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約談特斯拉的是工信部?

3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就部分特斯拉Model 3車型違規裝配HW2.5組件問題約談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責令特斯拉按照《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立即整改,切實履行企業主體責任,確保生產一致性和產品質量安全。

為什麼約談特斯拉的是工信部?

特斯拉之所以被工信部約談,其中原因在於此前特斯拉車主反映的國產Model 3存在“減配”現象,車主在提車前特斯拉承諾將提供HW3.0芯片,但實際上交付時卻發現是HW2.5芯片,據瞭解,不少車主反映進口版的Model 3也存在同樣的“減配”問題。

和以往負責產品質量問題的質檢總局不同,此次約談特斯拉的為何是工信部?所謂約談後果是什麼?接下來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是否會受到影響?

工信部約談間接坐實特斯拉減配

汽車預言家注意到,此次約談特斯拉的主體為工信部裝備一司,在工信部下屬機關司局中,裝備一司的職責是承擔通用機械、汽車、軌道交通機械製造業等行業管理工作,提出行業發展規劃、政策建議並組織實施,推動相關新興產業和智能製造發展。

工信部裝備一司約談特斯拉依據的是《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有關規定。據悉,該《辦法》於2018年11月27日由工信部正式公佈,其中明確規定了准入企業在生產條件和產品一致性方面的具體相關要求。特斯拉的減配問題導致產品生產製造不一致是被工信部約談的主要原因。

據瞭解,汽車企業在中國生產製造必須獲得發改委頒發的生產資質和工信部頒發的准入資質。

具體來說,發改委負責投資管理政策負責車企是否有條件建廠做產品的資質,工信部則是負責車企產品是否滿足相關要求資質,進入相關產品目錄後產品才能上市銷售。同時,在汽車產業鏈後續的環節中,工廠需要通過環保部門認證、銷售過程受工商局監管、產品質量需要質檢總局監督等。

針對特斯拉“減配”問題由工信部出面約談,在行業分析人士看來,一方面是國家對於國內首個獨資的跨國車企合規運營的關注;另一方面,按照各部門各司其職的工作原則來看,工信部進行約談表明特斯拉確實存在申報與實際製造不一致的問題,間接坐實特斯拉減配問題。

“約談”有什麼後果?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在接受汽車預言家採訪時表示,工信部裝備一司約談特斯拉,屬於工信部司履行行政約談職責,有權要求生產製造企業依法依規進行生產製造。邱寶昌表示,除了工信部裝備一司有權進行約談外,包括特斯拉超級工廠所在的上海監管部門也可進行約談。

此次特斯拉“減配”被工信部裝備一司約談,外界除了關心為何是工信部出面之外,對於“約談”的後續處理結果也是重點。

汽車預言家查閱“約談”一詞的法律定義得知,約談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制度,指具有具體行政職權的機關通過約談溝通、學習政策法規、分析講評等方式,對下級組織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予以糾正並規範的準具體行政行為。

邱寶昌強調,約談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處罰措施,只是一種行政監管手段,對發現有問題甚至是有可能有問題的企業或組織都可以進行約談,這也是中國的一種特色制度所在。

汽車預言家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工信部下屬的網絡安全管理局也對部分通訊企業開展過相關約談,並且要求就企業存在不良現象要相應改革進行風險排查。外界可將特斯拉被約談,看作工信部門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事先預警。

“約談”對特斯拉有什麼影響?

對於特斯拉存在“減配”問題一事被工信部約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交通與車輛首席技術專家、高級工程師謝鵬鴻在接受汽車預言家採訪時表示,特斯拉對於消費者的“減配”問題,屬於違約質量問題,嚴格意義上講應歸消費者協會和質檢總局來管理,甚至屬於召回範圍。

謝鵬鴻表示,特斯拉“減配”被工信部約談,這反映出工信部對此事件的關注和重視。車企被相關部門約談之後,首先對於車企品牌的口碑美譽度帶來不良影響。另外,被約談的結果可大可小,關鍵在於車企自身如何整改。

汽車預言家對以往工信部約談事件進行梳理發現,多數企業約談現場表示將立即整改。對於車企來說,產品報備進入工信部准入目錄並不意味著永不除名,如果違反工信部相關規定,車型產品將被工信部除名。在2018年11月份,工信部等六部委宣佈除名27家新能源生產企業資質,161款新能源車型撤銷免稅資格。

對於特斯拉此次約談,多位人士認為,相關機構應該協調統一,不能單純認定製造統一性問題,尤其在智能化發展當下,如何保證消費者利益是接下來相關部門需要繼續研究與細化的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