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如何取代岳飞成为武圣的?

古梁镛


关羽,三国时期蜀国人,与刘备,张飞并称为蜀中三杰。

岳飞,宋朝人,精忠报国,岳母刺字,堪称一代忠臣。

二者所处时代完全不同,关羽比岳飞早将近1000年,按照常理来说关羽应该排名再前,实则不然,查阅史料笔者发现,我国从古至今共出现过三位武圣人,依次是姜子牙、岳飞和关羽。笔者这样说,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了,为什么关羽成为武圣的时间会比岳飞晚呢

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事,明末时期,由于倭寇在东南沿海一带,扰民,袭民,烧杀抢掠,人们敌视外族,那么宋朝岳飞抗击金兵的英勇事迹,无疑成为人们争相议论的焦点,人们期待这样一位英雄的出现,所以岳飞变成为当时的武圣备受推崇,虽然关羽也是民间推崇的武将,但岳飞才是人们心中的武圣人。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因为无论个人能力还是历史贡献,岳飞确实都更胜一筹。

首先,关羽的统兵能力不如岳飞。关羽是一个个优秀的前锋,却不是个具有运筹帷幄能力的统帅。关羽的一生的成绩,前半生攻打襄阳、怒斩庞德、击败于禁、囚禁曹仁,这些固然令人称奇,但其后期却败绩累累,败多胜少。而岳飞则是带兵打仗,突击前锋,能指挥又善于打仗是个军事上的全才。岳飞一生战功赫赫,北伐中成功收复了襄阳周边六州以及洛阳周边,绍兴十年,岳飞更是剑指开封,对国家、对历史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其次,关羽与岳飞在大兵团作战,发展根据地上大有区别。作为主官,关羽管辖的区域只有南郡、武陵、零陵三个郡而已。而岳飞的管辖范围则包括了湖北和河南开封以西的全部地区以及河北的女真占领区。二者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最重要的是,关羽打的那属于中国内战,而岳飞对抗的则是外族入侵,所以岳飞不仅是名将,还是民族英雄,在人们的心中更加神圣。

综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岳飞才是民间百姓心中武圣的第一人选。但随着小说评书对关羽的塑造,他的功绩不断被夸大,他的忠义不断被宣扬,他的形象也就逐渐高大上起来,影响力越来越大。不过与岳飞比,还是稍微逊色了一点。

通过以上分析岳飞是人们心中的武圣当仁不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往往这样的惊奇,东北满人打败大明王朝,清朝建立,关羽超越岳飞则是发生在这段时期。

查阅史料发现,岳飞的主要功绩就是对抗金兵,保护河山。汉人看来,清朝满族统治者是与金国女真人同宗的外族入侵者,那么满人他们自然是不允许百姓把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作为偶像的。解决办法就是另外推选出一个武圣人代替岳飞。选谁呢,在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中找吧(孙武、吴起、白起、韩信、王翦、卫青、霍去病、李靖、李牧、徐达)以及项羽、郭子仪等应该是更好的人选,为什么偏偏选中了关羽呢?

原因除了关羽在民间知名度高,更重要的是关羽是从西南偏远地区带兵打仗,打败当时割据军阀势力,建立自己国家。那么满清也认为我也是从东北老家长白山一路南下,打败大明,这样名正言顺,所以,清朝统治者有意推崇关羽为新的武圣人选。

最后关羽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经过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结合不同时期的优秀代表集人们理想而加工塑造出来的完美形象,是统治者为了顺应自我统治而推崇出来的。无论关羽,岳飞,当今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实现人生价值,您说呢?






