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皆空 因果不空

7月12日,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物理學家保羅-安託萬·莫羅(Paul-Antoine Moreau)領導的研究小組,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中發佈了捕捉到的量子糾纏圖像,這是人類首次拍攝到這種難以捉摸的現象的視覺證據。

實驗將一對相互糾纏的紅光光子分開,沿著兩條光路傳播,並讓其中一個光子的相位分別調整為四個角度:0°、45°、90°和135°。大量疊加圖像顯示,當其中一個光子改變相位時,另一個光子也瞬時發生相應變化。莫羅表示:“我們捕捉的圖像是對自然界基本屬性的一種優雅展現,並且是首次以圖像的方式呈現。”

目前,量子糾纏超越了我們日常所感知到的四維時空,科學家也還無法解釋其原因,宇宙中似乎存在著更深層次的內在聯繫。不過,如果我們將目光轉向佛法,從佛陀曾開示的關於宇宙最基本的規律——因果當中,或許能發現一些背後的端倪。

看不見的糾纏— —因果

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曾經問佛:因果是什麼?佛說了非常經典的兩句話,作為因果的依據:“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有故彼有”意思是說,一切事物,都沒有絕對存在,都是以相對的依存關係而存在。比如有左就有右,有高就有低,有上就有下。“此生故彼生”的意思當中還包括了因緣與果之間的關係。比如,一朵花的本質取決於它的因——種子,但花長得好不好、顏色美不美等,也需要土壤、陽光、雨露、時間、空間等的幫助,這些叫做緣。因緣結合以後,才會長出果。其中的因和緣,叫做“此”;生出的果,叫做“彼”。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迴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閒,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慾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裡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閒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裡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裡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佛教不主張有造物主,而認為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因和果,善惡因果是永恆的自然規律。比如種瓜就會得瓜,種豆就會得豆,這道理任何人都知道,善惡因果也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什麼很神秘的東西。

那麼,不接受因果的人,他的理由是什麼呢?就是因為沒有看到因果之間的關係,所以就有點不接受,唯獨就這麼一個理由,沒有其他。

我們要好好思考一下,難道沒有看到就可以否定嗎?如果科學家沒有找到合理解釋就可以否定嗎?這些都是不成立的。沒有看到、科學家沒有找到合理解釋,但存在因果關係的事物非常多。

量子糾纏,很多人應該知道。比如兩個很小的電子、質子等粒子,它們兩個之間至少相距一公里以上,一個在東,一個在西。這兩個粒子雖然相隔甚遠,但是它們產生了一種糾纏,其中一個粒子完全可以影響到一公里以外的另一個粒子。這裡面有一個非常確定的規律,這個粒子無論發生什麼樣的變化,自轉、旋轉、上下運動等,立即就會影響到一公里以外的粒子,而且影響速度已經超越了光速。

以前認為任何速度都無法超過光速,任何傳統的信息傳遞方式根本都不可能。但是量子之間相互產生糾纏的速度就超過了光速,科學家也就沒有辦法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它們之間傳遞信息,最後就說這是一個超越時空的、看不見的聯繫。大家想想,這兩個之間的確是有聯繫,而這個聯繫實際上就是因果。

還有比如地球、月球等很多行星都在自己的軌道上圍繞太陽轉,這是什麼原因呢?過去說是萬有引力的原因,但不僅僅是萬有引力,還有暗物質在起作用。如果沒有暗物質,萬有引力是沒有辦法讓它在軌道上一直轉的。但是暗物質能看得到嗎?我們的肉眼從來都看不見暗物質,而地球、月球每天旋轉都是它在發揮作用,但是我們看不到,過去科學家也不知道。所以,因為沒有看見所以不存在,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尤其是在因果這樣非常複雜的事情上,千萬不要這樣去想。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迴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閒,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慾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裡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閒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裡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裡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再比如氣象學中的蝴蝶效應。在熱帶森林中,一隻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然後翅膀周圍的空氣產生了一點變化,這個變化越來越大,兩週以後最終可以變成龍捲風,這叫做蝴蝶效應。這是事實,但是我們看到了嗎?蝴蝶翅膀的扇動跟空氣的振動、兩週以後的龍捲風之間的關係,我們沒有看到。

我們可以看到的光也只是光譜上的一小部分而已,這小部分以上和以下的光譜,眼睛都看不到,但是都存在。我們看到的所有物質加起來不到全部物質的4%,此外96%的東西,眼睛根本看不到。很多聲音我們也是聽不到的,很高的頻率聽不到,很低的頻率也聽不到。

