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前世今生”


口罩的“前世今生”

近期隨疫情的好轉,但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期,還是希望大家不大意,不聚集,不扎堆,外出戴好口罩,勤洗手、多通風,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口罩近年來和我們的現代生活關係越來越密切。不管是霧霾天氣還是今年的疫情都顯的比原來更重要了,那它是怎麼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口罩的歷史。

古代的口罩跟衛生關係不大

口罩的“前世今生”

古代的口罩看起來沒什麼技術含量,臉上綁塊布片就成。日本忍者的面罩看上去更精緻一些,包得更嚴實。他們的目的與衛生事業無關,跟當今明星有得一比:讓人認不出來。另外一些古人臉上遮塊布的目的就高尚得多。歷史記載最早的“類口罩物”出現在公元前6世紀,古代波斯人的拜火教認為俗人的氣息是不潔的,因此在進行宗教儀式時,要用布包住臉。波斯教古墓墓門上的浮雕中,祭師就帶著“口罩”。

口罩的“前世今生”

還有一種職業的人群同樣在臉上圍塊布,:總算跟衛生搭上點關係:食品衛生。據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記載:“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有人考證說那塊布不簡單,是用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馬可·波羅隨手記這麼一筆無非是個閒聞逸趣。可就有人認定這是中國人發明口罩的實證,根據這項記載,後來世上有口罩一物原來是與中國元代怕口氣重的太監汙染了皇帝要吃的食物有關。中國這項偉大的發明讓馬可·波羅轉了道手,就讓歐洲的人學了去。

口罩的“前世今生”

在歐洲,早年醫療產業被巫師所把持,真正的醫生勢單力薄。瘟疫盛行時,醫生四處奔走救治病人,控制疫情,巫婆神漢們覺得醫生搶了自己的生意,不斷地對他們進行騷擾追打。醫生只好用紗布遮住面目,讓巫師認不出,以防遭到報復。

口罩的“前世今生”

現代口罩起源於發現了細菌

1861年,巴斯德用實驗有力地證明了空氣中有細菌存在。為了排除雜菌,巴斯德於1886年創造了巴氏消毒法。1877年,英國化學家廷德爾建立了間歇滅菌法或稱廷氏滅菌法。1876年無菌外科創立。同年,德國人科赫分離出了炭疽菌,提出有名的科赫法則。

口罩的“前世今生”

在口罩應用於醫學之前,無菌外科的規範雖然已包括用石炭酸消毒手術器械,外科醫生得穿手術衣,戴手術帽和橡膠手套;但並沒有使用口罩進行防護,醫生手術時常把自己口鼻腔中的細菌傳染給患者,從而引起傷口感染。1895年,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發現了空氣傳播病菌會使傷口感染,從而認為人們講話的帶菌唾液也會導致傷口惡化。於是,他建議醫生和護士在手術時,戴上一種用紗布製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此舉果然有效,病人傷口感染率大為減少。從此,各國醫生紛紛效法。

口罩的“前世今生”

這種口罩,只是一層包裹在外科醫生嘴巴、鼻子和鬍子上的紗布,它包紮得既緊又不舒服。1897年,英國的一位外科醫生在紗布內裝了一個細鐵絲的支架,使紗布與口鼻間留有間隙,從而克服了呼吸不暢、容易被唾液弄溼的缺點。1899年,一位法國醫生做了一種六層紗布的口罩,縫在手術衣的衣領上,用時就將衣領翻上。後來口罩改成可以自由繫結的,用一個環形帶子掛在耳朵上。現代口罩就這麼華麗麗地誕生了。

口罩的“前世今生”

西班牙流感讓口罩走向大眾

口罩從醫院走出來,變成公眾常備用品,是伴隨著史上最可怕的傳染病“西班牙流感”而來。1918年3月11日午餐前,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軍營的一位士兵感到發燒、嗓子疼和頭疼,醫生認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而,接下來的情況出人意料: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現了相似的症狀。幾天之後,這個軍營裡已經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隨後,流感傳到了西班牙,總共造成800萬西班牙人死亡,這次流感也就得名“西班牙流感”。