生活的仰角L


关羽能够力压岳飞成为武圣形象,证明了三个道理:

1.成名要趁早

关羽是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而且一上手就是跟着刘备创业的老人手,既忠且勇,三国志说他,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更在以后的战争岁月中取得了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的傲人战绩,所以获得了来自于大人物的高级评语,曹操作为历史上的极度出名人物,评价关羽时也是由衷感叹: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这个加成非常重要,属于完完全全的政治正确。

之后,关羽更有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赫赫战功,作为一代名将,通过历史消磨,其勇冠三军,忠义无匹的人设很早就形成了。

但,这些不足以成为武圣,事实上,以关羽的韬略武功,和中国历史上那些动不动就几灭敌国的真正大军事家相比,他连一个省的地盘都没有打下来,还把自己家的一大块儿根据地弄丢了,这成绩实在是拿不出手。所以,很久时间里,中国人拜祭的武圣也不是关羽,而是姜太公。

因为姜老爷子不但有更成功的战争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成名比关羽要更早更早。

而岳飞的出现,已经是南宋时期了,但他的战功和他的忠义,却实实在在到了新的高度,他的一生是用八个字概括的,精忠报国,还我河山。

中国的老百姓有着天然的价值观,显然,能够保我河山的岳飞更令我们神往,这是一位历经岁月而不减风采的民族英雄。

2.历史永远不是最公道

大清入关,有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需要建文庙武庙这样的仪式,很显然,岳飞没有办法成为武圣了,因为当年和他打的死去活来的,正是满清的先祖女真人,所以,关羽成为了武圣。这个政治正确压到了一切其他因素,而且,通过一部三国演义,关羽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人缘那是相当不错。

官方许可,民间认同,这个武圣也就坐实了,其实到了这种地步,关羽本身的文呀武呀都已经无所谓了,被神化的形象完全已经到了既是雨又是风的程度,不存在合不合理的问题了。

所以,道上混的大哥要拜他,开出租的的哥要车里放个,求个心理安慰而已。

历史不是最公道,历史就是历史。


药师三郎


关羽武圣之名由来已久,这个名头也不是取代岳飞而来的,而是有相当的历史渊源。

关羽的大名在宋朝之前还称不上如雷贯耳,历史上重文轻武之风一直存在,武举制度也是在武则天时期方才出现,到了唐肃宗掌政时,经过了安史之乱,认为武力也很重要,便着手提高武人的地位。建立武庙,每逢出征还要前往祭祀。但当时武庙中的主角是姜子牙,关羽还只是陪衬的角色。



直到宋徽宗时,大力提倡“关羽精神”,被封王。之后,明神宗朱翊钧也十分赞赏关羽的品质,又加升“关圣帝君”,王跃升为帝,地位也大大提高。关公封神是在清朝,被尊为“万世人极”,这个评价就相当的高了,千秋万代的人尖子。而且在全国大范围兴建关帝庙,香火供奉。



那么历代统治者为何如此尊崇关羽?关羽的铁粉曹孟德评价的很中肯:“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关羽的忠义,甚为历代统治者所看重,臣子们可以贪,可以无能,唯唯不能不忠,这就是要害所在。连忠心、听话这个为臣的最底线准则都做不到,皇帝们还怎么控制大局啊……



岳飞也是忠臣,但忠的“不彻底”。宋高宗屡次下令停止进攻,停止进攻,就是不听话,被立为抗命的典型,还因此横祸加身,虽然南宋时给岳飞恢复名誉,追封“鄂王”,但这一“污点”好比是帝王们喉中的鱼刺,将其立典型缺乏安全感,是万万不可大加宣扬的。



相比岳飞,在“忠”字上没有丝毫缺陷的关羽,当然是最为理想的。特别是满清初得天下后,心中本就惶惶不安,生怕明朝遗民反抗,关公的地位抬得越高,就愈发凸显忠字的重要,当然对此是不遗余力了。


史海寻踪


如今,只要提起“武圣”这个词,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名字往往都是关羽,关羽是武圣、武圣就是关羽的观点也早已深入人心。而关羽如今也确实是民间、官方都承认的武圣。但是关羽是如何从一名武将,逐步走到了“圣人”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羽的“圣人之路”。

