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不得不看的“家”太真實

巴金的《家》是巴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他是在1931年作為激流三部曲之一寫成的,所以最初發表的時候用了《激流》的名字,他這本小說花的時間並不多。家裡面不一定有巴金,可是書中那些人物卻都是巴金,愛過恨過,許多場面也是作者親身經歷過的吧。巴金在寫家的時候,彷彿跟這些人一塊兒受苦,跟一些人一塊兒在魔爪下面掙扎,他陪著那些可愛的生命歡笑,也陪著他們哭。

現在在20多年以後,在不合理的制度已經消滅了的,今天重讀這篇小說還是很激動的說,裡面的個人愛憎實在太深了


中國人不得不看的“家”太真實

《家》不是最成功的作品,但它至少告訴了我們一件事,青春是美麗的東西,我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我們鼓舞的源泉!

《家》給讀者展開的是過去幾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圖畫,自然這裡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我們可以看見那一股又愛與恨,歡樂與受苦所構成的生活,疫情期間我們在家,看一看這些人的愛與恨,歡樂與受苦,巴金說他不是一個說教者,也不能明確地指出一條路來,但是讀者我們自己可以在裡面去找他,魯迅說過路本沒有,因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條路,又有人說路是有的,正因為有了路才有許多人走誰是誰非,不想判斷我們還年輕,我們還要活下去,我們還要征服生活,我們還要戰勝一以前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他把我們帶到什麼地方去。

幾年前我流著淚讀完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曾經在扉頁上寫了一句話,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悲劇,事實並不是這樣,生活並不是悲劇,它是一場搏鬥,我們生活來做什麼,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要有著生命,羅曼羅蘭的回答是“為的是來征服它",我認為他說的不錯,我們有生命以來在這個世界上僅僅經歷了幾十個寒暑,但是在這短短的幾十年不是白白度過的,在這期間我們也看到了不少的東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圍是無邊的黑暗,但我們並不孤獨並不絕望,不論我在什麼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盪,不得不感慨祖國的強大,舊的制度已經過去,新的制度已經到來。中國已經不是讓人任人宰割的國家了。


中國人不得不看的“家”太真實

正是因為有這樣強盛的國家,我們才能一同抗疫。我們炎黃子孫,我們還年輕,我們還要征服生活,我們知道生活的激流不會停止,在黨和國家的船上,衝鋒陷陣,我們一定可以戰勝病魔!

閱讀《家》,讓在家的生活更有滋味,更溫暖,與親人更靠近,珍惜相處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