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走进古诗词,在一些幻象里“寻花问柳”

喜欢古诗词,是源于阅读时的那种感觉,那份源自诗词里的情致。

这个春天,走进古诗词,在一些幻象里“寻花问柳”

倘若在某个刚刚好的时间里遇见,在某个刚刚好的情绪中品读,就会发现,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粒字符的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感叹着你的感叹,欢喜着你的欢喜。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闲时翻书,读到宋代诗人宋祁《玉楼春·春景》,其中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句,让我读了又读,再一次体会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玄妙。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在这首歌咏春天的诗词里,词人不仅意在描绘春天的美好,也将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自然流溢;字里行间呈现出来的是古人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以及从容雅致的生活习惯。

这个春天,走进古诗词,在一些幻象里“寻花问柳”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里,词人化视觉映像为听觉,以拟人的手法,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灵动生香,任春光里欢呼雀跃的心儿悄然抒展。特别是这个“闹”字,在漫不经心勾勒出花开枝头的万千风趣,在一不留神中点染着诗人心中的春意。用声色俱佳不为过,说妙趣横生不夸张。

诗里的镜像,心中的画意,相得益彰,这一刻仿若有一群可爱的生灵,叽叽喳喳,在枝头飞来跳去,围绕着一朵朵或含羞或盛放的花儿嬉闹不休,以至于无法忽略,不能搁浅,以至于眸光所及处,盎然的生趣,敞亮了心扉。

原以为,人到中年的我不会再有感动了,可是这一粒字符,这一幅画卷,生生地触动了我,心在不觉中柔软下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不是安然玄想,这确是我的亲身体验。那日去看梅,走进的刹那,我为缤纷的落英而疼惜,我为花自凋零而惆怅,当然我也为这久别重逢的欢喜而感动。

这个春天,走进古诗词,在一些幻象里“寻花问柳”

这个春天,源于一场疫情,赏花探春的脚步被锁住,走进自然的心情被收敛,于是我错过了一个又一个花枝摇曳的瞬间,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寻香而行的惬意,幸好,我没有错过这梅香四溢的时辰。

梅林深处,花枝萦绕;笑语欢声里,扑面而来的清芬,唤醒禁锢已久的魂灵。

凝神,端详,只为这一刻的繁盛,这来自季节的馈赠,源于大自然的风韵。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时此刻,迂回于心的是杜甫的这首《江南逢李龟年》。诗人以简淡的笔触,将蹉跎的心事抒展,而今天的我们呢?历经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战,历经了无数个居家隔离的日子,能够再次走进大自然,在蓝天白云下,在盘根遒劲的梅树间,看飞花片片 ,沐馨香袅袅,实在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一缕梅香,轻烟一般飘散;一种温柔的情愫,如风一般潜入心怀。

崇尚自然,向往清简,是我们的心心念念。然而,哪有什么一成不变;所谓的花好圆月,只在意会。只有放开心胸,才能看淡一切,才不至于被所谓的纷扰压得透不过气;只有走进自然,才能明白,所谓的悲戚不过就是一粒尘埃,如同万千山水中的一个小小的景物。

这个春天,走进古诗词,在一些幻象里“寻花问柳”

那凋零的花瓣,那卷曲的落叶,它们如同一岁一枯荣的原上草,随着季节的轮回,将迎来生机一片。

俗世纷繁,谁能躲过?生老病去,谁可幸免?与其想得太多,不如学会忽略。

试着搁下那些不必要的羁绊,像古人那样,以从容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日子,以精致的态度去消遣每一个庸常的瞬间。

花自凋零水自流,年华一去不复返,只要愿意,热爱生活的心不会老去。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偶尔会有这样的念头:为什么古人会有大把的时间,走进自然,伴着泥土的馨香,在风声雨声中聆听自然的声音。

这个春天,走进古诗词,在一些幻象里“寻花问柳”

为什么古人可以用大把的时间,沉溺自然的世界,感知生命的精彩,使得一支妙笔徐徐如风,花开纸背盈盈生香?

而今天的我们呢,也会走进自然,也会生发诗意,只是笔者表达出来的和阅读者品味出来的,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渴望古朴的风雅,却疏远了自然;我们期待真诚的美好,却被形形色色、层层叠叠的屏障隔离;我们向往自由的身心,却被虚幻缥缈、无奇不有的网络,锁住了视线,固化了思维。

明明可以慢下来,近距离的交流,偏偏被快捷的网络拦截,让你不得不止步,不能不省略,以至于,原本的亲近变得遥远,原本的真真切切变得虚虚实实,难以辨析;原本的一个拥抱,变成了一个冰冷的符号。

当然,国家的建设需要高效率,快捷奏可以给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

然而,生活仅仅局限在物质的丰富是不够的。一个人倘若忽略了精神生活,心会变得浮躁,日子会变得粗糙,如此,又怎能静下来、又怎么能感受到凡俗里点点滴滴的温暖和美好?

这个春天,走进古诗词,在一些幻象里“寻花问柳”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让“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面对纷繁的现实,如何把生活编排的从容而诗意?

倘若不能适时走进自然,那就走进古诗词,在一些幻象里“寻花问柳”,让原本的花枝摇曳,柳波荡漾,化作文字,在脑海里流放,在想象中走近。试着放慢脚步,试着把心沉下去、静下来,试着去面对生活中那些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点滴吧。

有一种精致,无需金钱的铺垫,只在于一颗热爱的心。

(图片源自素心)


文章作者:文如烟。已出版个人散文集《水净香自远》。喜欢在茶色里打坐,在音乐中沉溺,在文字间神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