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農資到地頭,農戶待豐收

壽光:農資到地頭,農戶待豐收

□石如寬 戴玉亮 報道 壽光聖城街道北郭村,村民正在將剛剛摘下的絲瓜運出大棚。

□ 本報記者 戴玉亮 石如寬

3月10日上午,壽光市營裡鎮西北河村,種糧大戶丁金生開著施肥機在麥田馳騁。不一會兒,投進施肥機的一整袋肥料就均勻地打進地裡。“地力肥了,小麥長勢就旺。我種著150畝地,打了便民服務電話後,農資超市就把我需要的肥料配送到了地頭上。現在,不用出村就能用上需要的農資。”丁金生說。

營裡鎮周家莊子村村民王希之需要的農資配送到村口後,村幹部第一時間對送貨車輛進行了消毒,並安排專人將車上的肥料搬運到王希之的車上。“村幹部們想得周全,防疫也不誤農時。”王希之說。

時下正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也是春耕備耕的重要時節。在壽光田間地頭上,農民正在翻耕泥土、播撒肥料、拔除雜草。為不誤農時,保障好農戶的農資需求,營裡鎮通過設立便民服務電話、田間地頭配送、合作社統計需求、錯時領取等方式,打通了“農資超市、合作社和農戶”之間的流通環節。

疫情發生以來,壽光將政策、信息、技術等送到田間地頭,及時解決農戶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3月7日下午,臺頭鎮馬莊村的農田裡,李多功帶領工人在溼軟的土地上鋪上黑色的滴灌帶,紮下鋼筋做成拱形支架,鋪上透亮的薄膜。“我這片地有140多畝,一部分種植西蘭花,其餘的種植香菜。”李多功說。

據瞭解,要不是疫情耽誤和雨雪天氣影響,李多功這部分土地早就種好了。李多功是化龍鎮李屯村人,春節前在馬莊以每畝700元的價格租了這片地,並進行了翻耕。算上人工、肥料、鋼筋、種子、薄膜等費用,1畝地投資約2500元。

“我常年種植蔬菜,也有常年合作的客戶,種好菜,銷售還是很有把握的。”李多功說。

當下正值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聖城街道北郭村菜農張樹亭的絲瓜大棚內春意盎然。自2月28日開始,張樹亭家的絲瓜陸續上市。連日來,張樹亭夫妻二人在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的同時,搶抓農時,採摘、裝筐。張樹亭說,跟往年比,今年絲瓜價格還不錯,剛開始賣就每斤5.2元,這幾天壽光農產品物流園的收購價格能到每斤6.2元。

“我們村建了一個菜農信息群,只要菜農對農資有需求,在群裡說一聲,就能從市政府指定的26家供應商那裡採購,直接送到村頭分發。”北郭村黨支部書記張樹增說。

據介紹,聖城街道有蔬菜市場、合作社共計62家,因北部大棚處於換茬期,目前正在運營的33家蔬菜市場、合作社都集中在南部,市面蔬菜以茄子、黃瓜、絲瓜為主,日銷售量90噸左右。

素有“中國胡蘿蔔第一鎮”之稱的化龍鎮,眼下已是一派春忙景象。田間地頭、溫室大棚,村民們在翻土、栽苗、澆水、施肥、薅苗。

在化龍鎮務本村,胡蘿蔔種植戶鄭金堂正在給大棚放風,3個戴著口罩的管理人員正在薅胡蘿蔔苗。“胡蘿蔔為半耐寒性蔬菜。每天到棚裡,先要根據天氣情況給大棚敞開個縫、放放風,降低棚內的溫度和溼度,來控制胡蘿蔔櫻子的生長。這樣長出的胡蘿蔔,又大又甜。”鄭金堂說。

務本村村幹部鄭寶之說:“我們村的胡蘿蔔多在拱棚內種植,一般在臘月中下旬播種,來年5月份收穫。按照往年的價格,1畝地的胡蘿蔔能賣到1萬元左右。一個大棚佔地4畝,有的一家就有四五個大棚。5月份出完胡蘿蔔,再種上小黃瓜、彩椒等,一年的收益非常可觀。”

“雖然農事不等人,但疫情防控也不能怠慢。”化龍鎮北柴東村黨支部書記王福友說,“我們村實行了掃碼、測溫進出制,村民拿手機掃碼登記才能去大棚幹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