自己宮中,並且從這年開始,多爾袞所用儀仗與皇帝等同。1647年起,如果官員奏書中將皇叔父攝政王還稱作九王爺,或不稱全稱,要受革職處分,同時,多爾袞不再向順治帝行跪拜禮。1648年末,多爾袞又變成皇父攝政王,凡一切政務,不再謙恭請示皇帝,一律稱詔下旨。他任意罷免提拔官員,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候等入朝辦事,只在自己王府前候命。1650年又將自己的生母尊為皇后,祔享太廟。當年末,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傷,不久薨於古北口外喀喇城,時年39歲。順治帝率大臣縞服迎接多爾袞遺體,下詔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依帝禮安葬。

多爾袞從16歲就開始征戰沙場,多次出戰受傷,也許是長年征戰受傷的緣故吧,多爾袞生育能力受損,他一生娶了六個妃子,四個側妃,都沒給多爾袞生一子,只有一側妃於1638年為其生一女東莪,多爾袞死後由信郡王多尼看管,由此再無記載。多爾袞因死後無子,順治帝就讓多爾袞的弟弟多鐸的第五子多爾博,過繼多爾袞,繼襲了多爾袞的爵位,為多爾袞傳續香火。但是,到了1651年,多爾袞的政敵紛紛出來揭發他的大逆之罪,多爾袞手下也樹倒猢猻散,背叛的背叛,治罪的治罪,再加順治帝已容忍了多年,在眾人的口誅筆伐下,正好順坡下驢,徹底清算多爾袞,條列多爾袞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號,毀墓掘屍。多爾袞的繼子多爾博又被剝去封號,打回原宗。在氣勢洶洶討伐多爾袞的喊聲中,多爾博也整天惶惶不可終日。順治十四年封多爾博為多羅貝勒,康熙十一年去世,享年30歲。直到百年後的乾隆43年,乾隆皇帝認為多爾袞有大功於清朝,又恢復了他的封號,依舊讓多爾博做多爾袞的繼子,多爾博已死,由其子蘇爾發襲爵,以奉祭多爾袞。後以睿親王私制御用服飾等件,又欲率兩旗駐永平陰謀篡逆,被籍沒家產人口入官。

多爾袞也算一世英傑,為大清入關定鼎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但他恃功霸權,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如果他不死,也許下一步就是廢除順治,自立為帝。然而正所謂雞命吃不了鴨食,沒有帝王命卻要強爭帝王,最終只能落得個毀墓掘屍的下場,一世英名盡付流水。因此作為多爾袞,功成名就,應低調行世,戒驕戒躁,有必要也可激流勇退,尚能這樣,後世一定會褒揚他的不世之功,更稱頌他的忠扶幼主,真可能落得個不亞於周公的名聲了。


sunjin72976689


嚴格意義上來說多爾袞是沒有親生兒子,他只有一個親生女兒,名叫愛新覺羅·東莪。

清史中關於愛新覺羅·東莪的唯一記載,就是多爾袞死後,她被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此後清史再也沒有東莪的蹤跡。



當然據現在有關學者的研究,東莪很有可能被嫁給了蒙古的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據記載了呼和浩特市恪靖公主府的《公主府志》所載,當時這裡曾經有一位據說是多爾袞的曾外孫女居住過,那麼顯然東莪就是曾經恪靖公主府的主人。



眾所周知清朝向來就有將皇室公主嫁於蒙古的傳統,據統計終清一朝,共有約500餘位公主嫁於蒙古,所以東莪下嫁於蒙古並不稀奇。

當然以上僅是猜測,目前並無定論,所以東莪的結局到底如何,尚不得而知。

當然在歷史中,多爾袞雖然只有東莪這個獨女,但是卻有一個養子,那就是原多爾袞弟弟多鐸的第五子愛新覺羅·多爾博。



1650年十二月,多爾袞去世。此時的多爾袞並未遭到順治的清算,於是為了不讓多爾袞絕嗣,順治就讓將愛新覺羅·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然後繼承多爾袞的睿親王爵位。

不過好景不長,1651年二月,在僅過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已站穩腳跟的順治帝開始對多爾袞動手了。順治先是以謀篡大位、獨斷專行等罪名廢掉了多爾袞的爵位,及黜去多爾袞宗室資格,然後又讓多爾博歸宗於多鐸,自此多爾袞不但丟了地位,也同時絕了嗣。



之後歸了宗的多爾博在1657年被封為多羅貝勒,1672年卒於府中,享年30歲。

當然後來多爾博的子嗣還是被繼為多爾袞的後裔。1778年正月,乾隆為多爾袞平反,多爾袞的睿親王爵位被恢復,而多爾博也再次被過繼給多爾袞為子,他的後人愛新覺羅·淳穎也以多爾袞後裔的身份繼承睿親王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