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 9

一抹阳光

照亮一切阴暗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 9

毕竟在疫情下,

还有很多感动暖心的瞬间,

像冬日的阳光,

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内心,

春天的脚步近了~

Always be some sunshine to light up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疫情,强行打断了时间的连接,在隔离、空白和生死间,将日常生活的本质呈现了出来。有人说,这是一次考验,对每行每业都是。是的,当疫情降临时,没有一座孤岛,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在各个行业的普通人,面对灾难时的私人记述,已经超越了个体经验的意义,具有了普遍性的价值。

最近,我们连线采访了数十位疫情下的普通人,他们也许不能代表一个行业群体,但依然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也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本。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了某种可能。通过这些采访,我们看到了关乎整个社会,大多数行业的真实状态,非常时期,这些平凡世间百态,显示出了真实的人性,尽管有无奈、迷茫,依然有乐观、信念,还有力量。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 9

01 “不经历风雨,怎么迎接彩虹”

肖黎晗,男,47岁

职业:房地产商业项目运营商,天物空间副总经理

地点:上海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 9

唐晔:肖总,请介绍一下您和天物空间?

肖黎晗:谢谢。我是福建人,来上海20年了,天物空间是嘉韵集团在打造城市更新项目的主打品牌,这里吸纳了很多具有文化创意、设计艺术体验等特色的品牌项目入驻。来自国内20多个省市将近一百家企业,甚至还有来自韩国、俄罗斯、印度、西班牙、法国的国际创业者在这里经营。我们的工作是,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精准的贴心服务,并针对项目开发运营特色品牌,探寻内外融合之道,打造天物空间专属的服务体系。我们的品牌愿景是,源于匠心,始于设计,为城市发展美好生活注入鲜活因子。

唐晔:已经复工了吗,对于房地产商业项目来说,受疫情的影响如何呢?

肖黎晗:其实,疫情期间,我们经营的天物空间一直都在工作中,无论入驻企业是否开工何时开工,运营管理服务都要跟上。至于疫情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要承担租金压力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招商工作进展缓慢——年前很多意向客户正在自我隔离期间。随着时间周期的不确定,成本在叠加中。但是,不管有多难,我们都有决心跨过这一关——天物空间,就像我们的家,家在人在,这是作为大家长——项目运营商的责任和承担,我们正在寻求更多的方式,帮助入驻品牌企业,也帮助我们自己突出重围。

唐晔:做了怎样的改变,来帮助入驻企业渡过眼前难关呢?

肖黎晗:现在的天物空间里,有文化餐饮、亲子教育、艺术展览等不同业态。有些业态的情况不容乐观。比如,开餐饮的企业,目前复工较难,只能做一些外卖,而拓展外卖服务,就要考虑上下游物料、资源、营销等的衔接,有一个适应过程。再比如教育培训,各种兴趣辅导班,特别是需要言传身教类的转线上就比较难,其一,不知道用什么软件服务作为技术支撑为最佳;其二,跟风上线,和自身培训特性服务以及效果有所出入。对于发生困难的企业,我们也找了专业的互联网领域的移动解决方案专家共同商讨咨询,尽可能寻求技术上的帮助;同时,第一时间帮助相关企业对接政府政策资源信息;再则,也通过整合自身的线上宣传渠道,对入驻企业进行整体推广,并根据不同需求定制不同的推介服务。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做更多的交流,希望企业能在困难中突围、突破。

唐晔:在这次疫情的侵袭之下,对您所在的行业,将来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肖黎晗:疫情过后,是变,也是不变。不变的是初心、定位、热情,改变的是,面对新形势的更多重新构建组合。天物空间是个大磁场,我们会链接更多的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社会的关系。经过这次疫情,我们将更加坚定,更多地联动优秀资源,探索实践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理念。我觉得,“危”和“机”一定会并存的,这个时候,更加需要抱团突围,找到关键的转折点。

唐晔:您认为,已经找到突围方向了吗?

肖黎晗:我们正在对天物空间品牌重新构建、重新理解,现有方式已经有所改变,包括接下来会做一些功能上的改造调整,更加聚焦精细化的运作,以便更好地去赋能我们的企业服务。

唐晔:就您个人而言,疫情期间有什么感受呢?

肖黎晗:前段时间给了我更多与家人在一起的机会,之前一直忙于工作,难得有这样享受生活的机会,貌似增长了厨艺吧,在家里做酸菜鱼、麻辣香锅等,用美食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笑)。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双刃剑”,乐观去面对,积极享受生活的点滴,这段时间存储了更多美好的记忆。在疫情中学会成长,体会最深的就是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性。

唐晔:有没有让您非常感动的一件事呢?

