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歲便當上東吳大都督,打敗劉備,晚年卻因站錯隊被孫權罵死

那些善用賢人的君主,那些濃墨重彩的鬥爭,那魏蜀吳鼎力天下,不得不說,三國時期雖然是紛亂的戰國,卻因為那些縱橫捭闔的君士而受到人們的嚮往。

人們說,吳國的都督不好當,都是短命之人。實則也確實如此,周瑜、呂蒙這也負有盛名的都督幾乎都不得善終。而除了他們二人以外,其實還有一位都督差點就善始善終了。

這位都督在任數十年,可以說是相當長壽了,但可惜他最後的日子裡都活在了自己的自責之中,最終鬱郁而死,這就是陸遜。

十九歲便當上東吳大都督,打敗劉備,晚年卻因站錯隊被孫權罵死

早在《三國傳》中就能看到,單獨列出傳記的軍師唯有諸葛亮和陸遜二人,便可得知,這人是何等聰明。

他最出名的就是火燒八百里連營,這是在劉備率大軍浩浩蕩蕩進攻吳國的時候。當時,吳國拿下了關羽的人頭,並將他作為諂媚獻禮給了曹操。不得不說,小說裡的桃園結義和兄弟情深是確鑿的,劉備如何能見得自己的兄弟喪命東吳?

十九歲便當上東吳大都督,打敗劉備,晚年卻因站錯隊被孫權罵死

於是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同時也是為了奪回荊州,舉兵攻吳。陸遜深謀遠慮,知道這個時候開戰必然被對方的氣勢所壓制,於是用緩兵之計,形成雙方對峙的局勢。

隨著時間慢慢消耗,劉備帶領的軍隊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漸漸被硬性條件所威脅,天氣炎熱,士氣也大降,陸遜遲遲不開戰,已經消耗了大量物資。

十九歲便當上東吳大都督,打敗劉備,晚年卻因站錯隊被孫權罵死

就在蜀軍選擇進入山林避暑的時候,陸遜看準了這個時機,派出了偷襲的人,在蜀軍的營帳周圍設下了埋伏,用茅草點火,火攻蜀軍。而此時本就是夏季,木枝幹燥,很快就以大火之勢席捲了蜀軍,蜀軍避不及時,被突如其來的火燒的丟盔棄甲,而東吳藉著這八百里山火,攻克了蜀軍四十營。

十九歲便當上東吳大都督,打敗劉備,晚年卻因站錯隊被孫權罵死

這一年,陸遜才十九歲,可這一燒卻燒出了之後猇亭之戰的吳國勝利,至此,劉備張飛接連去世,整個蜀國一如浮萍。陸遜出名的戰役還不止這一場,他作為軍師的足智多謀實在讓人敬佩,一個安安心心帶兵作戰的將領莫不如是。

陸遜的猇亭之戰和石亭一戰為他之後成為了吳國都督墊下了基礎,能夠以少勝多贏過曹操,陸遜此人才是深不可測吧。他聰明,但不炫耀,他精於算計,卻又是忠心耿耿。

但是,伴君如伴虎,無論是哪個將軍,只要是武將,都會有被質疑功高蓋主的嫌疑,這也是為什麼武將之後不得重視的原因吧。一個文武雙全的將軍,他既會征戰沙場,也會多謀善斷,難免不會起了虎狼之心。

但是陸遜卻是一個忠誠之人,他不同於周瑜,陸遜雖然會用自己的實力和戰役來證明他的才華,但他始終謙遜低調。而周瑜是吳國人人稱讚惋惜的才子,但他太過鋒芒畢露了。

十九歲便當上東吳大都督,打敗劉備,晚年卻因站錯隊被孫權罵死

孫權是個王,他的信任的廉價的,甚至於可以為了權術之爭犧牲掉自己任何一個籌碼。他猜忌著太子,於是想要換掉太子重立。可是這麼一個想法卻是足以動搖國本的行為,歷史上的奪嫡之爭狀況何等慘烈。

陸遜以為是文臣的逼迫和諫言,迫使孫權有這樣的想法,於是他連忙清者自清,將自己和派別保持距離。

雖然陸遜的保守心態是正確的,但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他的家人早就仗著陸遜的官職狐假虎威了。

陸遜發現了自己的家人早就暗地裡參與到了黨派之爭中,甚至以他陸遜的名聲站到了別人的隊伍裡,才發現想要撇清自己已經不可能了,朝廷風雲萬變亂作一團,於是他趕忙為表忠心也為了扼殺不良風氣,給孫權上書一封。

本來君主見到這樣的陳情文,一般都會願意去相信自己的心腹。但是,孫權卻不喜歡陸遜信中的說辭,陸遜勸孫權暫時不要換掉太子,穩住局勢才是當務之急。可是孫權本就是自己想要換掉太子,他見自己的心腹尚且不理解這樣的做法而憤怒。

十九歲便當上東吳大都督,打敗劉備,晚年卻因站錯隊被孫權罵死

孫權並不很信任東吳這些降服而來的士者,所以他尤為的相信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武將。其實陸遜的才智適用於戰場,卻也不是能揣測聖意的。孫權以為陸遜轉頭去支持了別人,他很生氣。

陸遜的信中字字用心,表明了自己對於孫權的追隨之意,但是已經徒勞無功了。孫權著手清理了一大把不服他的士者,雖然他依然沒有狠下心來去重責陸遜,只是口頭責備,可陸遜已經從孫權的行為中看出來孫權已經不再信任他了,陸遜自認忠心耿耿,晚年卻換來如此下場,所以他非常鬱悶,最終鬱鬱而終。

參考文獻:

《三國志》

《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