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症藥物研發熱度高 國外上市14個 國內研發

文丨藥瘋

多發性硬化症,屬中樞神經系統罕見病,發病反覆無常,給患者及家人帶來各方面沉重的負擔。慶幸的是,全球對於該罕見病的藥物開發,熱度較高,已上市14個藥物,且小分子、多肽、單抗等藥物均有分佈。而國內,對於國外已上市藥物的仿製情況如何?自主新藥研發狀態又如何?

MS疾病流行病學/臨床表現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中樞神經系統慢性炎性脫髓鞘性疾病,常累及腦室周圍、近皮質、視神經、脊髓、腦幹和小腦,病變具有空間多發和時間多發的特點。

多發性硬化症藥物研發熱度高 國外上市14個 國內研發/仿製如何?

圖1:MS~中樞神經系統慢性炎性脫髓鞘性疾病 (圖片來源:http://www.hanjianbi

目前認為,MS可能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在遺傳與環境因素影響下,通過自身免疫反應發病,感染、外傷、妊娠、手術和中毒等可為其誘因。發病率和患病率與地理分佈和種族相關。高發地區包括歐洲、加拿大南部、北美、新西蘭和東南澳大利亞,發病率為60/100,000~300/100,000;赤道穿過的國家國家發病率小於1/100,000;亞洲和非洲國家發病率較低,約為5/100,000;我國屬於低發病區,發病率可能與日本相似。

多發性硬化症藥物研發熱度高 國外上市14個 國內研發/仿製如何?

圖2:全球MS流行病學分佈 (圖片來源:https://doi.org/10.1016/j.bra

臨床表現平均發病年齡為30歲,10歲以下和50歲以上患者少見。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女:男比例為(1.4~2.3):1。多急性/亞急性起病,具有空間多發和時間多發特點。空間多髮指病變部位多發,大腦、腦幹、小腦、脊髓可同時或相繼受累。時間多髮指緩解—復發的病程,由於累及部位廣泛,反覆發作後可最終致殘,甚至致死。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症狀包括視力下降、複視、肢體感覺障礙、肢體運動障礙、共濟失調、膀胱或直腸功能障礙等。根據病程臨床分為4型:復發緩解型(RRMS)、繼發進展型(SPMS)、原發進展型(PPMS)和進展復發型(PRMS)。

MS《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推薦的藥物治療

我國發布的2019版《罕見病診療指南》所給出的多發性硬化症治療方案有:1)急性期治療;2)疾病修正治療;3)綜合治療;4)併發症治療。與藥物最新進展相關的為“疾病修正治療”。

所謂“疾病修正治療”(DMT),是以控制疾病進展為主要目標,推薦使用DMT藥物長期進行治療。2019版《罕見病診療指南》推薦國際上的13種藥物,如干擾素(注射)、醋酸格列默(注射)、芬戈莫德(口服)、特立氟胺(口服)、富馬酸二甲酯(口服)、那他珠單抗(注射)、阿倫單抗(注射)、奧瑞珠單抗(注射)、米託蒽醌(注射)等。

MS全球上市藥物詳細介紹

當前全球獲批適應症為多發性硬化症的藥物近14個(干擾素系列統計為1個),值得一提的是,2017~2019近3年時間仍有藥物產出,分別為針對於靶點Nrf2的Diroximel、靶點SIPR的西尼莫德、以及靶點CD20的單抗類藥物奧瑞珠單抗。國內對於全球MS已上市藥物的仿製,主要集中於小分子。

NO1:Diroximel fumarate

Diroximel fumarate,由Alkermes研發,一種核轉錄因子的激活紅細胞2相關因子(Nrf2)活化劑,用於治療成人多發性硬化症,2019年10月獲FDA批准上市。該品種的劑型為緩釋膠囊,口服,使用前需進行血液檢查。

國內尚未對於該品種進口及仿製。

NO2:西尼莫德(Siponimod)

西尼莫德,由諾華研發,是一種鞘氨醇-1-磷酸受體(SIPR)調節劑,能夠選擇性地與SIPR1和SIPR5結合,可阻止淋巴細胞離開淋巴結,從而阻止其進入中樞神經系統。2019年3月獲FDA批准上市,口服片劑,用於治療復發型多發性硬化症成人患者的治療,包括臨床孤立綜合徵、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症和活動性繼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

國內北京諾華已對該品種進行註冊申報,其他企業尚未在國內進行仿製註冊申報。

NO3:奧瑞珠單抗(Ocrelizumab)

奧瑞珠單抗,由基因泰克開發,一種人源化IgG1型單克隆抗體,能結合B細胞及其前體細胞表面的CD20,誘發抗體依賴的細胞毒作用和補體介導的細胞毒作用。2017年3月獲FDA批註上市,靜脈滴注,每6個月給藥1次,適應症為復發或原發進行性多發性硬化症。

國內上海羅氏已對該品種進行註冊申報,其他企業尚未在國內進行仿製註冊申報。

NO4:富馬酸二甲酯(Dimethyl Fumarate)