肖黎晗:感动一直都存在。疫情严峻时期,我们成立了疫情防控应急小组,每天进行视频会议讨论疫情防控细节,我们发现,在一线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环卫工人、协警,口罩是非常紧缺的,当时我们想尽了各种方式筹集口罩,向洋泾街道捐了一万个口罩,向金桥镇政府也捐了一万个口罩,以尽企业的绵薄之力,我也希望更多企业一起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感动的是一线工作者的无畏付出,感动的是企业员工的上下同心。

唐晔:疫情结束,您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肖黎晗:“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希望“烟花三月能下楼”。疫情结束,大家都可以摘下口罩,下楼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生活本该有的色彩。我们也在积极筹备年度系列主题活动,随着疫情好转,各类设计、艺术、人文等天物空间特色活动,也将不断推陈出新接踵而至,届时也欢迎大家来到这个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有颜值的社交空间。

02 “凌晨四点的上海,还没有醒来”

吴婷婷,女,36岁。

职业:幼教行业,宏文蒙世学堂上海徐汇园老师

地点:上海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 9

唐晔:吴老师,听说你在疫情期间,当过两回特殊的志愿者,能说说吗?

吴婷婷:好的,其实,我是去做口罩。一共两次,第一次是晚上9点到凌晨4点,第二次是到凌晨5点,我是和十几个小伙伴结伴去的,工厂在嘉定,从我自己手里生产出来的,估计有2万多个口罩。我印象最深的是,凌晨四五点走出工厂大门,天还没亮,天气很冷,城市还没有醒来。此刻毫无睡意,有点饿,但是街上买不到早点,就一路驱车回家,心里洋溢着一种幸福。

唐晔:从来没干过这样的活吧,谈谈体会?

吴婷婷:做口罩比我想象中难多了(笑),流程真有点复杂——制作面料、压边框、挂绳、裁剪毛边、质量核验、包装、堆叠、出厂…… 机器不停,我不停,我负责的是一条全自动的流水线。手速必须得跟得上机器的速度,一个跟不上,就会导致节奏全乱。50个一组,还得默默数数清楚,不能有丝毫分心。虽然有机器,但你不可以当一个机器人。疫情期间,口罩紧缺,我的这台机器已经连续1个月没有停下来过了,机器都有点吃不消。我们的工厂每天可产出10万只左右的口罩。我很开心的是,这些口罩最终都以平价来到了居民的手中,成为了最为重要的防疫物资。

唐晔:一个幼儿园老师为什么要去口罩厂当志愿者?

吴婷婷:我觉得,防疫防控没有谁是局外人。疫情下,尽管不能向白衣天使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但总想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而且,也是为了自己的课程,我想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口罩的生产过程,就决定用这次机会,拍一些视频,给孩子们直观的印象。结果,当我把视频发在家长群里,家长们就对孩子说,吴老师很了不起,将来长大也要像老师一样,热心公益,造福大家。

其实,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当志愿者了。疫情爆发初期,我在社区里当过志愿者——站岗,量体温,查出入证明,看后备箱——这个志愿者的岗位,我干了一个多月。

唐晔:不怕传染吗?

吴婷婷:说不怕病毒是假的。但彼此的信任很重要,疫情期间,上海曾遭遇大幅降温,看到我们坚守岗位,业主们自发筹款,为我们购买了帐篷和红糖姜茶,当时很感动,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作为志愿者,我们更需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就是在保护他人。

唐晔:目前作为一位幼教老师,还没有复工吧?

吴婷婷:其实我们开启了线上办公。与家长沟通,和老师交流,给孩子们准备教案……这是我的日常工作。我们每一位老师每周轮流和小朋友有视频互动,问问小朋友今天是不是开心,有没有进步,在玩什么玩具,同时呢,我总想学点什么,上网课、做视频,将来都有可能成为教育培训的趋势,利用疫情的长假,学习这门技能,也是一大收获。

唐晔:疫情过后,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吴婷婷:尽情拥抱我班上的那些小朋友,他们太可爱了,两个月不见,好想他们。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 9

总有一些阳光

站好自己的岗位

每个人都承担起保卫我们的义务,那份心啊,太真了。

因为内心善良,他们见不得受苦受难。

因为有责任感,他们做不到袖手旁观。

疫情下的普通人,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特殊的春天。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 9

谢谢你

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有你们在,我们一定能赢

-END-

征集令

Tip

继续征集“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线索,可以在微信后台留言,用你的一束光,点燃你的身边,这个春天,终究会春暖花开,桃红柳绿。

大家辛苦了

晔问仁医

待摘下口罩

我们相约在春天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