关羽,本字:长生,后又改字为:云长,东汉末年人,早年一直跟随蜀汉开国皇帝刘备辗转于各地,他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有:白马斩颜良,襄樊败于禁、斩杀庞德等。最终在建安二十四年,败走麦城时被马忠所俘,与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关羽生前并没有这么高的荣誉,他虽然确实是东汉末年、三国初年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但是离“圣”这个字,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关羽是在死后,才逐步被民间神话,最后一步一步到了“圣人”的地步。

我国历史上第一代“武圣”也并非是关羽,而是姜太公姜子牙。

姜子牙,又名姜尚,商朝末年、西周初年人,主要成就有: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建立齐国、被尊为“百家宗师”等。姜子牙身上的标签有很多,如:兵家鼻祖、神上神、武祖、天齐至尊等等。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正式尊奉姜子牙为武圣,唐肃宗时期正式尊奉白起、韩信、诸葛亮、张良、李靖、李绩、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等人为亚圣,又称为“亚圣十哲”,同时开始修建武庙,姜子牙为主祀,亚圣十哲为配享。而此时的关羽也在武庙中,不过连配享都进不去,而是与张辽、关羽、周瑜等人位列62将之中,从祀于殿外庑间。

后来,北宋建立,赵匡胤着手整顿武庙的工作,赵匡胤做了很大改动,以“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为由将白起“请出”武庙;又以“兵败身死,不克善终”为由将孙膑、韩信等22位名将“请出”武庙,其中自然也包括关羽。最后以“功业始终无瑕者”为由将班超、秦琼等22人“请入”武庙,代替了原来的22位名将。而姜子牙一直是武圣,为武庙主祀。

又过了100多年,到了宋徽宗时期,宋徽宗再次着手整顿武庙的工作,基本将武庙的原有名单一一请回,基本恢复了最初的状态。也正是此时,关羽再次回到武庙之中。

我国历史上第二代“武圣”也并非是关羽,而是岳飞。

岳飞,北宋末年、南宋初年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等,被后世誉为“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死后,于宋宁宗时追封为鄂武穆王,宋理宗时期被追封为忠武王。此时岳飞的地位已经在关羽之上了。

再后来,明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武庙,改为历代帝王庙,此时不仅关羽被“请出”武庙了,连前任武圣姜子牙都被“请出”武庙了。不过,朱元璋选择祭祀历朝历代比较杰出的皇帝以及名臣,比如:夏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等。岳飞被选中,配享于宋太祖庙中,但是三国时期的名臣只有诸葛亮一人选中,配享于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此时并没有关羽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明朝初年岳飞的地位是远高于关羽的。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数百年,直到晚明时期万历年间,岳飞、关羽二人的地位才陡然提升。明神宗追封岳飞为岳圣帝君,又同时追封关羽为关圣帝君。到了明朝晚期,关羽才与岳飞的地位平等,同为“武圣”。

我国历史上第三代“武圣”就是关羽了。

最后,明朝灭亡,清朝建立。清朝皇帝为了维护统治,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认同汉文化,比如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先去明十三陵祭拜了朱元璋,后又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民心的措施,其中就是对于“武圣”的追封。此时《三国演义》已经广泛流传,再加之清朝属于后金建立,而后金是金朝的延续,同属女真族建立的王朝。想要清朝政府追封岳飞为“武圣”,肯定是不现实的。因此,关羽就这样成了唯一的“武圣”人选。

纵观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从顺治入关开始,直到溥仪结束,一共10位皇帝,共有8位皇帝对关羽追封了13次。关羽也正式成为与“文圣”孔子比肩的“武圣”。不过好久不长,清朝灭亡后,民国建立,民国政府再次将岳飞、关羽化为同一水平,更是发布了“关岳合祀”的命令。





流月璃雪


关羽和岳飞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将,两人都生于乱世,都在为他们的主子效力。虽然后来都被后人称作“武圣”,但两人的人品、军事才能相比较,却不在一个层面上。