這個世界沒有那麼簡單,越深入觀察的時候,就會發現有太多東西是我們的感官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但它們都是存在的。那我們有什麼資格說沒看到就不存在呢?所以,這些都是我們既不懂佛法,又不懂科學的一些想法,都是不對的。

因果規律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1、藏識中儲存能量

比如,我們買了一條魚,然後殺、洗、烹煮,最後吃下肚,享受了吃魚的整個過程。從表面看來,事情就到此結束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但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能量,會儲存到藏識(阿賴耶識)裡面。我們的藏識就像一個電腦硬盤,裡面可以儲存各種各樣的數據。

藏識是精神最穩定的最深層次,哪怕在深度昏迷的時候,也一直不會動搖。有可能是這一生,也有可能是下一世或幾百年以後,反正總有一天,在因緣成熟的時候,藏識裡儲存的這個能量會發作。那個時候,我們就會感受殺魚和吃魚的痛苦果報。在佛教裡面,這個能量就叫做業。

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一個比較重大的事情都有兩種因緣。一個叫做遠因,過去的因緣,也就是剛才講的藏識裡面的種子,這是我們自己做的,本身就會有這樣的報應。另一個叫做近因,是客觀的因素。比如生病也需要客觀因素,衛生、飲食這些方面沒有注意才導致了生病。

2、因果不常、不斷、不移

因和果之間有五個特點:第一個是不常,不是永恆的;第二個是不斷,不是斷掉的;第三是不移,也就是不移動;第四是從小因而生大果;第五是與彼相似,因和果是相似的。

比如把花的種子播下去以後,過去的種子就變成現在的這朵花。過去的種子已經不在了,所以它不是常住不滅的。種子毀滅了以後,是不是後面就沒有任何東西呢?不是,種子毀滅後立即就出現它的果,比如會發芽,變成花,所以它是不斷,沒有斷掉。然後不移是說,這朵花不是從它的種子上面直接移過來的,當它是種子的時候,我們看不到花,所以不是移過來的。這三個比較容易理解。

3、因果是同類型的

與彼相似的意思並不是說它們一模一樣,而是指同一個類型。種瓜得瓜,瓜和瓜的種子是相似的,一個類型的。比如行善是一個因,它的果應該是什麼呢?果一定是跟它相似的東西,不會是跟它完全違背的、不同的、對立的。注入善的種子,就會收穫善的果實,反之亦然。

比如我偷了別人的東西,讓人貧窮了,下一世我就沒有東西,就貧窮;我去殺生,把某個眾生的生命結束了,下一次我的果報是什麼呢?就是我的壽命也提早結束,同類就是這個意思。

無論是否有信仰,無論是基督教徒、佛教徒還是沒有信仰的人,只要做了善事,就會儲存善的能量;只要做了惡事,就會儲存惡的能量。其中的善能量或正能量,一定會給我們帶來幸福、快樂與積極的心態;而其中的惡能量與負能量,一定會給我們帶來痛苦、不幸與消極的情緒。

4、從小因而生大果

一個很小的因,就會有一個很大的果,這個成不成立呢?我們可以想想,至少我們看到的這些東西都是小因產生大果。比如一朵花的種子是很小的,有可能像芝麻那麼小,最後它的結果卻這麼大;一棵樹的種子,開始也是很小的,最後變成一棵高大的樹。那麼,萬事萬物都是從小因生大果,所以佛教裡面也講,哪怕一個很小的罪過也有很大的報應,行了很小的善也有很大的果報。

剛才講過,任何一個行為,就連一隻蝴蝶扇動翅膀都有這麼大的結果,因此萬事萬物都會留下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叫做因,然後因就會產生果。

以上就是因果發生作用的方式。可見,因果一點都不神秘,只是自然演變的規律。佛教認為,只要尊重因果規律,信不信佛都有自己的果報。如果自己行善,製造了幸福的因,將來就會幸福;如果自己沒有行善而造罪,將來就一定會感受痛苦。不製造受苦的因,將來一定不會受苦。因果規律就像太陽、地球等宇宙天體的運轉一樣,都屬於自然規律,無論科學與宗教如何去解釋,都不能更改自然界運行發展的軌跡。

宇宙最深的奧秘,唯有圓滿證悟的佛陀能夠完全了知。佛陀成道後曾三次轉法輪,為我們開示萬法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