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新加坡星耀樟宜机场Changi Jewel 幕后英雄—蔡耀忠

「大咖谈」新加坡星耀樟宜机场Changi Jewel 幕后英雄—蔡耀忠

(图/网络)

连续七年荣获“世界最佳机场”殊荣的新加坡樟宜机场内,去年多了个新地标,那就是上图中的星耀樟宜 Changi Jewel。高达40米的雨漩涡,无疑是 “星耀樟宜” 的一大亮点。在白天,雨漩涡使人们沉浸在日光下的水雾中;当夜幕降临,瀑布中一层一层的水幕将会成为屏幕,声光秀将投射在上面上演。

欣赏之余,很多人或许会想了解幕后的故事。今天,靠谱哥就邀请担任“星耀樟宜”建筑部设计施工总协调(Principal Architectural Coordinator)的蔡耀忠先生聊聊。

「大咖谈」新加坡星耀樟宜机场Changi Jewel 幕后英雄—蔡耀忠

(图/受访者提供)

越来越多人通过“星耀樟宜”认识您,可否请您谈谈您是如何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在这个项目中扮演的具体角色是什么?在这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做这个项目最大的成就感又是什么?

说来这是一种缘分。2015年,正当我重新转换跑道之际,我曾经服务过的本地老字号建筑工程公司和合私人有限公司(WOHHUP PTE PTD)标中了星耀樟宜的设计施工总承包。于是,我打了个电话给前上司,问他们的团队是否已经配备建筑部负责人。他没有直接回答我,说问一下大老板过5分钟给我回音。5分钟后,我接到他的电话,说老板欣然接受我重回公司并赋予我重任,担任建筑部设计施工总协调(Principal Architectural Coordinator)。

作为总协调,我要与国际总设计师(Moshi Safdie Architects)、本地设计公司技术协调。因为是设计兼施工(Design & Build),我们还必须负责设计深化和施工图的编制,负责整合所有分包和供应商,以确保施工图,工程进度和材料都能按时、保质、保量的交付施工。工程的位置和建筑独特造型加上世界第一的室内瀑布和室内森林的确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体会:设计,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态度,施工亦然!

所有的要素达到和谐均衡。这不只是一个外观的问题,而是产品和制度的实质,设计要敏锐深入,又要全面综合,它是一种复杂精细的工作;它是对技术、社会及经济需求、生物规律以及材料、形状、色彩、体积和空间心理影响的全面整合。

一个好作品的实现,除了建筑师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还涉及到政府主管部门、业主、施工方、监理等各方的精诚合作。

成就感:

从一个设计方案,模型真正完美地将它实施,所谓的落地,这个过程就像孕育一个孩子一样,经过漫长期待,历经艰辛,悉心照顾,最终公诸于世。所以她就像是我的孩子,为之骄傲!


您毕业自同济大学建筑系,又在年轻的时候获得过多项奖,您不遗憾自己没有参与到星耀樟宜的建筑设计过程吗?

虽然有点小遗憾没有参与到星耀樟宜的建筑前期概念设计,但我还是很幸运的参与到了施工阶段的具体设计。大家一直有一个误解,设计就是几条线,事实上行业人士都知道,设计是贯穿整个项目的。星耀的点点滴滴,一花一草一木,甚至一个普通的螺丝钉都是我们所有设计人员参与的成果。”

「大咖谈」新加坡星耀樟宜机场Changi Jewel 幕后英雄—蔡耀忠

蔡耀忠先生(左二)初来新加坡时,与建屋发展局的前同事合影。(受访者提供)


您在新加坡做过几家设计公司,感觉本地建筑偏西方还是东方?为什么中资企业难以设计主要、重要的大项目?

我在新加坡做过两家设计公司,HDB建屋发展局,第二家是P&T Architects巴马丹拿设计公司。新加坡的设计公司建筑风格偏东方,因为亚洲地区的文化多数是东方文化。但新加坡的建筑大多国际招标,所以建筑风格各异,百花齐放名家设计比比皆是。

中资企业虽然实力雄厚,但受东方文化影响,比较中规中矩,少了点创意,施工技术方面也较保守,精准度还不能跟一些先进的国家媲美。所以中标率相对低。而在住宅类建筑方面,如组屋、公寓在本地市场上占优势。


以您的看法,觉得中资建筑设计企业在新加坡和中国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各是什么?要如何改善?

公司品牌意识和企业文化是建筑市场中赢得标杆工程的关键。

公司的管理应当是系统,而不是人。

中资企业经济实力雄厚,人力资源、材料市场都比其它国家有优势,所以在新加坡建筑市场越来越有竞争力了,但一些地标性的建筑工程因为中资公在施工技术领域,精细化施工管理方面还逊色于几个发达国家,如日本,法国,新加坡,所以中标率比较低,如果这些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那么中资企业在未来的建筑市场一定会赢得业主的青睐。


您目前及接下来事业发展的重心是什么?

回首三十多年的设计施工经历,我积累了多个国家的施工经验,从不同的国际公司学习了他们的公司文化和管理系统. 我目前和接下来的日子准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个总结,把从工程中累计的经验和体会记录下来,跟同行们继续探讨,深化,也想把它分享给国内的同行,作为借鉴。新加坡的规划的前瞻性和建筑的世界性成为了世界各地游客的关注点,我希望能为中国的设计师和发展商更全面认识了解新加坡的起个桥梁作用,这也算是我学以致用,回馈社会的一个方式吧。我也能为本地和中国的客户提供专业的培训和专业技术咨询,包括室内设计。

好的,谢谢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