关羽不过是三国混战时期一个割据小国的一介武夫,一生都在戎马倥偬中度过,他所从事的战争按照传统来说,都属于“春秋不义之战”。而岳飞是大宋王朝的一员大将,在保家卫国、抵御外族侵略的正义之战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从人品方面来讲,两人有共同之处:忠义。但关羽向来骄傲狂妄、自负凌人。刘备曾加封关为前将军时,关竟敢勃然大怒,认为自己功高盖世,怎能与黄忠等无名小辈同受将军。这种为个人私利置军法于不顾,拿自己的战功来要挟主子索官要爵的行为实在是令人不齿。而岳飞虽然手握王朝重兵,宁可含冤被害也没有叛乱,不愿为自己的身家性命而破坏南宋王朝的大业,高风亮节,令人景仰。

从才能方面来说,在罗贯中笔下,关羽曾经在沙场上叱咤风云,斩骁将颜良于马下,但这不过乃匹夫之勇而已。因为古人言:“将在谋不在勇”。他曾经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但据后世专家考证,水淹七军是汉水决堤造成的天灾,而非关羽亲自策划所致。而最后却仍以失败告终,把刘备交给他守护的荆州却拱手相让。

而岳飞的军事才能千百年来备受后人推崇,被誉为“智信仁勇严”俱全的一代名将。他指挥并亲自参战的朱仙镇大捷、颍昌之战,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步兵重创骑兵的辉煌战例。因此,关羽的军事才能与岳飞相比,真乃小巫见大巫也。

在人品、才能诸方面相比较,岳飞都完胜关羽,但令人费解的是,中国民间对关羽崇拜的热度却远远高过岳飞。无论天南海北,全国各处的关帝庙要远远多于岳飞庙。

之所以出现如此的结果是因为:一是因为岳飞一生都是在与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作战,而元朝、明朝的朝廷对此十分的敏感,有意在弱化岳飞在民间的影响力。而关羽一生的战功相对比较“中性”,百姓无啥禁忌,历代朝廷也乐见其成,故而关羽自然而然要比岳飞“火”的多。

另一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岳飞崇拜始终停留在忠君报国层面,而关羽崇拜的内涵自然要丰富得多:不同层面有不同的解读,朝廷看中的是忠君报国,百姓看重的是钟情重义,商人看重的是他威风凛凛保平安,顺顺当当发大财。故此,关羽成了人见人爱的主儿。所以,人们把武圣的桂冠戴在了关羽的头上,而岳飞却与武圣的称号渐行渐远。





风土人情话鲁山


从古到今,提起武圣来,可能并非关羽一个,除此之外还有岳飞与姜子牙,可是在我们大众的心中,关羽却是当之无愧的武圣。哪么关羽到底是如何取代了其他两个成为武圣的呢?

在古代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只能从书本上面来了解,也就是说只有书籍才是真正了解这些人最好的途径。

很明显在所有关于武圣的书籍当中,《三国演义》遥遥领先,拥有了大量的读者,当知道关羽的人多了,所以喜欢的人也就多了。

毕竟在《三国演义》当中,关羽的忠勇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证明,然后在大家的心中关羽的份量就开始慢慢上涨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一百个人看书就有一百种想法,或许大多数人很喜欢关羽,但是岳飞、姜子牙的粉丝也不能说没有。

但是封神演义带有很多神话方面的因素,所以说姜子牙在人们的心中并不真实。

相对于来关羽与岳飞就比较真实的了,所以姜子牙这个所谓的武圣开始慢慢退出了大众的眼前。

其实也并非退出,只是他的形象跟大众老百姓不挂钩,就好像我们看到了各种神剧一样,看起来相当的爽,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只是一时爽而已。

但是关羽和岳飞就不一样了,很多故事跟历史很接近,并且有很大一部分直接就把《三国演义》当成了真正的历史,这样的不在少数。

说实话在满清入主中原之前,岳飞其实一直是大家心中的武圣,最主要是就是忠心方面的问题,明知道自己回来会被杀,可是依然回到了南宋,最终被莫须有的罪名给斩杀了。

问题是满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跟当初岳飞所抗的后金其实是一个民族,这就相当尴尬了。

