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北京女,剛離職,發現現在都要35歲以下,而且裁人也是優先35歲以上,為什麼?

北京雪兒生活信息


一,有些職業本身就是青春行業,年齡大了,勢必就會淘汰。

二,有些職業卻是越老越吃香,如醫生。

三,年齡大了,思維活躍度極低了,創新能力降低了。

四,年齡大了,生存動能也降低了,就是沒那麼拼了。

五,年齡大了,更注重個人保養了,加班次數變少了。

六,年齡大了,競爭力下降了。

七,年齡大了,只想享受了,吃苦精神差了。


黑狗5821


在職場上,確實有這樣的情況。一個朋友也是類似的情況,去年公司人員調整,直接把她給優化了,給了些補償,但在接下來的求職中,收到的簡歷大多以合夥方式居多,也就是大家一起去談項目,收到錢了分成,沒有業績就沒有工資。

很多人可能聽過這樣的例子:25歲,主管,28歲,經理,32歲,總監,35歲,保險銷售員。聽起來像個笑話,但卻是個很殘酷的現實。這個年紀給的工資高了,公司覺得虧,給的低了,員工不高興。而且新員工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談理想,聊未來,而對35歲的員工來說,聊點什麼呢?人文關懷,靈活上下班,方便照顧孩子?

經驗在這個時候並不佔優勢,而一個人如果做的太久了,那這塊的工作別人接手起來也很費勁,對於公司來說,是個潛在的風險。所以,還是多用年輕人為主。

這確實造成了很多35歲以上的求職者求職難的問題。

當然,有人說,很多都是越老越吃香的工作,比如老師,比如財務。但對於銷售,行政,或者人力來說,包括設計,等等,可能真的不是優勢了。

這就體現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給自己及時充電,讓自己永遠有競爭力,無論是給別人打工,還是自己創業都是可行的,決定權在自己手裡才是關鍵。


悠悠媽的快樂生活


大家有沒有注意,很多招聘信息裡面,都寫著:年齡35歲以下;連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的最低年齡限制都是35歲。

既然各行業都是這樣設定的遊戲規則,那麼,35歲是不是一個職業的分水嶺呢?

來看看我們公司35歲上下兩層的人,是怎麼樣一個狀態:

進入公司已經快一年了,之前在上海一家塗料企業工作,回到這個小縣城,進入了當地一家“頭部”的粉末生產企業,裡面職工大概300人。上次公司旅遊,由於要買旅遊保險,填寫員工身份證,我就統計了一下公司的年齡層段:22~35歲,30人,35~55歲,260人,剩下有幾位德高望重的工程師。

1、22~35歲的同事,和他們溝通很輕鬆,很容易在某件工作上的達成共識;對新事物接受的程度相對較開放,和他們提一些新的改進意見,這個年齡段的領導相對容易接受;在工作上,乾的也很得勁,他們很多人把這份工作當成了使命,在負責的方面不斷成長;

2、而35~55歲這個年齡段的同事,他們天天簡單的重複著一個工作,僅僅是一個工作而已;他們情願一天坐在辦公室,也不願意去幫助其他同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不願意繼續學習,及時給他們提供學習資料、手把手的教他們,他們都顯得很不耐煩;他們似乎就開始過上了退休一樣的生活,有一種反正上了班,老闆會給錢給我們。他們只是把這份工作,當成一份差事,混吃等下班。

3、兩個年齡段的人,因為在生活、閱歷以及思維方式上面相差很大,導致兩種人的工作質量相差甚遠,精神面貌也很不一樣。而35歲以上的用人成本相對35以下的成本相對較高,其為公司貢獻的增量相對較小。

然而,這也不是絕對的。有本事的人,到哪裡都有飯碗。要抓住每一個機會,來展示自己的能耐,如果你是美酒,就盡情去推銷自己吧。


筱羽同學


這是現實,企業都不要年齡太大的。35歲是一個坎,很多人都被這個坎攔了下來。你是女的還好,可以帶個孩子做個自媒體還能掙點零花錢。要是男的,就慘了。沒有特別本事,公司首先裁的就是不重要的崗位額。

