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竹:災年憶往事

一場史無前例的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肆虐著大地。

災難來了,為防疫情傳播,人們宅在家裡,喝茶、看書、看電視、玩手機,享受著生活的樂趣,沒有災年的愁緒,半個多世紀前的歷史災難,對於現代無憂無慮、美滿幸福的人們來說,似乎成為了遙遠的記憶。

李清竹:災年憶往事

坐在家裡,我想起了去世多年的奶奶,她老人家若在世一定會說:人傳人,災難又來了,老天要收人羅!。我的記憶裡,小時候最喜歡聽奶奶講的是那些傳染大家病,人們逃荒要飯的災年往事。

自然災害是人類無法避免的困難,在嵩縣歷史上天災人禍眾多,每次都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毀滅性的破壞,其中最嚴重的是清光緒三年大旱,奶奶講:聽上輩人說,當時的人們 “食榆皮、草根、雁糞、土塊”、“樹皮草根、剝掘殆盡”、“剝木皮,搗石為面” “用榆皮以餬口、食麻餅以充腸,雞犬殺而不留,牛羊食之淨盡”、 “餓莩遍地”。

李清竹:災年憶往事

也許是經歷的災難太多,奶奶一輩子節儉,平時生活粗茶淡飯,缺油少鹽,特愛吃柿糠饃——就是把磨面過蘿後的麥糠和柿子糝和在一起,做成面饃,粗糙又耐飢。前些時候,我在報上看過一篇講養生的文章說:麥子的大部分營養都在麩皮上,建議人們少吃精粉,多吃麩皮面。讀完了全文,又讓我想起了奶奶,她老人家能活到96歲高壽,生活中常食的就是這些能餬口的粗麥子面,老玉米,柿子,棗之類的雜糧。奶奶不懂得養生,因為家裡每年秋季能收回10多擔柿子和桫梨,一大缸的核桃,滿滿的兩大籃子紅棗,還有許多的老玉米,幹豆角,倭瓜片,蘿蔔乾,幹野菜。那個時候,這些都是農家一年四季的主要糧食。聽奶奶說,小時候有一年天旱絕收,大災之年,一家人就是靠這些柿子,桫梨,棗和雜糧度過了災荒。南山有一家親戚,當家的人很會過日子,平日全家生活儉省,積有存糧,逢災度日,全家未逃荒,沒餓死一人,也熬過災年。

從此,每到秋季,奶奶就到坡上掐野菜,張羅著全家人摘柿子,曬核桃,晾棗貯備起來防災年。奶奶常說:吃不窮,穿不窮,不會打算一世窮。現在雖說日子好了,吃穿不愁,人們還是要常節儉,防災備難。

如今,政通人和,國泰民安,家家吃穿不愁,生活沒有節儉,隨意浪費糧食,君不見酒店飯菜被扔掉,拋撒米麵到處可見,豈不知“一米度三荒,糧比金子貴”還是一幅對聯寫的好:“家富常備千石谷,德高珍惜一粒糧”。保護生存環境,愛護野生動物,它們是人類的朋友,不能為一時之利,破壞環境,殆害子孫後代,以史為鑑,愛護自己的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