清朝的皇帝也希望自己的朝中多一些像岳飞这样的臣子,但是他所对抗的后金又是自己的老祖宗,从某个方面来说,这就是对抗自己。

于是当时有大清就开始出面了,直接干涉天下百姓的对岳飞的喜爱,但是武圣这个称号却又不能缺少,所以关羽就出现了。

可以说原本关羽路岳飞之间只是伯仲之间,现在加上大清的强硬插手,所以大多数岳飞的粉丝就开始向关羽这边靠拢了。

也许很多人表示不服,自己就是喜欢岳飞,可是在大清的插手之下,直接受到了打压。

并且为了让大家明白关羽才是真正的武圣,所以就给关羽又安排了很多身份,比如说财神爷之类的人设。

可以说到了最后,关羽除了是武圣之外,几乎跟大多数的神仙都扯上了关系,只要你有什么事情想求一下神仙,就去找关羽吧,他就是万能的。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开始慢慢的取代了岳飞武圣的名头,或者说原本两方只是势均力衡,现在天平开始向关羽倾斜了。

所谓的武圣,其实跟我们现代的明星是一样的,当提到的人多了,他就成了所谓的武圣。

当大家慢慢的开始遗忘某个人的时候,就会如同一个过气的明星一样,慢慢的消失在众人的眼前,于是到了最后关羽不光取代了岳飞武圣的称号,并且还成为大众神仙,只要跟鬼神挂钩的事情,就可以去找关羽。

说白了就是在满清入关以前,姜子牙因为自己的身份问题,所以过早的退出了武圣的争霸赛,只有关羽跟岳飞两人可以打擂台了。但是在满清的干涉之下,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关羽倾斜,于是最终的胜利者就成了我们无敌的关羽,同时也因为宣传过度,所以关羽不光是武圣,只要跟神有关系的都可以去拜他,成为了万能之神。


虎头山小妖


可以这么说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武将,而武将多了自然要分个三六九等。这其中算得上顶级武将的不多,武安君白起、淮阴侯韩信、冠军侯霍去病、大唐卫国公李靖、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还有孙武吴起这样的留下兵法巨作的大家等,还有几个就不说了。可以这么说,没灭几个国家,杀个十几万人,根本不好意思跟这些人并列。而关羽,怎么说呢!一个智商不在线,武力有待考察的这样一个人,在真正的三国时代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二流武将的人为何成了武圣。先来看看关羽这个人吧!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至幽州涿郡(今河北地区),后来跟了刘备“复兴汉室江山”。这里面说说关羽拿得出手的战役吧!1.阵斩颜良。2.斩庞德,收于禁。3.实在想不出了。现在来谈谈他的黑历史,被曹操俘虏就不说了,毕竟他不是真的厉害。拒绝孙权为儿子跟他女儿的提亲,还扬言灭了樊城就去解决孙权,可以说是嚣张到了极限,但是没脑子还嚣张的一般都活不长,不久就败走麦城被擒杀。这件事引起了蝴蝶效应,也是蜀汉被灭的主要原因。但是就是这样的战绩怎么让关羽成了武圣呢?三人成虎听说过吧!关羽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也是他能成为武圣的主要原因。忠义,忠于刘备也就是忠于汉室。这就是统治者最需要的,所以统治阶级是大力宣传他,到了宋朝先是被宋徽宗封为忠惠公,旋即加封为义勇武安王。元文宗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万历年间,从道士张通元之请,敕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此后,关帝庙到处建起, 关圣崇拜成了官方和民间的一项重要活动,清代对关羽更十次加封谥,乾隆三十二年竟加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大帝,就这样关羽由一个人变成了神。加上一些宣传的书《三国演义》之类的,近代的一些帮派,现代的一些黑社会,都在拜关公,电影上也经常看到这些,所以关羽神的外衣更加绚丽了。所以说关羽武圣的称号有点名不副实,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来论,二三流武将,以三国历史来论是二流武将。小编看来叫武圣有点对不起那些真正顶级的武将,叫忠圣还是没问题的。


