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拿盧曼的理論做經驗研究嗎?

有人拿盧曼的理論做經驗研究嗎?

盧曼是著名寫 “天書” 的社會理論家,生前主要擔任比勒費爾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寫過一堆讓人看不懂的書,比如:《社會的社會》、《社會分化》、《社會的 XX(法律、經濟……),更講一些大家聽不懂的概念,比如:自創生(黑人臉!)、複雜性、溝通、分化、二階觀察……。

有人拿卢曼的理论做经验研究吗?

在著名的學者信息與文獻共享網站 researchgate.net,來自加拿大布洛克大學(Brock University),專注青年與兒童研究的 Richard Mitchell 教授,分享了他在《定性社會學評論》(Qualitative Sociology Review)上發表的論文《紮根理論和自創生社會系統能夠在方法論兼容嗎?》(Grounded Theory and Autopoietic Social Systems: Are They Methodologically Compatible?),順便提出一個問題:

Are there any applied researchers utilizing Niklas Luhmann's autopoietic theory to collect and/or analyze their data?有人用盧曼的自創生理論,用於收集與分析他們的數據嗎?

有人拿卢曼的理论做经验研究吗?

有一些學者在線回覆了 Richard Mitchell 教授,指出以下領域都有用盧曼的理論:

  • 組織管理

  • 移民研究

  • 教育研究

  • 法律研究

  • 運動研究


有人拿卢曼的理论做经验研究吗?

來自漢堡聯邦國防軍大學 (Helmut Schmidt University),分享了他從組織社會學(尤其是應急管理)角度運用盧曼的系統理論的研究:

Grothe-Hammer, M. (2019). Organization without actorhood: Exploring a neglected phenomenon.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37(3), 325-338.

Grothe-Hammer, M., & Berthod, O. (2017). The programming of decisions for disaster and emergency response: A Luhmannian approach. Current Sociology, 65(5), 735-755.

Grothe-Hammer, M. (2017). Preparing for the Field by Topics: A Systems Theory inspired Strategy for Improving Social Access.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34(1), 41-50.

有人拿卢曼的理论做经验研究吗?

來自雅典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thens)的運動科學 / 社會學教授 Nikolaos Patsantaras,主要從事奧林匹林研究(和性別等交叉),也一直運用盧曼的理論。

在城市 / 公共管理領域,來自澳大利亞的一位新晉博士生 Toni Darbas 指出,自己用盧曼來寫博士論文,還有發表,與交易成本、有限理性理論進行對話。

I used Luhmann analytically in my PhD (UNSW, Australia) and more cursively in a postscript to that work - Reflexive Governance in Urban Catchments: a case of deliberative truncation (2008)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40(6). I guess my work is Habermasian - but I used Luhmann to think about the transaction costs, and SSK to think about the bounded rationality, involved in democratic deliberation.

還有一位巴西學者,和 Richard Mitchell 交流起來:是否有可能:提出《集體行動的困境》的奧斯特羅姆(Ostrom)和盧曼之間有什麼樣思想交流?

因為奧斯特羅姆在八十年代初在比勒費爾德大學訪學過過兩次,跟該校 Reihhard Selten、數學家兼生物學家 Franjo Weissing 一起研究博弈論。

還有哪些學者拿盧曼做經驗研究呢?

移民研究和盧曼:Michael Bommes

教育研究和盧曼:ThomasPfeffer and Rudolf Stichweh

環境研究和盧曼:Kristof van Assche and Joren Jacobs

法律研究和盧曼:Alfons Bora and Fran Osrecki

臺灣社會學界,作為盧曼的再傳弟子的阮曉眉老師(也是我的論文口試老師~)和湯志傑者,也都用盧曼做經驗研究,如:

阮曉眉,2012,功能分化社會的涵括與排除機制 : 以臺灣「外籍新娘」為例 ,社會分析。

湯志傑,2007,〈勢不可免的衝突:從結構/過程的辯證看美麗島事件之發生〉,《臺灣社會學》,第13期,頁71-128。

湯志傑,2001,〈從聚落到城邦—從系統分化的觀點重構上古社會結構轉變的嘗試〉,《新史學》,第12期,頁1-52。

不過,最後 Richard Mitchell 教授說了自己的忠告:Hardcore Luhmannians eat their young so watch out - they can be quite vicious like the one who first reviewed my work.

(Sociological 理論大缸第 401 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