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野副司令,55年授上将,手下兵团司令为何却成开国大将?

战争年代,黄埔系涌现出很多优秀将领,建国后他们都成为了开国将帅,如黄埔四期走出一位元帅林帅,黄埔一期出了一位元帅徐帅和一位大将陈赓,黄埔五期毕业的许光达也是开国大将,不过同样毕业于五期的张宗逊,职务比他还高,却授上将衔,这是为何呢?

在解答疑惑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两位将军。

他是一野副司令,55年授上将,手下兵团司令为何却成开国大将?

1924年,16岁的张宗逊加入共青团,在黄埔学习期间入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称得上是主席的嫡系,当时他率领一个排保障主席的警卫安全,同时还担任搜集情报的工作,后来主席就是从他搜集来的报纸上得知南昌起义军(朱老总和陈毅部)的消息,派兵联络,才有了著名的井冈山会师。

他是一野副司令,55年授上将,手下兵团司令为何却成开国大将?

中央苏区创建后,张宗逊担任红36师师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与红九师全歼敌18师,并第一次活捉国军高级将领——中将师长张辉瓒。长征胜利后到达陕北后他担任延安等五县警备司令,再次负责主席的警卫工作。

他是一野副司令,55年授上将,手下兵团司令为何却成开国大将?

抗战爆发后,张宗逊历任八路军358旅旅长、晋西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晋绥野战军副司令,抗战胜利后他改任晋绥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参加了延安保卫战,战后升任陕甘宁野战军司令,1947年7月,西北野战军成立后,张宗逊担任野战军副司令,协助彭老总转战西北各地,收复了大量失地,1949年2月任一野副司令员,建国初期他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他是一野副司令,55年授上将,手下兵团司令为何却成开国大将?

许光达,1925年加入共青团,同年入党,1927年8月,他在江西宁都参加南昌起义队伍,但在三河坝战斗负伤,伤愈后已经与部队失去联系,直到1929年5月才在芜湖重新找到组织,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很快升为红6军军长,1931年许光达在马良坪战斗中与主力失去联系,在密林中与敌人周璇两个月,才与主力汇合,改任红8师师长,1932年1月他在应城战斗中负伤,被送到苏联接受治疗和学习,归国后已是1937年。

他是一野副司令,55年授上将,手下兵团司令为何却成开国大将?

抗战初期许光达一直在延安抗大工作,1942年担任八路军120师独立2旅旅长,才有了上战场领兵打仗的机会,抗战胜利后他历任雁门军区副司令、晋绥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先后参与指挥高家堡、榆林、延清、宜川等战役,1949年6月升任一野第2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他奉命组建装甲兵部队,并担任首任司令员,因他在装甲兵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被称为“中国装甲兵之父”。

他是一野副司令,55年授上将,手下兵团司令为何却成开国大将?

从两人军旅生涯的发展可以看出,许光达将军的战功和资历都没有张宗逊将军高,建国后职务也比不上张宗逊将军,为何授予的军衔要比他高一级呢?

他是一野副司令,55年授上将,手下兵团司令为何却成开国大将?

前面曾提到许光达曾任红六军军长,并在1932年因负伤而去了苏联,而在此后的反“围剿”斗争和长征中,由红6军和红4军组成的红二军团的优秀将领,不是牺牲在战场上,就是被夏曦杀害,幸存的许光达就成了红二军团的代表人物,同时他还是一野的代表人物,再加上创建装甲兵部队做出的贡献,所以他最终被授予大将军衔。而张宗逊将军虽战功赫赫,与主席交情很深,但他最高只是一野副司令,主席赏罚分明,所以张宗逊最终授上将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