口罩的“前世今生”

在1918年3月到1919年底,全世界大約20%的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全世界預計死亡人數約為2000萬(最新也有研究估計約為1億),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印度北方的大片莊稼無人收割,波蘭的土豆在地裡腐爛,非洲和南美的大銅礦停止採掘,德國與瑞典之間、葡萄牙與西班牙之間的列車中斷。新西蘭議會因為有太多的議員臥病,暫時休會。

口罩的“前世今生”

疫病蔓延期間,人們被強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別是紅十字會和其他醫護人員。從當年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口罩已經成為了疫病出現的象徵性影像。一位乘客因為沒有戴口罩而被電車售票員拒絕上車。沒人拿這東西開玩笑,都老老實實在臉上捂上口罩。

口罩的“前世今生”

非典”與如今的口罩藝術化

  

口罩的“前世今生”

2003年,相信所有人都記住了“非典”期間的氛圍。曾經人潮洶湧的街道一時冷清得讓人不可思議,偶爾幾個行人,面孔上也罩著口罩,只露出兩隻眼睛。平常名不見經傳的口罩頃刻成了搶手貨。原來只賣兩三元錢一隻的紗布口罩,到了論“層”而賣的地步:8層,3元;9層,4元;12層,6元。最昂貴的所謂“高科技口罩”已達每隻近百元的天價。美國新澤西州不少華裔相繼訂購口罩寄送中國親友,導致該州不少地方口罩缺貨。

口罩的“前世今生”

但人們被“非典”恐嚇得差不多了,逆反心理就開始作怪起來。報道上說,北京一對老夫婦上街,老先生的口罩上寫著“一夫當關”,老太太的口罩上則寫著“萬夫莫開”,甚至王府井商業區街頭的人物雕像,也被北京人戴上了口罩。各種活潑的有卡通圖案的五彩口罩不斷出現,口罩上“Kiss me”“我不怕”“眾志成城”等字樣層出不窮。

口罩的“前世今生”

口罩依然象徵著戒備和防範

  說到底,不論怎麼搞笑,口罩仍然是戒備和防範的工具和象徵。中國古代閨閣中的小姐常做的動作就是用帕子掩口,在外人面前遮住自己的牙齒和表情。從這個意義上說,手帕的移除和贈與,象徵著去除兩人之間的障壁,建立親密關係。比如在《紅樓夢》中有一回就是“痴女兒遺帕惹相思”,丫頭小紅把手裡的帕子故意丟給賈芸,私傳信物。而黛玉也將幾塊用過的舊帕子送給寶玉做紀念。 

1979年,日本出現了一個現代版本口裂女的都市傳說,後來被改編成了恐怖電影。傳說,有個女子因整容手術失敗而導致嘴巴裂開,最後羞憤自盡,淪為怨鬼。這個鬼魂會在多霧的夜晚帶著口罩出現,詢問放學回家的孩子自己漂不漂亮。如果回答漂亮,她就會摘下口罩再次詢問。如回答不漂亮,她會用剪刀斬殺小孩;如回答漂亮,她便會把小孩的嘴巴剪開,讓兩人一樣“漂亮”。這個傳言曾橫掃全日本的校園,鬧得最兇的地方學校甚至停課,引起社會大眾的極度不安。這個故事很明顯地暗示出口罩是人和人之間的心理和物理藩籬。

回溯歷史,口罩讓我們身處喧囂人間又彷彿遺世獨立,在我們與世界之間建起一道隔離牆,帶給我們安全感,同時也在散佈一種恐懼的氣氛。口罩的歷史,也是醫學衛生髮展的歷史,是人類對抗疾病的歷史與消解恐懼的歷史。

口罩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