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喝過哪些茶讓你念念不忘?

博澤茶行


如果說到茶的,可能大家想到的都是龍井等中國名聞遐邇的茶,但是我記憶深刻的卻是另外兩種。

第一種就是我們湖南的擂茶,它是由花生、藝麻、大豆、米、炒紅薯片等炒制而成,味道特別,但是製作方法我不甚瞭解。

另一種是我自己製作的茶。當初在山上聞到火棘的花淡淡卻又濃郁的香味,深深的被吸引了。於是後來採了火棘的嫩芽,曬到半乾的樣子,然後用蜂蜜給它泡著(當時一門心思想著創新發大財,可惜不知道營銷),那個味道至今不能忘懷,可惜後來開發,樹全挖了。




煙雨情狼


我從學會吃飯就開始喝茶,十多年的喝茶歷史,喝過最好的茶是什麼茶,還真難回答。但多年喝茶的過程中,記憶最深刻的經歷還是有的。

因工作的關係可以喝到許多好茶。因茶葉專業的關係,也可以得到許多好茶。一般的朋友來了好茶,都會請我去品嚐一下。喝過的好茶數不勝數,有號稱一餅幾萬元的普洱,一泡兩三千的大紅袍,一斤幾萬元的金駿眉等等。也許是喝之前就被價格唬住了,喝不出物有所值的感覺,經常覺得又被忽悠了。後來一般的人告訴我有好茶時,我也就沒那麼容易動情了。記得2001年回老家在我伯母家喝茶。伯母給我泡了一杯茶。一入口清涼、爽口、甘甜,這時我已具備品茶知識的。於是我就問伯母:“你的怎麼這麼甜?”伯母說:“我們這裡的茶從沒打過農藥當然甜。”我讀茶葉專業的第一次聽說茶沒打過農藥,又問:“從來沒打過農藥,不會給蟲子吃了?”伯母說:“你忘了,我們這裡的茶沒蟲吃。”我還真的忘了。但我還是不相信,茶甜與不打農藥有關,而這麼甘甜的茶確實第一次喝過。我想也許是水甜,我就去打了一瓢水喝一下,水確實甘甜。我帶一泡茶回深圳泡,就沒在老家泡的感覺,但比其它茶還是甜。



為了一個雞蛋值得嗎


喝茶己有三十幾年了,現在天天離不開渴茶。如果說記憶最深刻,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到廣東揭陽實習,剛到,老師傅很熱情,剛一入口便有苦澀難嚥,又不好意思倒掉,只好喝完。之後馬上有種飢餓的感覺,甚至心悸,現在知道是常說的茶醉。那種難受的感覺是之後幾十年都未再有過的。到後來才明白那是潮汕鳳鳳茶,當時剛學喝茶時間不長,腸胃才會受不了。現在即使喝再多的茶,那情況也不會發生。


用戶104687121781


真有過一次,上世紀八十年代未,有一朋友送了一小包茶葉給我,她說是一位領導給的,地本人不喝茶就送我了,大約有一兩左右吧,很薄很乾的一片片,之後泡了一杯喝,天啊,可以說是太令人難忘了。後來大約95年我在王府井百貨花了168元,買了50克相同品名的茶葉,當時已經是很貴的了,但和之前喝過的相比還是差別甚大。茶葉品名:獅峰龍井。領導的名字我就不說了。


邁步向前之三大護法


這個答主還是個學生,就原諒他吧,學茶的。

我父親,做了30年實體茶葉生意

黃山毛峰,賣了30年。

整個黃山產區的鮮葉,就算你再好不過,做出來的茶永遠不會高於800以上。

當然,高於800的,全是溢價

要麼像謝裕大那樣品牌專業化運營

要麼就像小罐茶那樣。

而我們這樣的縣城老店,黃山毛峰的檔次在80-550一斤。

就算你買了1000多的黃山毛峰,也不會比這個550的好多少了。最多就是過了道人工,剔除了雜葉。

高山明前天然無農藥的,全佔了。價格裡面全算黃山深山裡面的人工成本,茶葉等於不要錢。

綠茶你喝黃山毛峰,價格比較低。

安吉白茶口味好,價格略高。

其他的茶,碰運氣吧,什麼龍井金駿眉,哪有什麼正宗核心產地的。

現在茶葉市場亂成這樣,我們茶商有的時候都雲裡霧裡,何況普通消費者了。

不過有的消費者跟奸商之間,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而且還是送上門的。

比如,跑去茶葉核心原產地買茶。

還是舉個例子吧。

就比如這個答主學生,跑去黃山某個茶農家買茶。

真正的茶農,不好找。就算是茶農,黃山毛峰賣你2500一斤也是牛了。西湖龍井也沒賣到這個價。

利潤95%

要買,有個地方叫皖南茶葉交易市場。

去了你就知道黃山茶葉經濟的真實情況了。

做茶真的很辛苦,真正的黃山茶農一年的收入都不一定能到3萬塊。會去賣2500/斤的茶嘛。

當然,那種做的好的除外,做的好的要麼家在景區,靠高價賣遊客,要麼有渠道供貨。並不是表示他們的茶一定就很好,有的景區賣的並不是真正的黃山茶,陳年舊茶也照樣賣給不懂的遊客。

