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BIM生根,让信息化落地——浅谈建筑企业的信息链融合

一、引言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建筑企业的重要战略。通常,对建筑企业而言,信息化战略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合同管理、固定资产与设备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企业往往会建立信息中心来支撑企业管理信息化职能,所对应的信息链称之为企业管理信息链。另一部分内容是建筑企业特有的建筑技术的信息化,来带动企业的数字建造变革,其中最基本的单元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因此,企业往往建立BIM中心来承担这一部分职能,所对应的信息链我们称之为BIM信息链。

2015年6月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实现企业管理系统与BIM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就需要解决企业管理信息链与BIM信息链之间的融合问题。

本文中,笔者就两个信息链的融合问题浅谈自己的观点,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首先,我们从企业的信息中心和BIM中心谈起。

二、建筑企业的信息中心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国家《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到,把企业信息化列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企业信息中心的总体职能,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 及时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 ( 战术层、决策层、战略层) 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 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

就信息化管理工具而言,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移动客户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OA(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简称CRM)、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以及一体化集成平台正在成为企业在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近些年,建筑国有企业率先建立信息中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业务水平。对于大型总承包企业而言,效果往往更加显著。如某国有大型总承包企业将SAP(德国SAP公司开发的ERP软件)、OA、HOLA完美集成,实现了企业与项目间的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物资采购管理、项目管理等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集成,使总承包企业对数量众多且规模庞大的项目管理更加简单化、标准化、流程化。

让BIM生根,让信息化落地——浅谈建筑企业的信息链融合

图1 | 某知名企业基于SAP-ERP的企业管理信息化

三、建筑企业的BIM中心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BIM技术的发展,许多地区已经明确特定的项目必须使用BIM技术。基于BIM技术,智慧社区、数字城市也正在发展兴起。

让BIM生根,让信息化落地——浅谈建筑企业的信息链融合

图2 | 基于BIM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企业纷纷组建BIM中心。BIM中心的职能通常有以下几种:承接企业内外部的BIM项目实施、BIM技术研发与推广或支撑应用BIM的企业信息管理等。BIM应用的工具软件通常包括工作协同平台软件、建模软件,深化设计软件、模型检查软件、基于BIM的专业分析软件、专业应用软件等,所形成的信息链包括BIM模型信息(包括模型信息和非几何信息),以及应用BIM技术进行工程招投标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所形成的过程信息等。


让BIM生根,让信息化落地——浅谈建筑企业的信息链融合

图3 | 中国数字工程认证联盟与中建协认证中心联合推出的“思想午餐”线上直播活动

四、两条信息链间的融合是建筑企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建筑企业的企业管理信息链通常包含财务信息、合同管理信息、工程造价信息、物资采购信息等,而BIM信息链中同样包含了这些信息,且所形成的信息更加精确。如果两条信息链各自为政,不能有效融合,那么BIM信息链就无法直接服务于基于企业信息链的财务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等企业管理行为中,也就无法成体系的融入企业管理中,这也导致了企业花重金建设的BIM中心,只能在有限的点上发挥作用,未能最大限度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因此,两条信息链间的融合是建筑企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让BIM生根,让信息化落地——浅谈建筑企业的信息链融合

图4 | BIM信息链与企业管理信息链对接融合的价值

五、如何融合两条信息链?

笔者认为,可从组织融合、体系融合和数据融合三方面考虑。


1、组织融合

组织融合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组织机构的融合,另一方面是人员的融合。

建筑企业中,信息中心和BIM中心通常是两个职能部门,甚至分属于两个分管领导管理。这就存在了两个职能部门对同一种类的信息各自管理,同一信息呈现两条路径呈供“三层决策”系统参考。笔者认为企业管理信息链应当包括BIM信息链,可将两个职能部门相融合,通过BIM信息链呈现更精确、更高效的企业信息链。

让BIM生根,让信息化落地——浅谈建筑企业的信息链融合

图5 | 信息中心与BIM中心的融合

关于人员的融合,建筑企业中的信息中心人员往往不懂BIM。不止是信息中心人员,其他专职部门也往往对BIM不够了解,这也是BIM信息链难以融入企业管理信息链的原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建筑企业应该“全员BIM”,即建筑企业从高层领导到业务人员,都能够依据所涉及业务对BIM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在企业管理中有BIM思维。因此,建筑企业有必要开展“全员BIM”培训,使高层有方向,中层能决策,基层可执行,并将“全员BIM”纳入到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中。

2、体系融合

从标准化角度讲,将应用BIM的信息管理渗透至企业管理体系中,对信息链的融合至关重要。鉴于我国的BIM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能够将应用BIM的信息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筑企业少之又少。2018年12月,ISO 19650标准体系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

让BIM生根,让信息化落地——浅谈建筑企业的信息链融合

图6 | ISO 19650系列与资产管理系统或项目管理框架,以及质量管理体系间的关系

ISO 19650是一套关于在建筑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中,使用建筑信息建模(BIM)进行信息管理的国际标准和标准组,其中第一部分描述了使用建筑信息建模的信息管理的概念和原则,第二部分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进行了规定,并对信息交换的要点和资产交付阶段进行了规范。导入ISO 19650可将应用BIM的信息管理渗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实现BIM由点到面的覆盖,有助于企业BIM信息链与企业管理信息链的相融。

3、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即BIM数据与企业信息化管理数据相融合。一方面,需要规范化两条信息链的数据交付标准。对BIM而言,《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GB/T51301-2018》于2018年发布,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地方交付标准。企业可根据相关标准和企业自身需求对BIM交付数据进行规范。对于其他信息管理数据而言,企业同样需要依据不同的管理工具对数据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一体化集成工具解决BIM数据与其他信息化管理系统(如SAP系统)的数据集成问题。

让BIM生根,让信息化落地——浅谈建筑企业的信息链融合

图7 | 某大型国企基于SAP-ERP与BIM系统的大数据应用

六、结语

施工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针对施工项目的集成管理中,BIM解决该花多少钱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管理工具解决花了多少钱的问题,将BIM生成的工程项目相关数据导入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上,企业管理即可从BIM中直接获取实际的工程数据作为参考依据。企业管理信息链与BIM信息链相融合,使BIM生根,让企业管理信息化更加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