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都給你,也架不住你固執

袁紹和大兒子袁譚縱馬狂奔,因為走得急,甚至沒來得及穿戴甲冑,身後只跟著幾百個殘兵。

倉皇趕到黃河渡口,還好有人接應,上船離開了戰場。時值冬季,河面寒風凜冽,身上只有便服的父子二人相顧無言,感覺陣陣陰冷刺骨。

船靠北岸,一行人又疾馳衝入黎陽駐軍點,這裡是袁軍將領蔣義渠的兵營。在將軍大帳裡,袁紹握著蔣義渠的雙手說:“孤的腦袋就交給你啦。”

蔣義渠不勝惶恐,急忙表示必將全力護衛,請主公寬心。

天時地利人和都給你,也架不住你固執

驚魂稍定的袁紹回望黃河南岸,官渡、烏巢一帶的火光影影綽綽,似乎還能隱約聽見哀號聲。曹操的軍隊正在砍瓜切菜般殺戮自己帶出來的十萬精兵。

他的心迅速墮向無底深淵,只覺得所有的希冀,恩怨、天下、皇位……以可感知的速度逃離軀體,並且還把生命力也帶走了。

十年前首倡義舉,作為盟主統率十一路諸侯討伐董卓,四方英雄望風歸附。這些年雄踞北地,手握四州,兵多糧廣,文臣武將濟濟一堂,實力冠絕天下諸侯。我怎麼會一敗塗地到這個地步!

拒絕了那麼多的機會,不一敗塗地還有天理嗎!

當初漢獻帝被軍閥們當成玩具爭來搶去,謀士沮授給袁紹獻策:“現在去接皇帝,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既佔了大義,又正是時機。錯過機會,別人將捷足先登。”

袁紹不聽。

天時地利人和都給你,也架不住你固執

有個上級在身邊多礙事,我比較任性。

曹操則聽從謀士毛玠的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把漢獻帝接到了許縣,對包括袁紹在內的各地諸侯指手畫腳。

於是袁紹後悔了,派人去跟曹操打個商量,能不能讓皇帝搬家到靠近我方的甄城,那裡的環境更優越。

這個侮辱對手智商的提議理所當然遭到拒絕,謀士田豐便說:“軟的不行來硬的,發兵攻打許縣吧,一定要把皇帝奪到手,否則將來後悔就晚了。”

袁紹不聽。

想得到天大的好處,就派個使者動動嘴皮。出點差旅費可以,動刀兵免談。身處亂世,他的單純肯定讓曹操笑出了聲。

袁紹覺得自己不是單純,而是聰明。他專挑軟柿子捏,去收拾北方的敵人公孫瓚,那個挖了很多坑把自己圍起來的膽小鬼。(事見本號歷史文章“ ”)

公孫瓚被消滅後,南面最大的敵人又露出了破綻。劉備斬殺徐州刺史,舉兵反叛,曹操不得不親自率兵前往征討,許縣大本營空虛。

田豐足智多謀,哪裡會忽視這個天賜良機,急急忙忙跑來鼓動:“能與主公爭奪天下的,只有曹操。如今他進攻劉備,短時間難以分出勝負。我們出兵襲擊他的後方,可以一戰而定。用兵要看準機會,現在正當其時!”巴拉巴拉一通說,按捺不住一肚子的喜悅。

袁紹不聽。

我的小兒子生病呢,沒心情。

What!!!目瞪口呆的田豐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主公您並不是只有一個兒子,大局為重啊。

別說了,腦袋瓜子疼。

田豐失魂落魄地走出屋子,忍不住將柺杖在地上重重一頓:“咳,大事去矣!機會難得,卻因小兒生病坐失良機!”

這裡當斷不斷,那邊曹操自知危險,拼命作戰,終於大破劉備,生擒關羽。

劉備丟下老婆孩子投奔袁紹。此時袁紹心情大好,小兒子已經病癒,海內知名的劉皇叔肅立帳下,太順了。他神采奕奕,又想起奪取天下這檔子事了,下令南征曹操。

田豐認為戰機已失,反對出兵:“曹操已經大勝,沒了破綻。此人善於用兵,未可輕視,不如跟他耗著。主公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出奇兵騷擾,忽左忽右,使敵人疲於奔命。我們以逸待勞,不出三年就能勝券在握。如今把成敗繫於一戰,萬一有失,悔之莫及。”

臣是忠臣,計是好計。後來眼見袁軍大敗,曹操嘆息說:“如果田豐的計策得以施行,勝負就不可知了。”

袁紹不聽。

不但不聽,還嫌掃興,把田豐關起來。兵敗後又惱羞成怒,處死了這個讓曹操佩服的忠臣。

天時地利人和都給你,也架不住你固執

十萬袁軍大張旗鼓渡過黃河南下,與曹操決戰。與田豐一樣忠心耿耿並且深有謀略的沮授殫精竭慮,連連獻計,結果呢?

沮授勸說,顏良氣量狹小,即便驍勇也不可讓他獨自挑大樑。袁紹不聽。

結果顏良受命領軍,被曹操一戰擊潰,身首異處,嚴重地動搖了軍心。

沮授又說,曹軍勇猛,但是糧草不濟,急於決戰。我們應該打持久戰,耗死他們。袁紹不聽。

結果曹軍在斷糧前發動攻勢致勝。

沮授再建議,另派大將率一支奇兵,接應運糧部隊,防止曹軍抄掠。袁紹不聽。

結果曹操突襲袁軍屯糧地烏巢,苦戰得手,一把火燒光了糧草。

還有個謀士許攸,也向主公獻策,派兵奇襲曹操的大本營許縣,使其首尾不能相顧。袁紹不聽。

許攸不得志,一怒逃亡,去幫對方出謀劃策。

天時地利人和都給你,也架不住你固執

袁紹拒絕意見,一條道跑到黑,他的對手呢?

勝負未分之前,曹操兵寡糧少,苦苦支撐,曾萌生過退意。謀士荀彧說:“袁紹傾巢而出前來決戰,您以至弱對至強,若不取勝,大勢從此去矣。況且袁紹這個人,能網羅人才,卻不能人盡其用。您堅持下去,必有轉機。”

曹操從善如流,繼續咬緊牙關尋找戰機,並最終反擊成功。

一個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不聽良言;一個老謀深算,仍然虛心嘉納忠言。勝敗豈是偶然,荀彧就事先看明白了。

官渡之戰後,袁紹一蹶不振,不到兩年就在憂懼中病逝。據《獻帝春秋》的記載,他為政寬厚,深受治下百姓擁護。死訊傳出,黃河以北萬眾揮淚。

天時地利人和曾經都在袁紹一方,可惜他捂上耳朵,拒絕了一次又一次機會,把自己的好運消耗一空,直至毀滅。

天時地利人和都給你,也架不住你固執

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