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寫詩懷念,其中一句被冰心引用

公元745年(天寶四載)的秋天,唐朝兩位殿堂級詩人李白和杜甫在山東分別,這是他們短暫相遇後的一次分別,李白寫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其中“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表明了渴望再次與杜甫相見的願望。然而他們都不知道,這是他們的最後一次見面與分別。

其後發生了很多大事。

在他們分別後整整十年,也就是公元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

李白懷著一腔愛國情懷參加了永王李璘的活動,後來李璘東巡謀反兵敗,李白在潯陽入獄。經過友人的營救終於免除死罪,被判流放夜郎。

公元758年,58歲的李白開始了流放的路途。

聽說李白被流放的消息,想到好友年過半百還要遭此噩運,杜甫帶著擔憂寫下兩首《夢李白》,句句深情,其詩如下:


聽聞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寫詩懷念,其中一句被冰心引用


夢李白二首·其二

唐代: 杜甫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稍許明白杜甫對李白的友情。


聽聞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寫詩懷念,其中一句被冰心引用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浮雲”是中國古典詩歌常見的意象,因為其漂浮不定,所以在詩歌中常常比喻漂泊在外的遊子,以此來表達遊子漂泊在外的辛苦。《古詩十九首》中有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的名句,李白曾經也寫下“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的詩句。

杜甫以浮雲作為第一句,天上浮雲終日飛來飄去,遠遊的故人為何久久不至。這裡的遊子指的就是被流放夜郎的李白了。

此時,距離兩人上一次見面已經十幾年了,分別時李白還寫下了“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的詩句。杜甫的“久不至”一方面可以是再次見面的日期久久不到來。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對李白的擔憂,流放夜郎的途中有很多艱險,李白這一去不知什麼時候能夠再回來啊。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為擔心李白,所以杜甫“

三夜頻夢君”,頻繁夢到李白。杜甫思念李白,所以在夢中尋找他的身影,李白也是思念杜甫的,所以才會屢屢到他的夢中來見面,天涯相隔的人只能通過夢境聊慰相思之情。在夢裡,兩人可以無拘無束的一吐衷情。


聽聞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寫詩懷念,其中一句被冰心引用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這六句是詩人回憶起上次分別時的場景。

分別時,兩人帶著不捨,說著送別時的話。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是李白的情景,詩仙先說到:見一次面多麼不容易啊,時光匆匆,這麼快就要分別,下次見面又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於是李白寫下了一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關於這一句,筆者認為是杜甫說的一句話,李白表示不忍離別,杜甫就要表達關切之心:江湖上風波險惡,我真怕你沉船墜水啊,一定要小心。李白是一個俠士,經歷肯定不同於一般的遊子,所以杜甫才會說江湖險惡。這裡的江湖不是大江大湖,是外面險惡的世界。這一句囑託,很像武俠小說裡的分別場景,大俠分手時總要說一句:江湖兇險,多多保重。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是李白離開時的形態動作,壯志未酬,兩鬢斑白,枯槁慘淡。


聽聞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寫詩懷念,其中一句被冰心引用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最後幾句,詩人回到現實,想到李白的生平遭遇,不禁感慨萬千。這一部分是全詩最精華的部分,有很多流傳的名句,比如“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和“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冰心就用“斯人獨憔悴”做自己小說的題目。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是一組對比,京城裡到處都是高冠華蓋的達官權貴,李白這樣的大才卻孤獨憔悴,無用武之地。不僅如此,還要在在“將老”時被流放夜郎,天理何在,公道何在?

千秋萬歲的美名是否能抵消生前的寂寞呢?縱然身後流芳百世,李白也寂寞無知了。

生前無用武之地,

身後千秋萬歲。

於李白而言,幸也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