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程 讲 学


二 程 讲 学

嵩阳书院与河南应天府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嵩阳书院是中国新儒学的发祥地之一,以理学著称于世。宋代新儒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曾在嵩阳书院著书讲学,创立了“洛学”。 二人的著作后收入《二程全书》。其学说后为大理学家朱熹继承和发展,并创立了程朱理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因此,二程在嵩阳书院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 程 讲 学

程颢,字伯淳,号明道。程颐字正叔,号伊川。兄弟二人年少时皆师从理学大师周敦颐,入仕之后又都曾任崇福宫提举,同时在嵩阳书院讲学。北宋中期,国内太平,文风日起,儒生经历了五代久战之后都喜在茂密丛林或名胜中寻找安静之地研讨学问,著书立说,以避烦嚣。二程之所以在嵩阳书院讲学,其原因有五:其一,“二程”原居洛阳伊川,距登封咫尺之遥,登封又是尧、舜、禹、周公曾经活动过的地方,且佛道盛行,来这里便于切磋。其二,王安石变法更新,二程与之政见分歧,不为朝廷重用,为避祸端,只好退居嵩阳书院,聚徒讲学。其三,时任登封崇福宫提举管勾的司马光、范仲淹等同在嵩阳书院讲学,可共同论证学术,与王安石分庭抗礼。其四,嵩阳书院与江西的白鹿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商丘的睢阳书院并称宋代“四大书院”,名气很大,在此讲学将有利于推广“洛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其五,嵩阳书院一个最出色的教学特点是实行“门户开放”,学术民主气氛浓厚,这将有助于更深一层次的学术研究。对于在官场失意的“二程”来说,嵩阳书院是最好的研究学问的场所。

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开始变法,二程因与之政见分歧,不为朝廷重用,退居嵩阳书院。当时学校的教学由王安石的经义新学统治着,理学家们通常不能登上官学讲台。而嵩阳书院则坚持门户开放, 学术民主气氛浓厚,可以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刚好,二程的父亲程珦调任嵩山崇福宫提举,于是,二程就利用嵩阳书院来教授学生,传播洛学思想。二程在嵩阳书院主要是用洛学的观点宣讲《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书。1072年,程颢因“新法之初,首为异论” 的缘故,被罢职回到嵩洛地区,开始在嵩阳书院讲学十余年。程颢讲学度和蔼动听,弟子有“如坐春风”的比喻。他资性过人,又具修养,有门人与他交往几十年,从未见他恼怒过。程颢还亲自为嵩阳书院制定学制、考察等规条,使书院名声大振。程颢著有《定性书》、《识仁篇》等。

程颢去世后,元佑七年(1092年),程颐被“差管勾嵩山崇福宫”,继续在嵩阳书院讲学,各地学者慕名而来。 “当时院中学生常有数百人,奠定了洛学规模”。杨时曾就学于程颢门下,程颢死前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这就是“程门立雪”的故事。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当杨时回南方传播程氏理学,程颐目送他说:“吾道南矣。”

二程的学术实践主要在嵩阳书院进行,洛学的一些重要观点也发表于嵩阳书院。如在嵩阳书院讲学时,学生问程颐:“如何学可谓之有得?”程颐说:“大凡学问,闻之知之皆不为得。得者,须默识心通。”洛学的教育内容是很容易让学生自己体会“默识心通”的。程颢说:“吾学虽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二程在嵩阳书院的讲学,开创了学术与书院相结合的传统,奠定了洛学的规模,亦开南宋书院和理学一体化之先河,在中国学术史和书院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二程在嵩阳书院的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如在教育目的上,提出“教育为王化之本”,把教育看作是封建政治的组成部分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主张培养重人生品行、求道传道和建设国家的实用人才,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转变气质,熏陶德性;关于道德教育,二程作了系统的发挥,把它提到“天理”的高度,进而总结出了一套道德教育规律,提出“存诚”、“居敬”、“集义”等道德教育的要求和方法;在教材上,二程主张要以学习儒家经典着作为主,并开创了《四书》与《五经》并列的局面,从“四书”探幽发微,创造了一个从孔子到曾子,再到子思至孟子的义理道学体系。在教育方法和原则上,二程注重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以致用、学贵自得、以约取博、循序渐进等。在嵩阳书院,二程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作了深入的探索,将其哲学思想应用于教育领域,创立了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成为我国教育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 程 讲 学

“二程”创立的洛派理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新儒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其学问以“明道”为目标。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吕祖谦共同编辑的《近思录》,归纳其基本内涵有五:一是探讨道体和性命为核心。二是以“穷理”为精髓。三是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存养功夫。四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五是以“为圣”为目的。

二程同为洛学体系,但因二人哲学观点的相同相异,对于以后理学思潮及其流派的分野、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冯友兰指出:“程颢是以后心学之先驱,而程颐是以后理学之先驱。”洛学分别开启了宋代理学的心学和闽学两大流派。

搜集整理:常松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