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偏居一隅到縱橫天下,秦國到底經歷了什麼

導語: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可是在我國的戰國曆史上卻有一個國家一連出了四位雄主,把國家從任人欺負一步一步變成了統一六國的霸主,這個國家就是秦國,那麼這四位雄主分別是誰呢?趕快跟隨筆者一起來看看吧。

啟用商鞅,變法強國--孝公嬴渠梁

秦孝公是秦國變強時代的開創者,孝公繼位之前的秦國經過百年的揮霍,已經把秦穆公時代秦國的基業禍害的差不多了,只留下一個積貧積弱的秦國。雖然孝公的父親秦獻公也是一代雄主,為了挽救衰落的秦國,也曾採取一系列的手段進行改革,但秦國曆經百年衰落,再加上獻公的改革力度不大,所以獻公這一代秦國的國力並沒有太大的提升,但獻公所做的一切為孝公時期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孝公繼位時年僅21歲,21歲的年紀,大多數現代人還在大學校園裡在家人的庇佑下生活,但21歲的孝公就已經要為秦國而活,為秦國的強大而操心。為了使秦國強大起來,他積極的求取人才,頒佈了著名的求賢令,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孝公的求賢令求來了想要一展才能的商鞅,至此,秦國開始了他的變強之路。

商鞅來到秦國之後頒佈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這些法令雖然能富國強兵,但是這些法令威脅到了秦國一些舊貴族的利益。一時間,朝中反對商鞅的聲音此起彼伏。年輕的孝公沒有屈服與這些舊貴族勢力,他依然堅定地推行可以富國強兵的商鞅之法,雖然他沒能讓秦國位居霸主之一,但他的一系列措施卻對秦國影響至深。

從偏居一隅到縱橫天下,秦國到底經歷了什麼

大秦帝國之裂變裡侯勇飾演的秦孝公

改"公"為"王",知人善任--惠文王嬴駟

秦惠文王是秦國的第一位王,是他讓周天子甚至六國都承認秦國的霸主地位,也是他任用張儀,讓六國吃了無數啞巴虧。

秦太子駟繼位時,年僅十九,彼時的秦國,雖然經過商鞅變法,慢慢開始變強,但是商鞅為了變法,已經得罪了太多的權貴。孝公在位時,這些矛盾還沒有辦法被搬到檯面上,但是,孝公已死,新王繼位,這些矛盾就都冒出來了,年輕的秦王只能以謀反罪殺了對秦國有功的大功臣來平息眾怒。

當然,嬴駟殺了商鞅之後,又以汙衊商鞅造反為由除去了一些蠢蠢欲動的舊貴族,成功的把權利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這充分展示了嬴駟作為秦王的攻心馭人之能。

隨著秦國一天天強大,惠文王的野心就顯露出來了,他不滿足於現在的成就,他要稱王,他要秦國跟那些已經稱了王的國家並列,甚至他還要秦國超過那些國家。於是他改"秦公"為"秦王",這一次就連周天子也送來了賀禮,秦國以一種大國姿態重回世人眼中。

在外交上,惠文王駟任用張儀為國相,頻繁派他出使六國,張儀以三寸不爛之舌為秦國謀得了無數的利益,而惠文王與張儀的君臣之義也為世人所稱道,秦惠文王用張儀,信張儀,卻不唯張儀,在張儀與司馬錯出現分歧時,惠文王聽完二人的陳述,果斷選擇了司馬錯的建議,奪取巴蜀,為秦國打下了一個富饒的後勤基地。

惠文王的一生都在為了秦國操勞,唯一的不足就是他活的太短了,並且還在晚年得了瘋病,如若不然,秦國統一六國的腳步恐怕要加快許多。

從偏居一隅到縱橫天下,秦國到底經歷了什麼

大秦帝國之縱橫裡富大龍飾演的秦惠文王

勇猛善戰,舉鼎身亡--秦武王嬴蕩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的兒子,秦昭襄王的哥哥,因為是舉鼎身亡就被某些古裝偶像劇寫成了不學無術,只知道欺負人的紈絝子弟,事實上的秦武王自幼善武,勇猛好戰沒錯,可秦武王絕不是沒有腦子的,相反,歷史上的他,有勇有謀,非常的有作為。

