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與它的競爭對手們(下)

系列序

坦克發源於一戰時期。作為裝甲、火力、速度的結合體,其直至今日仍是陸上作戰的主力軍事裝備。其功能從最初的塹壕戰漸漸發展至如今的反裝甲、反步兵、反工事等,幾乎無所不能。美國陸軍及海軍陸戰隊作為美國全球部署的先鋒兵種,對以坦克為首的陸上裝甲力量的運用極大地鞏固了美國的全球霸權。本系列文章將為大家介紹美國1945年至今的坦克及其發展史。番外系列將以更小的篇幅簡短介紹美國的其他裝甲戰鬥車輛。本文為《全球霸權的馬前卒——美國戰後主力坦克發展史》番外之(二)。筆者將在本文介紹M50與M551。

筆者在(上)篇中為大家留下了一個懸念:是誰制約了T92的進一步發展,又是誰最後終結了T92計劃?相信許多讀者都知道,T92計劃的終結者便是後來者——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但是,還有一款裝甲戰鬥車輛與T92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它甚至不能被稱為一款“坦克”。它便是著名的M50“盎圖斯”坦克殲擊車。在本文中,筆者將介紹M50與M551。

M50“盎圖斯”

M50“盎圖斯”可謂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為獨特的戰鬥車輛之一。

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與它的競爭對手們(下)

M50“盎圖斯”


M50,全稱106毫米多管無後坐力自行反坦克炮。1950年,美國陸軍希望獲得一款火力強大、輕便小巧可空運的反坦克炮。1952年,阿里斯-查爾莫公司使用M56“蠍”式反坦克炮的底盤製造出了了第一輛M50原型車。其設計相當簡單粗暴:6門106毫米M40無後坐力炮被安在一個鋼製炮塔上,並可以左右旋轉各15度。笠年,為了改善射界不足問題,阿里斯-查爾莫公司的第二輛M50原型車便改為了40度射界。“盎圖斯”(Ontos)在希臘語中為“東西”(Item)之意,可以揣測美國人對M50的態度。

M50自重僅不到9噸。為了減輕車重,M50使用一臺軍卡用6缸汽油機作為動力、放棄了美國傳統的掛膠履帶改用鋼製履帶。雖然車重較輕,但是由於先天性的“心臟病”問題(GM V6 302in3引擎僅能提供145馬力),M50的最高公路時速僅有48公里(30英里)。值得一提的是,T92的懸掛系統參考了M50的設計,將扭杆與減震器外置,大大減少了對車內空間的佔用。

由於M40無後坐力炮操作簡單,且M50並非一線戰鬥車輛,M50僅配有最基礎的3名乘員:車長、裝填手、炮手,其戰鬥室也僅有最基礎的防護(即防禦輕武器射擊)。但由於車體過於小巧,其車內最大載彈量僅為18發,這就意味著,使用無後坐力炮作為主武器的M50“盎圖斯”只能在進行完一輪射擊後進行車外裝填,這便對車組的生存能力造成了一定的挑戰。M50還有一個精巧的設計:六門無後坐力炮中的三門裝有同軸機槍,以觀測無後坐力炮的彈道。

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與它的競爭對手們(下)

M50圖解


就在M50項目開始的4年後的1955年,美國陸軍突然對M50失去興趣,取消了全部的M50訂單。好在有接盤俠——“四等人”陸戰隊接手了M50,M50才得以獲得其短暫卻又圓滿的生命。

陸戰隊共下了297輛M50殲擊車的訂單且全部279輛M50皆投入現役。不過,作為一輛殲擊車,M50在越南戰場上的主要用途卻是反步兵與反工事。由於106毫米炮恐怖的齊射威力(在試驗中六門炮齊射的聲波曾震碎阿伯丁國家試驗場附近建築與車輛的玻璃,可見其威懾力),M50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掃清步兵的障礙,而伴隨步兵行動的作戰方針也讓車組不必冒生命危險進行裝填作業。

儘管威力強勁,在士兵中口碑優良,M50仍然在1969年便早早退出現役。在其14年的短暫生命中,有176輛安裝了升級的動力系統,稱為M50A1。

T92的開發,正是在M50的服役期中進行的。作為美國末代坦克殲擊車繼任者的T92的開發,一定程度上受到了M50的影響。

XM551/M551“謝里登”

後來者居上。推翻T92的便是大名鼎鼎的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1958年,T92項目下馬,其直接的繼任者便是M551。作為最後一款在美國軍隊中服役的輕型坦克,M551可謂是美國輕型坦克技術的集大成者。

受前蘇聯PT-76水陸坦克的影響,美國陸軍將兩棲能力視為新空降坦克的首要技術標準之一。因此,不具有兩棲能力的T92項目被迫下馬(儘管其進展順利)。

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與它的競爭對手們(下)

前蘇聯PT-76水陸坦克


1957年2月,美國未來坦克及戰鬥車輛特別小組(ARCOVE)提出,要在1965年前盡最大努力製造出一款裝備反坦克導彈的坦克。三個月後,陸軍參謀長M·泰勒將軍便批准了一項新的輕型裝甲戰鬥車輛發展計劃,1959年9月中旬,XM551計劃正式啟動,並以南北戰爭中北軍名將P·謝里登將軍命名。計劃要求製造一款重約15噸,具有兩棲能力並裝備新的152毫米M81發射器的輕型坦克。M81發射器是一款能夠發射傳統炮彈、榴彈以及MGM-51“橡樹棍”反坦克導彈的發射器。美國軍方對XM551的設想是一款靈活輕盈、且擁有史無前例的強大火力的坦克。不過由於“橡樹棍”系統的複雜性與可靠性的不確定性,XM551的測試被一再拖延。直到1966年,“謝里登”才進入生產階段。對此,筆者認為,拋開歷史的侷限,盲目地追求“全導彈化”使美國軍隊錯失了一款戰鬥力不俗的優秀戰車,若T92投產,將可以成為60年代越南戰場上的的經典車型。

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與它的競爭對手們(下)

152毫米M81發射器


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與它的競爭對手們(下)

MTM-51“橡樹棍”(MGM-51)


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車重,“謝里登”儘可能地大規模使用鋁合金部件,甚至是裝甲。炮塔被設計成避彈外形良好的飛碟狀。為了加強其防禦破甲彈射流的能力,車體四周包裹有橡膠間隙裝甲。儘管如此,“謝里登”仍然只是一款只能防禦重機槍射擊的載具。

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與它的競爭對手們(下)

正在發射導彈的XM551“謝里登”


“謝里登”機動能力出眾,其GM 6V53T渦輪增壓柴油機可以為僅重不到16噸的“謝里登”提供75公里的公路時速、7公里的水上時速和約560公里的作戰半徑。

恩怨情仇——T92空降坦克與它的競爭對手們(下)

泅渡中的M551


1969年,M551正式服役,並被投入越南戰場。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M81發射器既是亮點,也是敗筆。“橡樹棍”導彈在越南叢林中毫無用武之地,其可靠性也成為了一大問題。不過作為美國陸軍當時唯一可用的輕型空投戰車,M551一直服役到了1996年。綜合各型輕型戰車在越南的表現,筆者認為,採用傳統火炮且外形低矮的T92與T71,才是最適合越南戰場的美國坦克。

不過,T92雖未能進入現役,但同樣有著坦克殲擊車血統的M551代替了T92本該佔據的位置,在美國軍隊中發揮著獨一份的作用,靜靜等待著美國全主戰坦克時代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