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与它的竞争对手们(下)

系列序

坦克发源于一战时期。作为装甲、火力、速度的结合体,其直至今日仍是陆上作战的主力军事装备。其功能从最初的堑壕战渐渐发展至如今的反装甲、反步兵、反工事等,几乎无所不能。美国陆军及海军陆战队作为美国全球部署的先锋兵种,对以坦克为首的陆上装甲力量的运用极大地巩固了美国的全球霸权。本系列文章将为大家介绍美国1945年至今的坦克及其发展史。番外系列将以更小的篇幅简短介绍美国的其他装甲战斗车辆。本文为《全球霸权的马前卒——美国战后主力坦克发展史》番外之(二)。笔者将在本文介绍M50与M551。

笔者在(上)篇中为大家留下了一个悬念:是谁制约了T92的进一步发展,又是谁最后终结了T92计划?相信许多读者都知道,T92计划的终结者便是后来者——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但是,还有一款装甲战斗车辆与T92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它甚至不能被称为一款“坦克”。它便是著名的M50“盎图斯”坦克歼击车。在本文中,笔者将介绍M50与M551。

M50“盎图斯”

M50“盎图斯”可谓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为独特的战斗车辆之一。

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与它的竞争对手们(下)

M50“盎图斯”


M50,全称106毫米多管无后坐力自行反坦克炮。1950年,美国陆军希望获得一款火力强大、轻便小巧可空运的反坦克炮。1952年,阿里斯-查尔莫公司使用M56“蝎”式反坦克炮的底盘制造出了了第一辆M50原型车。其设计相当简单粗暴:6门106毫米M40无后坐力炮被安在一个钢制炮塔上,并可以左右旋转各15度。笠年,为了改善射界不足问题,阿里斯-查尔莫公司的第二辆M50原型车便改为了40度射界。“盎图斯”(Ontos)在希腊语中为“东西”(Item)之意,可以揣测美国人对M50的态度。

M50自重仅不到9吨。为了减轻车重,M50使用一台军卡用6缸汽油机作为动力、放弃了美国传统的挂胶履带改用钢制履带。虽然车重较轻,但是由于先天性的“心脏病”问题(GM V6 302in3引擎仅能提供145马力),M50的最高公路时速仅有48公里(30英里)。值得一提的是,T92的悬挂系统参考了M50的设计,将扭杆与减震器外置,大大减少了对车内空间的占用。

由于M40无后坐力炮操作简单,且M50并非一线战斗车辆,M50仅配有最基础的3名乘员:车长、装填手、炮手,其战斗室也仅有最基础的防护(即防御轻武器射击)。但由于车体过于小巧,其车内最大载弹量仅为18发,这就意味着,使用无后坐力炮作为主武器的M50“盎图斯”只能在进行完一轮射击后进行车外装填,这便对车组的生存能力造成了一定的挑战。M50还有一个精巧的设计:六门无后坐力炮中的三门装有同轴机枪,以观测无后坐力炮的弹道。

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与它的竞争对手们(下)

M50图解


就在M50项目开始的4年后的1955年,美国陆军突然对M50失去兴趣,取消了全部的M50订单。好在有接盘侠——“四等人”陆战队接手了M50,M50才得以获得其短暂却又圆满的生命。

陆战队共下了297辆M50歼击车的订单且全部279辆M50皆投入现役。不过,作为一辆歼击车,M50在越南战场上的主要用途却是反步兵与反工事。由于106毫米炮恐怖的齐射威力(在试验中六门炮齐射的声波曾震碎阿伯丁国家试验场附近建筑与车辆的玻璃,可见其威慑力),M50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扫清步兵的障碍,而伴随步兵行动的作战方针也让车组不必冒生命危险进行装填作业。

尽管威力强劲,在士兵中口碑优良,M50仍然在1969年便早早退出现役。在其14年的短暂生命中,有176辆安装了升级的动力系统,称为M50A1。

T92的开发,正是在M50的服役期中进行的。作为美国末代坦克歼击车继任者的T92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受到了M50的影响。

XM551/M551“谢里登”

后来者居上。推翻T92的便是大名鼎鼎的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1958年,T92项目下马,其直接的继任者便是M551。作为最后一款在美国军队中服役的轻型坦克,M551可谓是美国轻型坦克技术的集大成者。

受前苏联PT-76水陆坦克的影响,美国陆军将两栖能力视为新空降坦克的首要技术标准之一。因此,不具有两栖能力的T92项目被迫下马(尽管其进展顺利)。

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与它的竞争对手们(下)

前苏联PT-76水陆坦克


1957年2月,美国未来坦克及战斗车辆特别小组(ARCOVE)提出,要在1965年前尽最大努力制造出一款装备反坦克导弹的坦克。三个月后,陆军参谋长M·泰勒将军便批准了一项新的轻型装甲战斗车辆发展计划,1959年9月中旬,XM551计划正式启动,并以南北战争中北军名将P·谢里登将军命名。计划要求制造一款重约15吨,具有两栖能力并装备新的152毫米M81发射器的轻型坦克。M81发射器是一款能够发射传统炮弹、榴弹以及MGM-51“橡树棍”反坦克导弹的发射器。美国军方对XM551的设想是一款灵活轻盈、且拥有史无前例的强大火力的坦克。不过由于“橡树棍”系统的复杂性与可靠性的不确定性,XM551的测试被一再拖延。直到1966年,“谢里登”才进入生产阶段。对此,笔者认为,抛开历史的局限,盲目地追求“全导弹化”使美国军队错失了一款战斗力不俗的优秀战车,若T92投产,将可以成为60年代越南战场上的的经典车型。

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与它的竞争对手们(下)

152毫米M81发射器


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与它的竞争对手们(下)

MTM-51“橡树棍”(MGM-51)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车重,“谢里登”尽可能地大规模使用铝合金部件,甚至是装甲。炮塔被设计成避弹外形良好的飞碟状。为了加强其防御破甲弹射流的能力,车体四周包裹有橡胶间隙装甲。尽管如此,“谢里登”仍然只是一款只能防御重机枪射击的载具。

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与它的竞争对手们(下)

正在发射导弹的XM551“谢里登”


“谢里登”机动能力出众,其GM 6V53T涡轮增压柴油机可以为仅重不到16吨的“谢里登”提供75公里的公路时速、7公里的水上时速和约560公里的作战半径。

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与它的竞争对手们(下)

泅渡中的M551


1969年,M551正式服役,并被投入越南战场。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M81发射器既是亮点,也是败笔。“橡树棍”导弹在越南丛林中毫无用武之地,其可靠性也成为了一大问题。不过作为美国陆军当时唯一可用的轻型空投战车,M551一直服役到了1996年。综合各型轻型战车在越南的表现,笔者认为,采用传统火炮且外形低矮的T92与T71,才是最适合越南战场的美国坦克。

不过,T92虽未能进入现役,但同样有着坦克歼击车血统的M551代替了T92本该占据的位置,在美国军队中发挥着独一份的作用,静静等待着美国全主战坦克时代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