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引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二月二的龙里为什么没有狼?

李苦禅引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这句话到底出自何处,中国传统文化里狼的形象代表什么?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一、神话形象没有中国狼

最早的动物神话传说就是《山海经》,山海经里的带翅膀的精卫、青丘的九尾狐狸、蛇身人首、能发出牛声的巨蛇、甚至连犬类都有,各种动物林林总总的记载,可就是没有狼的故事。咱们古代就不像西方一样,比如罗马城的创建者幼儿时被遗弃,喝狼奶长大的,包括现在意大利 足球联赛罗马队的标志仍然是狼。

李苦禅引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二月二的龙里为什么没有狼?

为什么狼缺席了?古代的时候都喜欢把动物作为部落的图腾,神话传说中没有狼,可能是以狼做图腾的部落早早就被消灭掉了,随着文明的演进,在历史发展阶段中,狼的含义逐渐向负面变异。

二、中山狼的故事是讽刺墨家

李苦禅引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二月二的龙里为什么没有狼?

在咱们中华民族关于狼的神话故事,是很晚才出现的事情,有文字可查证且流传最广的就是明代的马中锡( 1446—1512)的《中山狼传》 。但是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却发生的很早,发生在三家分晋之前的春秋时期,而且讽刺了当时的显学——墨家的“兼爱”思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寓言故事的内容发生在公元前的春秋时代,且直接讽刺了当时墨子的"兼爱"思想。这个故事并不是作者完全凭空想出来的,有非常浓厚的民间传说色彩,应该是作者将流传很久的民间故事整理形成《中山狼传》。

三、忘恩负义的狼

人们熟悉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但故事前半段却不太重视,《中山狼传》开头就是很浓的暴力氛围,晋国的赵简子来势汹汹地在山上捕捉狼,故事的结尾是代表儒家的智慧老人和东郭先生共谋,并且让犹豫的东郭先生拿刀杀了狼。

李苦禅引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二月二的龙里为什么没有狼?

故事开始写的是赵简子山上打猎捕狼,原文是"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捷禽弛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 再看追击受伤的狼的气势:"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这分明是生动地描写了战争的场面。

四、龟与蛇的报恩

后来狼跑到东郭先生求救时说出来的理由简直比人类善良的多。对比以前人与动物的两个故事,一个是毛宝放龟而得渡,干宝的《搜神记》里面讲的故事毛宝在垂钓的时候钓到一只毛龟,他觉得毛龟有灵性就放了它,等到以后毛宝投江的时候,毛龟久了毛宝,毛宝站在龟背上顺利过江;另一个《淮南子》记载的随侯救蛇而获珍珠,随侯看见一条大蛇受伤,就为它医治敷药,后来这条蛇以一颗大珍珠作为报答。

狼所提到的两个故事,跟狼的知恩不图报反而加害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等于用甜言蜜语把人诓骗,然后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这就说明狼被人类赋予的秉性与知恩图报的蛇、乌龟完全是不一样的性格。


李苦禅引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二月二的龙里为什么没有狼?

五、化外之狼

即使联系到咱们汉民族的图腾龙来说,咱们对龙的崇拜意识,我们会有更深的感触。龙基本上是一个综合性意象,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态度,龙具有很多动物的特征,蛇身、鱼鳞、鹿角、凤爪等等,龙图腾在形成过程中逐渐融合多种动物图腾因素,但是狼一直被排斥于龙的形象之外,编写故事的时候狼作为有悖于人伦的异端形象就容易被接受。

李苦禅引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二月二的龙里为什么没有狼?

咱们可以回到当时的历史时代,众所周知晋国当时要面对西北的少数民族的侵犯,这种侵犯是长期的,直到三家分晋以后,赵国还出现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而西北游牧民族就有以狼为图腾的。

六、非我族类

故事的主旨也点明了东郭先生是墨家子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用自己的本事去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和平,比如咱上学学过的《公输》就记述了鲁人墨子出使楚国,用自己的智慧说服楚国工匠公输盘和楚国国王放弃意欲侵略宋国的企图。

本则寓言也就是在说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国和化外之地不必讲道义原则,因为化外之地根本没有传统的道德伦理。其实就是将赵简子、东郭先生和智慧老者化为一类人,而狼当做背信弃义的代表,人和狼是彻彻底底的两个世界,人有良知而狼没有良知。

整篇寓言是道德说教,是这篇传说寓意的观念基础,有一些华夷之辨的观念,曾国藩把西方国家不当做不通人情的“蛮夷”,而当做平等的人开诚布公来处理纠纷。曾国藩的西方平等观被同僚嘲笑,因为之前一直把西方当做蛮夷,站在这个伦理基础,便可以肆意的毁约、耍小聪明,以至于到清代晚期不只是国家信用受到质疑,反而中国的民族性被误解为喜欢赖账毁约的民族。盲目的自信之后反而会极度的自卑,所以要正视看清对方是不是中山狼。

七、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中山狼是咱们民族发明的代名词,专门指向人们所极度反感的阴毒险恶人物。在明人杂剧中就有康海《中山狼》,王九思《中山狼院本》,最有有名的就是曹雪芹《红楼梦》中那句"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的孙绍祖。

李苦禅引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二月二的龙里为什么没有狼?

孙家祖上是行武出身,与宁荣两府原有世交之谊,孙绍祖虽为一个武夫,但是善于应酬权变,穷奢极欲,自娶得贾家的迎春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劣性不改,沉溺酒色,把家中的丫鬟女仆几乎淫遍,极度挥霍家里的钱财,迎春被他百般虐待,最后致死。他已成为中国人人皆知的最无耻的人物原型。

总结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人的特定文化价值观和情感的介入,动物世界开始分裂了,有的动物是代表着善良、吉祥的,而有的动物就是为非作歹、充满罪恶的代名词。不幸的是,狼很早就被归入到了后一世界,看看成语就行了,狼子野心、狼狈为奸、声名狼藉、引狼入室、鬼哭狼嚎、豺狼当道、狼奔豕突等等,关于狼的成语就没有正面的。以咱们中国而言,这就是一种敌我亲仇意识,不仅来自于中山狼忘恩负义负面形象的反感,还有对比白蛇传、龟、蚂蚁等等报恩的故事。寓言就是给我们讲故事对于绝非善类的中山狼,不能以人的共情去帮助、去伸以援手,对于没有道义的人不能妇人之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