對於30歲以上的人,給予建議:

1、修煉一二項專業技能。各行各業不一樣,找你熟悉的行業。

2、提升一下學歷,40歲前至少拿到本科學歷。50多歲再考學歷沒有意義了。

3、積累多元化知識,就是其他行業知識。為啥搞這個呢,就是增長見識,讓自己發現一下掙大錢的機會。

4、結交一些朋友,方便獲得一些資源。

5、40歲之前一定要有家庭。趁自己年輕力強早點一家,這樣可以安心發展自己,發展事業。家庭是個人支柱,力量的源頭。


魯雷


從我過往13年的職場經歷來看,我覺得當下就業難,關鍵於:“職業特性”。

當下大齡女性就業愈發困難,尤其是35歲以上企業漸漸增加了門檻,雖出具了相關條款,但是就業人數依舊供過於求,從近幾年的就業趨勢來看,我覺得源於以下幾點:

1.大齡女性再就業人數增長較快,就業門檻加大:

35歲以上大部分女性再就業人數數量飛速增長,加之一部分寶媽孩子長大後,也紛紛出來再就業,由於能力差異,但是因為有所斷層,對能力要求較高,就業門檻漸漸加大。

2.大齡女性再就業有所資歷,對薪水有所要求,陷進高不成低不就狀態。

很多將近40歲女性想要再就業,因為本身經驗資深,大部分對薪水要求較高,但是企業對某些職位設定了門檻,同時執行力等層面會有更多顧慮,漸漸會陷進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

但是是否大齡女性再就業,就喪失了競爭力呢?結果是錯誤的,除了本身想要追求安逸的除外,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1.盤點自身能力,挖掘核心優勢:

題主今年39歲,想必有16年的職業經歷,盤點哪些能力可以獨立出來,並且可以優勢發揮最大化,打個比方,財務人員,有的是數據分析能力很強,可以嘗試財務分析領域,有的是表格能力很強,可以嘗試EXCEL培訓領域,等等,去拆借過往的職業經歷,挖掘適合自身的優勢。

2.整合內在資源,實現自就業

盤點身邊哪些人員是可以實現自就業的渠道,身邊朋友,合作伙伴等等,是否足夠成熟,實力是否足夠紮實,等時機成熟後,可以考慮自就業。

3.持續學習,增強競爭力

此點非常關鍵,後續是持續學習,提升自身競爭力,因為市場變化多端,依據變化,微調發展的方向。

總之,39歲就業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長什麼,所以提前找好退路,未雨綢繆,未來才會發展更好。

作者簡介:趙默,公眾號:xinguanjiash,前500強公司十年HRD,資深職業瓶頸導師,BBC職業規劃教練,企業瓶頸賦能教練,NLP執行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用文字和聲音的力量幫助職場人士突破自我設限,找回自我,尋找職業新可能。

原創不易,歡迎私信給我留言你的職業困惑,或點贊,轉發,【關注我】 ,查閱更多的原創乾貨回答和文章!


職業瓶頸導師趙默


我的回答最專業

不是你不優秀,而是你的優秀企業不需要。

第一,你35歲以後,你有工作經驗,還有頭腦,你要求自然是高,給你支付的工資也遠超過年輕人,所以只有當老闆面臨重大決策和方向時,他才願意花重金請掌舵的,目的就是快速進入市場,快速降低風險。這時你的經驗才是最寶貴的。

第二,可是當企業步入正軌,不存在巨大風險時,那廉價勞動力才是資本家需要的,也就是企業會一直裁員,裁掉工資高的,同時也再招聘,工資低的。形成動態降低成本的目的。

第三,什麼是管理?就是少花錢多辦事,特別是對於已經上軌道的公司,就不需要工作經驗,只需要能吃苦,能加班的,最好沒家庭,沒子女的。社會責任不是企業責任。

第四,目前最功利,最不講人情的,就是It行業,不斷裁員,僱人。那是因為不斷有新項目上線,需要經驗,等上軌道了,就有裁員換新人。


Euler大於Gauss


沒有為什麼,就是因為你太貴了!