秦武王名喚嬴蕩,取蕩平六國之義,惠文王給他取的這個名字就註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天生神力,自小便喜歡在軍營中生活,並且深受士兵愛戴,連他的父親都對他這種才能感到驚奇。

秦武王不僅有武力,還非常的有野心,從他跟別人比賽舉鼎就能看出,當時的九鼎可是代表著天下,誰若是能將這代表天下的巨鼎舉起,不就象徵著誰能問鼎天下嗎?只可惜,秦武王沒能成功,但他卻將老秦人英勇善戰以及秦國問鼎天下的決心展示給了天下。

秦武王可不是空有野心,他在位時,不僅平定了西南地區的叛亂,還攻取了宜陽,以及還有一系列制衡其他六國的措施。他因為不願意與六國一樣,還設立了丞相之位,積極改善秦國的各種弊端。

可見,秦武王算是被某些古裝偶像劇黑慘了。

從偏居一隅到縱橫天下,秦國到底經歷了什麼

秦武王舉鼎畫像

從偏居一隅到縱橫天下,秦國到底經歷了什麼

大秦帝國之縱橫中赫子銘飾演的秦武王

遠交近攻,縱橫六國--昭襄王贏稷

秦昭襄王是秦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也是秦國曆史上最有作為的國君之一,有人甚至認為他在軍事方面的成就就算與秦王政相比也毫不遜色。

本來秦昭襄王與秦王的位子沒有緣分,他在他的父親秦惠文王在位時,就被送到燕國當質子了,也不知道去做質子這件事是非他不可,還是惠文王在為秦武王繼位掃清後路,畢竟昭襄王的舅舅和母親都不是省油的燈。可是,他的王兄在與人比三賽舉鼎時出血過多而身亡,秦國諸位大臣就把他接回秦國繼位。

秦昭襄王繼位初期,他還是個少年,於是他的母親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宣太后管理朝政,他的舅舅魏冉為將軍。他親政後,文重用範睢,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武重用白起,百戰百勝。在政治軍事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並且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戰爭勝利基礎。

昭襄王更為難得的一點就是,在他統治下的秦國,百姓樸實憨厚,官吏嚴肅認真,民風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提到昭襄王,可能大多數人心中會浮現出完璧歸趙裡那個不講信用的秦王,的確,作為中學語文課本上的終極大反派,筆者一開始對昭襄王的印象也不怎麼樣,可長大後再看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似乎就有了與小時候不一樣的理解。

完璧歸趙裡的昭襄王太過於反常,一向不喜歡玉器的他居然會對一塊和氏璧勢在必得,在筆者看來,與其說昭襄王想要得到和氏璧,倒不如說他在試探趙國。彼時的秦國已經成為戰國中的最強國,而他對六國中最強大的趙國的實力卻沒有什麼概念,經此一事,秦國也算摸清趙國懼怕秦國的心態了。於是秦國不久後開始對趙國發動攻勢,並取得長平之戰大捷,坑殺趙國士兵40餘萬人。

從偏居一隅到縱橫天下,秦國到底經歷了什麼

大秦帝國之崛起中張博飾演的秦昭襄王

結束語:

秦國這四位君主,沒有一個是昏庸無道的,全都是有野心,有抱負,有心思,有手段的,是他們把秦國一步一步變成可以統一六國的強大國家,再加上秦國後期還出了一位千古一帝,秦國統一六國絕非偶然,而是必然。

所以,每當筆者看到秦二世而亡的時候都禁不住在想,是不是秦國一連出了這麼多位雄主,耗盡了秦國的運氣?但是,每當看到胡亥做的一系列混賬事,筆者就禁不住懷疑,這麼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真的是秦王政的兒子嗎?他真的是嬴氏子孫嗎?那麼多英明神武的先輩,怎麼會有一個這樣的後代呢?但往事已逝,只能留下一段輝煌絢爛的歷史供我們緬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