阿鑫讲历史


第一个原因:在正史之中,于万众之中单刀匹马,独取上将首级者,唯关羽一人而已。这点别说岳飞做不到,其他任何一位名将都没做到过。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官渡之战爆发,袁绍十万大军进兵黎阳,大战之前,袁绍给每个士兵发了一条三尺绳,就等着活捉曹操了。

接着,袁绍就宣布以河北四庭柱之首颜良为先锋,率先渡河,去攻打东郡太守刘延所驻守的黄河渡口白马城。


颜良孤军前突,送上门的饺子,不吃都对不起自己这张嘴,曹操便欲试吃,遂引军日夜兼行赶赴白马。待颜良探得军情,曹军已在十余里之外,不由吃了一惊,忙撤围迎战。

曹操立刻召集众将:谁愿为先锋破良。

这时,两位降将站了出来,说愿为先锋,斩杀颜良,给曹操露一手。

这二位,便是吕布座下第一将张辽,和刘备座下第一将关羽,皆螭虎豪雄之将也。

曹操大喜,心想自从吕布死后,这天下第一猛将兄的位置已经空很久了,你们二位有兴趣,尽可试试。

然后张辽和关羽就带着兵出发了,张辽早年成名,为人低调,此次又为关羽副将,便也不愿多出风头;而关羽此时尚不知名,却很受曹操礼遇厚赐,心想若不证明一下自己实在说不过去,又望见颜良的帅旗伞盖明晃晃在那土山上立着,甚是惹眼,不如就去碰碰运气?于是率一队轻骑催马急进,直冲入敌阵之内,颜兵万没想到这曹将胆子这么大,一时没有防备,结果竟让关羽在河北军阵上硬生生撕开一道口子,突破层层护卫,到得麾盖近前,大刀从上往下,劈向颜良天灵盖,颜良条件反射的举矛阻挡,却被关羽虚晃一招,点开颜矛,而借力改劈为刺,闪电般直捅、翻腕、错马,一气呵成,已将颜良挑落马下,颜兵瞠目结舌,大多来不及反应,关羽遂顺势下劈,从容割下颜良首级,轻挑刀尖,潇洒接住挂于马颈,然后在敌我双方数万人的注目礼下策马跑回本阵,张辽不敢怠慢,赶紧带兵前去接应,簇拥着关羽胜利归来,曹阵之中爆发出一阵震天的鼓舞呐喊之声:牛,太牛了!

所谓河北第一名将,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还让凶手大摇大摆的跑回去,这世上最窝囊的事儿不过如此。袁军面子丢光,再无颜留在战场,于是尽皆败退。

图:今官渡附近的马头村西北有“斩颜良岗”,传说颜良的首级葬于此。乾隆19年的《中牟县志》中有咏官渡的诗三首,其中一首是“马头落日带黄沙,此是袁曹旧战场。人过断桥频吊古,水声呜咽哭兴亡”。

此役,关羽以一人之力打赢了一场战争,从此踏上神坛。曹操不啰嗦,立即表奏关羽为汉寿亭侯,又多赐金银,极尽奖赏笼络之能事。

《百战起略》曰:“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丽之物,则悉以赏有功者。若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妄施,分毫不与。故能每战必胜。”曹操不吝千金,如此土豪,换做我等,一定此死心塌地为曹操卖命了。

可是关羽不会!

就在这时,关羽打探到刘备就在袁绍军中,一颗心顿时飞回了大哥身边,便毅然封还曹操所赐奖赏,交上辞职信,策马奔往阳武袁绍大营。

刘备已投靠了袁绍,而关羽却刚杀了人家头号大将,袁绍那边恐怕正愁云惨雾、恨意滔滔的在给颜良开追悼会,他偏偏敢在此时投归。这就是关羽,此心光明,顶天立地,真正做到了“义”的极致,所以权奸如曹操、偏狭如袁绍都对他挑不出理来,还更对他钦佩有加。这也就是千古多少名将,强过关羽的不知多少,但只有关羽成为武圣的第二个原因。


千古名将英雄梦


说起“武圣”,大家很自然的想到关羽,在民间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形象深入人心,有关关公的祠庙也是遍布各地,关羽在民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比较高的。关羽只是东汉末年的 一名将领,为什么会抬高到“圣”的地位呢?