1、年近40,我們的精力有限了,不可能像年輕時全力以赴的面對工作,你要面對老去的父母,年幼的孩子!

2、我們到了這個歲數,如何還沒有升到公司高層,成為不可缺少的階段,公司會認為江郎才盡,沒有上升空間了!也就沒有利用價值了!

3、我們的成本太高了,工資成本有點高,福利待遇不能少,後面有那麼多質優價廉的後浪,我們只能被拍在了沙灘上!

綜上所述,我們到了尷尬的人生階段,需要仔細想想未來了!


北京閒人2015


三十五以下的一般都是結婚沒多久有孩子還要還貸款所以好捏古,四十以上的人也滑了,有些單位領導還沒有到四十容易出現倚老賣老,另外歲數大了不能996還容易有各種各樣的家務事,所以單位人事要把潛在風險考慮進去,如果大一點的單位三十七八了還不是中層,又沒有特別技術,在今後一段時間很可能會社會邊緣化或者是去底層服務崗位,總之就是不能按照以前老觀念去考慮了,我也帝都的,年齡和你相仿,為了抱住媳婦兒的事業單位只能我在家全職奶爸,希望娃上幼兒園以後我還能找到工作,不容易啊,共勉吧!


安德魯格格貓


1、成年人年齡越大,處理職場工作的精力也會慢慢衰減,代替精力的是父母養老、子女升學考試等等在生活裡付出的精力體力勞累;在一個行業裡深耕多年 ,3年入行5年懂行,工齡7年以上的也就真的沒有任何適應改變利於行業發展的見地和思維優化了,俗話說“閉著眼都能幹”,這是中級以下職員的普遍現象,而工作紀年往往到這個節點,常常也是年齡在35歲以上的中青年;所以風波一來,率先裁汰。

2、招聘入職的,也絕對不會關照這批中青年職場“高參”,經驗可以複製是這兩年HR深深認知的強化標準,只要聽話懂事任勞任怨的年輕人、大學生,才是勞動價值剩餘最大化利用的變現途徑,這是職場招聘的普遍現狀;而與之對應的,是職場行業那些中級以上的leader們要麼是銳意圖謀、嚮往A股,要麼優化邊緣、直搗黃龍,還有邊界感堅猂、突出重圍企圖跨界的精英。

3、如果在40歲上下的年紀離職了,真的不要延續太長時間的天塌地陷的錯覺或挫敗情緒。先計算實際問題:社保上滿15年了嗎,沒上滿還需要繼續繳多少個月,我需要找什麼樣的工作幹多久,把這個社保續滿;算算家庭整體結構的總儲蓄有多少,需要什麼來繼續儲蓄,如果不靠工資,我要去幹什麼怎麼幹,只有每個中年人都有自己的“心法”才會有40歲以後對抗生活的算法。


喔克拉哇優


因為企業負擔重,員工到手一萬,企業要花一萬五。所以現在兩個人的活一個人幹,需要能加班的,最好沒有孩子和父母需要照顧的,因此,30歲以內是最好的選擇。另外,年輕人初入職場,工作經驗少,對自身利益的保護意識淡泊,好騙好忽悠,所以25歲以內是上上之選。再有,國人沒有匠人精神,不需要精益求精、穩紮穩打,所以35歲以上,上有老下有小、做事沉穩、自我保護意識強的,尤其是35以上的人都不需要。漢朝天天打仗稅率7%,明初朱元璋三十稅一等於3.3%,最黑暗的明末15%,清朝非我族類7%,不知如今應該算多少。24畢業,35失業,65退休,這整整的三十年我們面向西北張開嘴,不知道會不會收個“喝風稅”。[淚奔]願祖國繁榮昌盛,早日戰勝美帝經濟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