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应用正加速完善,强生、美敦力竞争激烈

2020年2月3日,美国首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由医生坐在病房外操作的配有摄像头、麦克风和听诊器等功能的机器人,充当了治疗他的主力。

2月6日,京东物流智能配送机器人上路,完成了给医院无人配送的第一单。2月7日,中国移动联合产业链推出的5G医用测温巡逻机器人进行巡逻测温。

2020年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医护人员短缺问题严峻,智能配送、医疗监控、消毒运输等一大批机器人冲上防疫前线,成为人类的好帮手。2003年SARS疫情使得政府在医疗政策上进行较大的改革,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全民医保等制度;此次武汉疫情表明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发展仍有较大空间,在人工智能与5G商用元年,利用5G、AI等技术实现智能医疗可期,我国医疗机器人企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主要分布于一线城市,未来将不断扩展。

国 内


医疗机器人应用正加速完善,强生、美敦力竞争激烈


  医疗机器人种类丰富,医疗机器人企业主要分布于一线城市

  我国医疗机器人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康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非治疗服务机器人以及其他机器人等。其中康复机器人占主要比重,比例达到42%,其次为辅助机器人,占比为17%,手术机器人占比16%,非治疗服务机器人占比8%。

医疗机器人应用正加速完善,强生、美敦力竞争激烈

  在医疗机器人企业分布方面,我国医疗机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江苏等城市,企业数量达到总数的一半以上,为44家;北京、深圳、上海三个一线城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实力最为雄厚,分布于北京的医疗机器人数量最多,达到12家,其次为深圳,数量达到10家。上海为9家,主要原因在于一线城市医疗设备领域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丰富的市场渠道。


世 界


而放眼世界,目前为止,美敦力(MDT.US)、强生(JNJ.US)、西门子医疗、史赛克(SYK.US)、捷迈邦美等公司的手术机器人系统正处于研发或商业化的不同阶段;美敦力、强生、西门子医疗、史赛克四家医疗器械巨头更是在2019年纷纷进行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收购,合计斥资67亿美元。

  软组织机器人:美敦力与Intuitive正面交锋

  自从FDA批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专利以来,达芬奇垄断手术机器人市场已20年,至今无人出其左右,被看做医疗器械产业界的“神话”。

  达芬奇所属企业Intuitive Surgical 靠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一单品,实现了股价从9美元到600美元的飞跃,资本回报率年均超过40%。

  在2019年,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总数激增18%,全球达到近123万例手术。

医疗机器人应用正加速完善,强生、美敦力竞争激烈

达芬奇机器人


  骨科手术机器人:史赛克VS捷迈邦美VS强生

  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竞争也不容小觑。


  史赛克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遥遥领先。史赛克于2017年在美国推出了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Mako系统。现在,市场对Mako机器人的需求正在推动史赛克膝关节设备的市场份额增长。

医疗机器人应用正加速完善,强生、美敦力竞争激烈


  2019年Q4,Mako系统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强劲的表现,包括髋关节和部分膝关节置换在内的机器人手术增加了50%。

  史赛克CEO Kevin Lobo表示,公司计划在2020年第二季度推出更“用户友好”的髋关节应用软件升级。


  强生:VELYS


  强生也计划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骨科领域,将推出便携式低成本数字手术系统VELYS。

  强生 CEO Alex Gorsky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20年中期提交该设备的监管申请。最终,强生希望将这项技术整合到一个机器人平台上。2018年强生收购外科手术软件技术开发商Orthotaxy,为这种整合提供了支持。

  “我们的目标是将一种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推向市场,这是整个骨科平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强生医疗骨科事业部集团主席Ciro Rӧmer表示。

 


  肺癌领域备受关注

  2019年2月,强生以34亿美元收购了外科手术机器人公司Auris Health,从而获得了名为Monarch的机器人内窥镜平台,用于肺癌诊断和治疗。

  手术机器人巨头Intuitive Surgical 也希望利用其技术来解决更广泛的疾病,包括肺癌。

  据了解,Intuitive Surgical 正在研究一种机器人手术方法——利用其离子平台,通过病人的口腔对可疑结节进行肺活检。

  同时,Intuitive Surgical 正在进行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对肺癌患者进行肺叶切除术的专项研究。


  随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第一批专利保护到期,多家医械巨头出手布局手术机器人市场——不仅意图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面交锋,也期望通过在创新领域的应用弯道超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