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说:“在未来,人人都可成名15分钟”,但他没说的是15分钟过后你可能声名狼藉。在信息社会发展到极致的当下,媒体和舆论的力量如此强大,它能捧出全民英雄,也能在转瞬间将一个英雄摧毁殆尽。著名硬汉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执导、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电影改编自1997年《名利场》(Vanity Fair)所刊登的专题报导《美国噩梦: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 American Nightmare: The Ballad Of Richard Jewell),文章详细描述了1996年奥林匹克世纪公园爆炸案的始末,以及理查德·朱维尔在调查过程中所遭受到的诽谤。


1996年夏天,美国(USA)亚特兰大正热闹地举行4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各国的运动好手齐聚一堂,只为了在这最能够绽放自我实力的舞台上,夺下出色的成绩和纪录。


然而在奥运会比赛期间却发生了骇人的奥林匹克世纪公园爆炸案,事件共造成1人死亡、111人受伤,还间接导致1人因为紧张过度而心脏病发作身亡,这起事件激起全球热烈关注,FBI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案件展开调查。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主人公理查德·朱维尔是奥运会的保安,案发当晚,他在公园的长椅下发现了炸弹。本来爆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然而由于他紧急疏散了人群,使许多人员免于受伤和死亡。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一时间,理查德·朱维尔成了最当红人物,人们把他视为美国的英雄,甚至有出版社愿意为他出一本书。默默无闻的他完全没有想过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出名,事实上,他可能从没想过要出名这件事。


他只是想成为一名警察。


理查德·朱维尔曾经是一名警察,因为心理原因被哈伯森县治安办公室开除后,他来到一家律师事务所打杂,在那里他遇到了后来把他从犯罪指控中拯救出来的律师沃森·布莱恩特。对于在办公室打杂的工作,理查德·朱维尔并不满意,他想做的是成为一名执法者,保护人民。


离朱维尔成为英雄仅仅过去3天,事情就出现了惊天反转。理查德·朱维尔被FBI列为爆炸案的主要嫌疑人。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从英雄到犯罪嫌疑人,理查德·朱维尔的悲剧在始于《亚特兰大宪法报》的一篇新闻报道。记者凯西·斯克鲁格斯使用不正当手段从FBI探员汤姆·肖手中取得嫌疑人信息,并在事件真相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就对此撰写了头条文章。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FBI这么做的理由,是因为理查德·朱维尔完美的符合了警方对于炸弹客的犯罪侧写:不得志的白人男性,是前警官、军人,想成为英雄。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根据FBI过往经验,确实有“发现尸体的人就是凶手”的反面例子。有些人在生活中极度缺乏存在感和价值感,当这种心理到达一定变态程度时,就会出现那种救火队员故意放火、急救员故意制造意外……然后再冲出来救人,以此获得心理的满足感。


理查德·朱维尔曾经就职的学校校长,也向FBI表达了自己的怀疑:朱维尔在学校担任保安期间,屡次骚扰学生、在高速上逼停别人……

随着事态的发展,媒体挖出了更多细节。

理查德·朱维尔小时候为了炸鼹鼠制作过土制炸弹,几年没缴税,曾经假扮警察被逮捕,家里有手榴弹,甚至保留了公园里的椅子碎片作为纪念……种种迹象都被认为是理查德就是罪犯的证据。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站在理查德·朱维尔面前的对手是全球最大的两股势力——美国政府和媒体,在这场战争中他毫无胜算。

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理查德·朱维尔种种“不正常”的行为进行报道,努力把他描绘成一个炸弹客的模样。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这种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反过来左右了FBI的调查方向。FBI已无法收手,只能寄希望于通过非法的调查手段将理查德·朱维尔定罪。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理查德·朱维尔是否是真正的罪犯已经不重要了,FBI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尽快结案,在公众面前保住自己的面子。承认自己错了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对一个人来说况且不易,何况是一个臃肿的机构。

性格温吞木讷的理查德·朱维尔不懂如何辩驳和捍卫自己的权利。面对媒体和FBI的诋毁,他始终对法律和正义抱有信心,甚至FBI想方设法地想要诓骗他,他也顺从地配合。

好在还有理查德·朱维尔的母亲和律师沃森·布莱恩特。他们是仅有的两个相信理查德·朱维尔是清白的人。为了拯救理查德·朱维尔,他们四处奔走,想要挽回公众对于理查德·朱维尔的偏见。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相比于理查德·朱维尔对执法机构的完全的信任,律师沃森·布莱恩特对于执法者始终怀着一种警惕的心理。在他看来,这些执法者的行动常常带有可疑的目的,他们知法犯法,因此他才会离开公务员体系,自己开了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当布莱恩特发现理查德·朱维尔对于FBI探员毕恭毕敬的态度时,他大为恼火,对朱维尔喊道“他们不是政府,只是政府雇用的混蛋!”

理查德·朱维尔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一直说服自己相信他与其他执法人员是“一样”的或至少是“同类”。那张朱维尔穿制服一脸自豪的照片是他给自己编织的美丽的谎言,事实上他一直都知道FBI那句“警察对警察”是一种嘲弄。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布莱恩特将朱维尔从自欺欺人的谎言中打醒,激发他抗争的意志。电影最后,朱维尔对他一直以来崇敬的联邦探员进行了一次漂亮的反击,在那里他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信仰的谎言是如何在这件事里幻灭的,FBI不再是他的英雄,而是他此刻对抗的反派。他要正视这个谎言,做自己的英雄。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第38部电影,也是他第5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其他4部分别为《美国狙击手》、《萨利机长》、《骡子》、《15点17分,启程巴黎》)。

对个体生命的关怀,是伊斯特伍德认为这个故事必须被讲述的原因。这是一个因执法与媒体权力滥用而造成的悲剧,舆论的未审先判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光是一丁点的错误资讯,就足以把一个人的毕生的一切努力变成噩梦,常常在事隔多时真相大白后,大家也不会特别去更正或改变自己的想法,已没有人再去关心和面对,实在让人遗憾。这是一个人性的故事,人们很容易在没弄清楚事情真相前,就轻易的就做出批判,不考虑后果,这绝不是正确的做法。”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在长达88天的时间了,FBI一直没能找到理查德·朱维尔犯罪的直接证据。虽然《亚特兰大宪法报》女记者凯西在最后厘清了案发真相,美国司法部长也在事件结束后向理查德·朱维尔道了歉,但整个社会对这位英雄所造成伤害已无法挽回。正如理查德·朱维尔片中所说:“人们会不会害怕成为下一个理查德·朱维尔而选择不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

3天的荣耀,88天的煎熬:小保安大战美国政府

影片最后,经历了如此荒谬的一切,朱维尔依然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他如愿以偿地穿起了制服,成为一名警察,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理想:保护人民,维护正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