影视剧中的关羽

“武圣”之名,重在“武”,但更在“圣”,否则历史上为圣的武人多了去了。作为三国时期的一名武将,关公勇武这是不容置疑的,在《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对关公也是溢美之词。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关羽武力也是开了挂的,被周瑜评价为“熊虎之将”。然而,使关羽备受追捧的还是关公傲上而不欺下,其品质如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而这一点,更是被当权者说看中,所以历代朝廷对其也是多有褒奖。关羽神圣之名在民间的传播,还要得益于佛道两教的宗教推广。但隋朝一次的推广至关重要。

关羽温酒斩华雄

隋唐以前,关羽在他战死的民间,主要是荆州一带化身为一个怨灵“关三郎”。民间说法,不得善终的人皆被视为怨灵,关羽是败军之将,荆州一带百姓为安抚其怨灵,防止他死后作恶,对其多有祭祀,时经久远,便逐步化身为神灵。隋朝时天台宗僧人处出于传教需要,将荆州一带“关三郎”关羽宣传为佛教“伽蓝护法神”。这是很深受当地百姓欢迎。随着佛教的传播,关羽由荆州而四川,由四川至全国,逐步成为民间供奉的众多佛教神灵之一,以至后来成了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

历史上,武圣之荣并非关羽一人独享。在唐代,朝廷设定武庙,武圣为姜尚。然而,与关羽齐名甚至声名还要盖过关羽的非岳飞莫属。

影视剧中的岳飞

岳飞一生与金作战,为宋王朝抵御外来侵略,但是最后受到南宋统治者的猜忌而被监禁、杀害。岳飞死后的数十年,宋宁宗时追封为鄂武穆王,理宗时改谥鄂忠武王,身后之荣非关羽可比。不仅如此,岳飞之名在民间也是有很高的呼声。

到了明代,朱元璋严格控制意识形态,除孔子的封爵保留外,其余之人“后世溢美之称,皆与革去”,关羽被宋朝加封的“崇宁真君”、“武安王”被废除,而岳飞鄂忠武王却得以保留,并入祀历代帝王庙的古今三十七名臣之一。换言之,关公“武圣”之名是不被当朝认可的。

对比关羽和岳飞,你就会发现,关羽“武圣”之名在民间有较高的呼声,岳飞则更倾向于官方。

岳飞抗金

到了清代,这种情况却有所改变。努尔哈赤建州部中人人熟读三国,将关羽当做他们的战争守护神来崇拜。满清入关后,顺治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之后10个皇帝中,先后有8个皇帝共13次封谥关羽。而岳飞的情况就不怎么好了,岳飞抗金之举多为官方所不喜,并最终在1726年被雍正帝正式下令将移出武庙。

岳王庙

“武圣”为什么不是其他人呢?比如项羽、赵云、典韦等等,还是前面那就话:“武圣”之名,重在“武”,但更在“圣”。关羽身上流淌的“忠义”,也更符合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品质,及至关羽形象与佛、道结合被推向神坛,这既是一种机缘,也是历史的选择。


史趣


现在人们一提到武圣都会想到关羽,其实武圣这个称号一开始不属于关羽,而是岳飞。之所以换成关羽,有其历史原因。

首先,明末的时候,小说盛行,《三国演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里面塑造的关羽十分正面,加上小说的火爆,关二爷渐渐成了全民偶像,这为后来成为武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其次,清朝是满洲人建立的,属于外族入侵,同岳飞抗金的金国人一样,同属女真人,岳飞当年抵抗金国人,令金国人闻风丧胆,一定程度上给女真人留下了不小的阴影,岳飞的民族大义令清政府觉得自身不是正统,所以大肆宣扬,尊关贬岳,让人们都学习关二爷的忠义,忘记民族大义,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最后武圣的称号渐渐地变成了关羽的专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