黃山茶賣了30年,也是見證他的興衰了。2015年讓很多茶農虧的要死,季節問題。現在市場上,仍然有2015年的黃山毛峰賣不掉。

茶葉,你覺得他值多少錢,他就值多少錢。




小LLvlog


你好!我是圓潤的胖小夥,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中國是一個茶葉大國,喝茶的歷史是很早的,茶葉的種類也有很多,我喝過很多讓我念念不忘的茶,其中,我認為最好喝的話是杭州龍井、蘇州的碧螺春和黃山的毛峰,我著重來介紹一下這三種茶。

1、杭州龍井

大家一聽到龍井這個詞,可能會覺得它與水有關,其實它就是一個泉名,並且也是一個地名,龍井茶位於杭浙江杭州的龍井村,歷史上認為產於獅峰的老龍井品質是最好的,龍井屬於綠茶,它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為特色。沖泡龍井茶可選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葉在杯中逐漸展開,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這種感覺真讓人欣賞,喝起來感覺還是不錯的。

2、蘇州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級的碧螺春,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可見茶芽之細嫩。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所以取名為“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國內著名的名茶,所以送禮的話,可以考慮這種茶葉,既高檔又好喝。

3、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佈在桃花峰的雲谷寺、松谷庵、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裡是黃山毛峰生長的最佳的地理環境,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所以形成了良好的品質。黃山毛峰採製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黃山名茶眾多,除毛峰外,還有休寧的“屯綠”,太平的“猴魁”,歙縣的“老竹大方”等等,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品嚐一下,都很不錯。

總結,茶葉不在於多貴,而在於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選茶一定要選自己喜歡喝的茶。


圓潤的胖小夥


中國八大茶系,紅茶,綠茶,黑茶,黃茶,白茶,烏龍茶,花茶,藥茶,可以說各有特點,綠茶喝新鮮,紅茶喝香氣,黑茶喝功效,白茶喝特點,藥茶喝保健,花茶喝味道,烏龍茶喝回甘,每個人喜歡的特點不一樣,也各有偏好,因人而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07313e71f4a43fb943e771457034c88\

囍茶人


在多年的喝茶經歷中,最喜歡的還是普洱茶了,生普洱沖泡品飲後口感滋味豐富,層次感強,韻味也非常明顯,喝完依然讓人意猶未盡。生普洱性寒味微苦,具有清火祛痰,生津止渴的功效。

熟普洱茶茶性溫和,對身體的刺激性小、基本沒有苦澀味,茶湯紅豔動人,加入陳皮口感滋味更好,對於新茶友來說既不過分苦澀又與其它茶品有著明顯的不同,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熟普洱還有健脾除溼,溫暖腸胃,降脂降壓,利尿解酒的功效。





橙沐966


戀戀不忘的是海青綠茶,藉此機會給大家推薦一下:海青綠茶特點

這個鎮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良好,東臨黃海,屬暖溫帶溼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內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屬黃棕壤土,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土壤顆粒較均勻,粘粒含量低,非常適宜茶葉生長,由於地處高緯度,海青茶樹越冬期比南方長1-2個月,晝夜溫差大利於內含物的積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對人體有用的微量元素,這裡生產的綠茶經中國茶葉專家測定,其中兒茶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分別比南方茶同類產品高13.7%和5.3%,優越的沿海氣候條件和優良的環境,孕育了海青綠茶“葉片厚、滋味濃、豌豆香、耐沖泡”的獨待品質。而且此處遠離交通要道,沒有任何“工業三廢”汙染源,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因此,海青鎮成為了山東省北茶科研中心命名的青島地區的“北茶科研基地”。出產的海青茶暢銷全省及北京、東北等全國各大城市,並遠銷國外市場,呈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近年來,當地政府立足實際、科學決策,把茶葉生產確立為農業特色經濟的支柱產業重點培植,致力建設“江北綠茶第一鎮”






吃喝玩樂一西海岸


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詩句裡寫到“你還在心情憂鬱嗎?那就去喝中國茶吧“。

這裡的中國茶就是指我國的正山小種,它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紅茶品種,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正山小種的主要特點:

其一,要產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崇安縣桐木地區。

其二,茶葉要用松針或松柴熏製而成,有濃醇的松香味和桂圓湯味。

祁門紅茶是我國曆史名茶,簡稱祁紅,主產區在安徽省祁門縣一帶。

“萬里群芳最,唯有祁門香”。

祁門紅茶與斯里蘭卡的烏伐、印度的大吉嶺紅茶,被譽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它的主要特點就是香,似花香、似果香、似蜜香。

這種香,日本人稱為玫瑰香,英國人稱之為“祁門香”。

祁紅香名遠播,是紅茶中的極品,是英國女王和王室的至愛茶飲,有美名"群芳最"、"紅茶皇后"。

滇紅,屬大葉種茶,主產於雲南的臨滄、保山等地。

從它出現以來,就以出色的品質和“形美、色豔、香高、味濃”4個特色而聞名於世,是我國紅茶的後起之秀。

其一,外形肥碩緊實。

其二,滋味濃醇。

這些特點跟它的原料和工藝密不可分。

滇紅採用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茶多酚含量比較高,所以茶湯滋味比較濃。

而且,滇紅製作工藝比小種紅茶簡單,茶葉的細胞壁破壞較少,茶質保留較多,使得其茶湯的滋味更濃烈,更加耐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