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产权的房子,你究竟能住到第几年?

有两个契机促使我敲下今天这篇文章。

其一,吃饭时候和母亲大人闲聊,猛然间发现我记忆里破旧不堪的娘家家属院,原来才“芳龄二八”——尚不足20年房龄,已经被纳入衡水老旧小区改造的范畴,重新做保温、做外立面。

其二,由于土地审批的问题,衡水出现越来越多40年产权的建筑,而刨除诸如税点、水电、落户等实际问题,很多购房者其实问的最多的是:土地到期之后如何续费....

Emmm....这位亲,从本心讲,我真真不觉得你有大概率会住一个“商品房”住到40年之久。

70年产权的房子,你究竟能住到第几年?

——我是正文分割线——

这就回到我们标题里的疑问。

房子从拿地开始计算土地年限,长的70年,短的40年,你觉得可以撑多少年?

70,50,30?

都不是,大部分撑不过20年。

当然,这个撑并不是指房子坍塌,而是你的居住体验会下降到一个你所不能接受的程度,拿我们旧小区的家属院举例,在建造之初,其实它符合当时绝大部分普通小区的标准:

传统老式6+1;

没电梯(这个我就受不了);

没物业(但是有一个看门大爷收垃圾管理费清理垃圾);

没有门禁,楼道里小广告层出不穷;

基本0绿化,连根草都没有;

没有人车分流,狭窄的院子里见缝插针的堆满车;

这种小区在目前衡水二手房市场上的价格大约是6000-7000元/平,但居住体验完全比不上新小区的同等价位。

有人说,这些还是问题?找家物业公司啊!至于电梯问题,老旧小区不是可以在外面加设电梯吗?

这是局外人说的话,如果你现在身处20年以上的小区中,你完全不会这么说,毫不夸张地讲,90%的老旧小区都无法解决这样的事情。

——1——

衡水从2011年开始城市改造,大批城中村蜕变成“回迁户”,大批沿街6+1家属院蜿蜒成牛皮癣,紧贴在高楼大厦脚下,成为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这些新兴高层住宅区,当然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可以借助社区优势,做一个大型的广场、喷泉夜景、儿童游乐场等等。

但是问题也同样出现了,物业是否有能力将最初的样貌维持下去?

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

现在买房的时候,大部分购房者已经将物业水平纳入自己购房的重要考量标准,诸如泰华物业、天正物业等衡水一批本土优质物业,也慢慢积累起自己的口碑。

但是高层因为人口密度大,公共空间和设施使用率高,会致使整个社区的折旧率加速。加之目前衡水大部分物业公司是依托于房企的子产业,它的母公司能否坚持70年都是未知数,物业又能把优质的服务维持多少年?

我所知道的案例,衡水之前有个刚需小区打造的美轮美奂人工湖,因为换水以及清理成本巨大,多年无人维护,早已不复当年刚交房时的美景。

大部分小区都在以此恶性循环走向绝境。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2——

那么按照如此“悲观论调”,我是不是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当然还是有一些攻克的方法。

首先第一条,买房的时候对物业要心知肚明。询问开发商物业管理水平,查询物业资质。

如果买新房,最好这个开发商有已经交房入住的小区做范本,才相对靠谱。那种一半已经交房一半还在盖着的房子,物业是否会长期坚持好下去并不确定——你不知道他们现在的好物业是服务于业主还是服务于卖房子。

如果买二手房,先观察小区环境。如果看到小区里垃圾满地,小广告贴满楼道,这种小区不要碰。

至于是不是一定要选物业费贵的,就目前衡水市场来说,真的不一定。

如上文所说,衡水大部分物业公司是依托于房企的子产业,也就是相当一部分小区不靠物业费本身来存活,甚至有些好物业目前是开发商贴钱去补助。这种情况下,靠物业费来判断好坏就不是那么靠谱了。

比较靠谱的方式还是查一查物业资质,基本上一级、二级物业都能满足我们基础的小区服务。

当然,贵也是有贵的道理。

如果你想享受出门有人给敬礼,每个楼梯间站着一个英国伦敦腔管家的高级服务,物业费大概率也会符合他的服务质量。

相较于物业费,还有另一个隐藏的元素很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社区的人文素质。

非!常!重!要!

这并不是搞区域歧视或者职业歧视,但是不可否认,孟母三迁的案例告诉我们,在对待公共空间和设施的管理层面,高素质的住户更有自我约束力和凝聚力。

比如同样是回迁房。

大部分商品房的住户可能并不想和农村回迁户比邻而居,而如果这批回迁是教育局的单位回迁,则大概率不会被抵触。

这种选择趋势有个很俗又很高雅的名称叫做“圈层”。

最后,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买小开发商建的住宅区,而尽量去选择品牌开发商的楼盘。

小区运营需要成熟的建设体系和运营规则,包括物业团队的引入建设也要较强的资金品牌实力,这一切都注定大部分小型开发商无法驾驭。

回头看一看衡水城市改造期间一大批本土小开发商建造的小区,大部分都面临物业管理混乱、小区环境差的问题。

你满意你目前小区的物业吗?

欢迎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