富馬酸二甲酯,2013年獲FDA批准上市,可激活Nrf2通路,誘導中樞神經系統細胞中的直接細胞保護應答,對抗引起神經元和CNS髓鞘發生炎性反應和損傷的氧化應激反應。關鍵的Ⅲ期臨床試驗顯示富馬酸二甲酯可使年複發率降低53%,殘疾進程縮減38%,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潮紅、噁心、嘔吐、腹瀉和淋巴細胞減少。2016~2018年的3年平均銷售額在40億美元左右。

國內對於該品種的仿製,相關的企業有艾昆緯醫藥、江西青峰、上海匯倫、力品藥業、成都百裕、北京福瑞康、杭州和澤、濟南百諾、江蘇豪森等。

NO5:特立氟胺

特立氟胺,2012年9月獲FDA批准上市,是一種口服嘧啶合成酶抑制劑和免疫調節劑,主要通過抑制二氫乳清酸脫氫酶阻止淋巴細胞中嘧啶的合成。Ⅲ期臨床試驗顯示,可使RRMS複發率降低30%。副作用包括淋巴細胞減少、肝酶升高、高血壓、腹瀉、噁心、嘔吐、脫髮、周圍神經病變和急性腎衰竭。2016~2018年的3年平均銷售額>15億美元左右。

國內對於該品種的仿製,相關的企業有欣凱醫藥、科貝源生物醫藥、北京科萊博醫藥、北京福瑞康正、盛世泰科生物、山東創新、北京陽光等。

NO6:芬戈莫德(Fingolimod)

芬戈莫德,2010年獲FDA批准上市,是首個鞘氨醇-1-磷酸鹽受體調節劑和口服給藥的新型免疫抑制劑,主要通過促使淋巴細胞回遷至淋巴結和調節神經細胞的S1P受體。Ⅲ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與干擾素相比,芬戈莫德可顯著降低RRMS的年複發率和殘疾進展,複發率可降低近50%。不良反應包括淋巴細胞減少、病毒感染、頭痛、心動過緩和胃腸道症狀,禁用於存在心血管病風險的患者。2016~2018年的3年平均銷售額在30億美元左右。

國內對於該品種的仿製,相關的企業有浙江華海、東陽光、軍科院毒物所、成都百裕、山東創新、江蘇豪森、北京福瑞康正、南京華威等。

NO7:那他珠單抗(Natalizumab)

那他珠單抗,2004年獲FDA批准上市,屬重組整合素單克隆抗體,能阻止激活的T淋巴細胞通過血腦屏障。為靜脈注射給藥,1次/4周,關鍵的臨床試驗顯示那他珠單抗對臨床復發療效顯著,複發率可降低68%。另,其另一個獲批的重要臨床適應症為克羅恩病。2016~2018年的3年平均銷售額在20億美元左右。

國內尚無對於該品種的進口及仿製。

NO8:阿侖單抗(Alemtuzumab)

阿侖單抗,2001年5月獲FDA批准上市,是一種針對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表面CD52的單克隆抗體,1個療程治療可耗竭T、B和NK細胞,尤其是CD4+T細胞。兩項Ⅲ期臨床研究證實了阿侖單抗的有效性,與干擾素相比,年複發率降低55%,殘疾進展率相似,但阿侖單抗有嚴重的不良反應,特別是繼發性自身免疫性疾病。2016~2018年的3年平均銷售額在5億美元左右。

國內尚無對於該品種的進口及仿製。

NO9:鹽酸米託蒽醌(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米託蒽醌,2000年FDA批准上市,一種抗腫瘤藥,通過與DNA分子結合,抑制核酸合成而導致細胞死亡從而起到免疫調節作用。該藥物可減少復發-緩解型MS的發作次數並減輕致殘程度。但臨床多用於治療繼發進展型、原發進展型及進展復發型MS,能延緩上述類型MS神經功能障礙的進展。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心悸、早搏及心電圖異常,具有一定的心臟毒。

國內對於該品種的仿製,相關的企業有石藥集團、瀋陽藥大藥業、廣東嶺南、保定三九濟世、山西普德、山西亞寶、天津太河、菏澤睿鷹、海南豪創、南京東捷、山東羅欣、重慶凱琳、揚州奧賽康、蘇州立達等。

NO10:達伐吡啶(Dalfampridine)

達伐吡啶,2000年獲FDA批准上市,臨床用於治療MS,通過阻斷鉀離子通道,延長動作電位,增加神經肌肉接頭處的神經遞質釋放,可幫助MS患者改善行走方式。在臨床試驗中表明以達伐吡啶治療的MS患者的步行速度比接受安慰劑患者的步行速度更快!2016~2018年的3年平均銷售額在6億美元左右。

