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你還吃得起嗎?大寬鬆下如何抗通脹?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下,近期多個城市密集推出超萬億投資計劃。據媒體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十省市推出25萬億基建計劃。



寬鬆是什麼意思?別急,先來看一組新鮮的數據。


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公告,2020年2月份中國製造業PMI指數為35.7%,較上月下降14.3%,創了新低記錄。


PMI中文全稱為採購經理指數,是根據採購經理的問卷調查計算出的數據,每月發佈一次,是預測經濟走勢的重要指標。至於為什麼可以預測經濟走勢,今天就不展開說了,大家網上就能搜到,但要記住的是,在一般情況下:


當PMI大於50%,經濟擴張;

當PMI小於50%時,經濟收縮。


所以2月的35.7%代表什麼,大家現在應該心裡有數了。我再讓這個數字更具象一點: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的PMI最低點為38.8%。


當然,我不是在嚇唬大家,這是在突發事件影響下的特殊數字,疫情導致了大範圍的經濟停擺,供給和需求都在大幅收縮,PMI指數下跌是意料中事,疫情恢復以後,隨著生產經濟活動的恢復,PMI也會逐漸回升。但老實說,就算之前已經有了悲觀預期,經濟受到如此大的衝擊,還是讓人大吃一驚的,也難怪企業們對未來的經濟活動信心下降。


現在想象一下,假如你在運營一個虛擬國家,當你的虛擬國家出現負面的經濟指標時,你要做些什麼?我相信大多數人的選擇都是要想辦法保經濟,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2月3日,央行開展1.2萬億逆回購操作,實現流動性淨投放近1500億。


2月4日,央行繼續在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投放資金5000億元,因當天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天實際流動性淨投放4000億元。僅3日、4日兩天時間,央行就釋放了流動性1.7萬億元。2月12日,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8480億,加上此前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務1萬億元,財政部已經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共1.8萬億元。2月15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國新辦的發佈會上表示,截至2月14日中午12時,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抗擊疫情提供的信貸支持金額超過5370億元。


簡單概括來說,央行2月開始採用公開市場操作投放流動性,下調逆回購利率,目的是為了保障實體經濟。


“寬鬆”,就是我們常說的“放水”,是一系列寬鬆的貨幣政策。


為什麼要寬鬆?因為再不出手救實體經濟,企業就要死了,最終會導致全國陷入系統性的金融危機。


好聽點是寬鬆,其實是救命。


與之對應的表現是,2月20日降息了。


2月17日,央行開展了2000億元MLF操作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並下調MLF利率10個基點。


2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後迎來第七次報價,為:1年期LPR為4.05%,5年期以上LPR為4.75%。較上一期的1年期LPR(4.15%),5年期以上LPR(4.80%)均出現下降。

豬肉,你還吃得起嗎?大寬鬆下如何抗通脹?


如果說上面提到的放水只是應對突發事件的短期措施,那麼最近的兩則新聞就為我們提供了長期的指向性信號。


2月21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


2月24日,央行行長辦公會議中要求,認真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的要求,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適時出臺新的政策措施,有效對沖疫情帶來的影響。


穩健還是要穩健的,但仔細品一品“靈活適度”、“實施出臺新的政策措施”這兩段,自然會咂摸到一點不一樣的意味。


大寬鬆要來了。


“寬鬆”這個詞,看起來是個褒義詞,但未必代表一切都好。


普通人其實是很難去感受寬鬆對實體經濟的引導作用的,但在寬鬆的貨幣環境之下,所有人都要面對一個與自己休慼相關的問題:錢不值錢了!錢貶值了!


這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通貨膨脹。


2020年1月中國M2首次超過200萬億,同比增長8.4%。M2是廣義貨幣供應量,簡單來說就是現金加固定存款。這個數字直接反應了貨幣量,與GDP對比則間接反應了國內是否處於貨幣超發。截止2018年,我國M2/GDP值已經連續4年處於在2以上,仍然處於一個貨幣超發的狀態。


但要注意的是,通貨膨脹並不只受流通貨幣量的影響,和市場需求也有相當大的關係。嚴格意義上來說,衡量通貨膨脹的標準很複雜,但我們有個重要指標可以直觀感受,就是CPI消費者物價指數。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月的CPI為5.4%,比12月漲了0.9個百分點,超過5的漲幅其實是相當高的。當然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今年春節在1月,下旬還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兩個特殊時期都引起了物價上漲,但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豬肉價格依然處於高位。


但除去食品和能源價格因素,1月核心CPI同比上漲1.5%,環比僅擴大0.1個百分點,這也表明大部分商品和服務價格依然低迷,總需求不足。我們現在的物價上漲,主要是19年帶來的“豬通脹”,原本和貨幣的關聯並不大,但今年央行放水,意味著短期內,CPI很難降下去了。


所以,你錢包裡的錢仍然在不斷貶值。


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豬肉,你還吃得起嗎?


通脹這個詞,其實是一種市場狀態,保持在一定的數字內,未必是壞事。相信我,比起通縮,大多數人還是更願意見到通脹。但如果具體到每個人的生活,通脹確實為普通人增添了生活經濟壓力。


普通人應當如何抵抗通貨膨脹?這個問題想必已經有很多人很多專家探討過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著做過,但今天我要說的是:


不好意思,普通人除了擁有自己的房產,根本無力對抗通貨膨脹。


怎麼才能讓你兜裡的錢不貶值?


把錢存銀行的朋友們就別想了,就屬你的錢貶值最快。


至於理財,理財方式千千萬,保本的比如餘額寶也就是利率比銀行稍微高一點點,和通脹比還是毛毛雨。不保本的嘛,大多數人看命看運氣,真能跑贏CPI的也是少數。


那麼,為什麼買房可以抗通脹?因為數據證明一切。


我們在上圖中對比了自2012年以來北京房價的漲幅和CPI的漲幅,可以明顯看到,除去2014年、2017年和2019年以外,房價水平都大幅度超過CIP漲幅。


這三年基本都是強調控年。2014年限貸,17年著名的317調控出臺,19年“房住不炒”方針下的強調空,市場大量限競房入市,房價水平走低。但我們也可以看到,一旦調控開始放鬆,房價水平就迅速反彈反超了通脹。


房價為其一,更重要的一點是:


房貸是普通人唯一可以獲取到的長期低息貸款來源。


長期低息是個什麼概念呢,隨便想想你2010年月供5千的壓力,和現在月供5千的壓力就明白了。


只要通脹在,你的負債就在被不斷稀釋,看起來是你向銀行借錢,實際上是你賺了銀行的錢。


所以我的一貫態度是,只要手上資金充足,能買房的時候,就一定要上車。


北京樓市目前的狀況在之前的推文中也和大家分享過了,今天再多說幾句。2020年,好的限競房都賣得七七八八了,還有幾個好的項目因為疫情推遲入市了,等那幾個賣完,基本上就真沒好的了。差的限競房多半還是和去年一樣難賣。最近成交的土地都是純商品房,大多數都是好地,差不多下半年入市。原本的小陽春因為疫情被耽擱了,所以房價水平難得還維持在一個相對的低點,下半年可真就不一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