國內已有進口註冊申報,但尚無國內企業對其進行仿製。

NO11:達利珠單抗

達利珠單抗,1997年獲FDA批准上市,是一種針對免疫細胞表面表達的CD25分子的單克隆抗體,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其中一個重要的機制是通過調節性CD56自然殺傷細胞的顯著擴增而發揮作用。該藥每月1次皮下注射,用於治療RRMS成人患者。Ⅲ期研究顯示,與干擾素相比,年複發率降低45%,次要終點包括未復發的患者比例相對下降41%和新擴大的T2高信號病變降低54%,顯著改善頭顱MRI的指標。常見嚴重不良事件包括嚴重感染、嚴重皮膚事件以及肝功能異常。該產品已由多地撤市。

國內尚無對於該品種的進口及仿製。

NO12:鹽酸替扎尼定(Tizanidine Hydrochloride)

鹽酸替扎尼定,一種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主要用於治療肌肉痙攣和強直性多發性硬化症;1996年3月獲PMDA批准上市,1996年11月獲FDA批准上市。

國內對於該品種的仿製,相關的企業有四川科瑞德、四川科倫、常州亞邦、重慶凱琳、天津藥物研究院、瀋陽華泰藥物、重慶普惠藥物等。

NO13:醋酸格拉默(Glatiramer Acetate)

醋酸格拉默,1996年12月獲美國FDA批准上市,2015年9月獲日本PMDA批准上市,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髓鞘鹼性蛋白的類似物,其可能的作用機制在於使T細胞由TH1表型向TH2表型轉化,從而促進抗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誘導髓鞘反應性T細胞的免疫耐受。Ⅲ期臨床研究顯示,醋酸格拉替雷每週3次治療12個月後與安慰劑相比年複發率降低34%,新增T2病灶以及釓增強病灶數量也顯著減少。2016~2018年的3年平均銷售額在35億美元左右。

國內尚無對於該品種的進口及仿製。

NO14:干擾素系列

當前仍為MS首選藥物!目前有多種干擾素製劑,均可使RRMS患者的複發率降低約1/3。而後經EMA和FDA批准上市的聚乙二醇干擾素,可明顯改善干擾素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給藥頻率減少為1次/2周,並維持干擾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國內與干擾素研發相關,並獲得批產的企業有北京凱因科技、廈門特寶生物、北京三元基因、深圳海王英特龍、長春生物、長春長生、北京瑞得合通、海南通用同盟、哈藥集團生物、瀋陽三生製藥等。

國內創新型藥物在研情況

國內對於多發性硬化症適應症的創新藥物開發,主要有3個品種,分別為和記黃埔的HMPL-523(靶向脾酪氨酸激酶)、蘇州康乃德(S1P1,VS芬戈莫德)和百奧泰生物(單抗藥物),詳情如下。

NO1:HMPL-523

由和記黃埔醫藥研發,有潛力成為全球首創的靶向脾酪氨酸激酶(Syk)的口服抑制劑,臨床主要針對B細胞淋巴瘤以及T細胞淋巴瘤、風溼性關節炎,紅斑狼瘡和多發性硬化、和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2015年7月,原料和製劑在中國提交的臨床申請獲得CDE受理;2016年6月,在美國提交IND申請,並於2018年6月獲得批准;當前最高處於臨床II期階段,適應症為非霍奇金淋巴瘤。

NO2:CBP-307

開發公司為蘇州康乃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是以鞘氨醇-1-磷酸鹽受體(S1P1)為靶點的新型口服自身免疫疾病新藥,相比於第1代S1P1調節劑芬格莫德,CBP-307對S1P1受體有更好的選擇性,大量的臨床前研究表明CBP-307既在自身免疫疾病動物模型上表現很好的抑制病症效果、同時兼顧安全性和耐受性。2016年5月,由康乃德生物醫藥和蘇州康乃德生物醫藥共同申報中國化藥1.1類臨床研究,當前臨床已擬用於多個適應症,涵蓋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症;但當前最高狀態處於II期臨床的適應症為克羅恩病。

NO3:BAT-4306F

百奧泰生物開發的BAT-4306F,為重組Fc糖基化修飾抗CD20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是一種Fc糖基化修飾的IgG1類人鼠嵌合單克隆抗體,經糖基化修飾,具有明顯的ADCC增強效應。該藥主要用於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但臨床適應症的選擇也納入了多發性硬化症。2017年8月,由百奧泰生物在中國遞交的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獲CDE受理,2018年10月,BAT4306F治療復發/難治CD20陽性B細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Ⅰ期臨床試驗在中國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

1. Diagnosis of multiple sclerosis: 2017 revisions of the McDonald criteria. Lancet Neurol, 2018 Feb, 17(2): 162-173.

2. ECTRIMS/EAN Guideline on th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people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Mult Scler, 2018 ,24(2): 96-120.

3. An update on new and emerging therapies for relapsing 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 Am J Manag Care, 2013, 19 (17 Suppl): s343-354.

4.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multiple sclerosi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http://dx.doi.org/10.1016/S1474-4422(18)30443-5

5. The Epidemiology and Genetics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in China. https://doi.org/10.1016/j.brainres.2018.02.035

6. 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

7. http://www.hanjianbing.org/index!index.action

8. 《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

9. CNK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