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老是任性,该怎么去教育?

真真育儿


我们家也有2个宝宝,二宝刚好三岁,大宝七岁多,分享下我的建议,希望对你有用。

1.大宝其实是二宝的榜样,平时多注意培养大宝的情商。

2.告诉大宝他是小大人,要照顾好弟弟或妹妹,让大宝有责任感。

3.发生冲突时,不要一味地责怪大宝。谁有问题就向对方道歉。道歉后俩人好得跟事没发生一样(我们家的就是)

4.我从宝宝会说话走路以后就一直说,我是他们的妈妈,也是他们的朋友,大宝有什么心事都愿意跟我分享,但是不愿意跟粑粑说。


清风柳絮321


我觉得孩子的任性是惯出来的,或者遗传基因!如何改掉这个毛病,这就需要宝妈的耐心了,为啥不说宝爸,因为宝爸没有宝妈有耐心,同时最好远离爷爷奶奶等长辈。无论他怎么任性,把他丢在一个房间内不管他,等他哭够了,没那么大的气性了再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同时也要向孩子道歉,因为我们不管他,也要让他学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说白了就是将心比心!

我家女儿会老家住了几天,有一段时间也很任性,闹的时候哭的时候我就说她,你越哭越闹越不管你,有什么事好好说,闹也没用!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5次左右,后来她就再也不闹了,心眼也多了点,比如买东西,对她不好的我不会买,想吃糖了,我会说要不买水果吧,又甜又美容,她就会同意,慢慢的她就找她爸买东西吃不告诉我。[捂脸][捂脸]

去超市买玩具,我会说家里玩具有很多,妈妈在你生日的时候送给你,这样你每年都会收到玩具,你表现好了妈妈还会给你买好吃的等等,实在想买了,我就说妈妈在网上给你买,又便宜花样也很多。现在我家孩子喜欢什么都会说妈妈给我在网上买这个那个,其实她就是一头热想买,买了也许就玩一次,再也不碰,真的喜欢了才会买!



弹琴笑人生


爸爸妈妈可以用以下几个小办法: 1.转移注意力:在孩子任性发脾气时,家长也可以说:“你听,那边是什么声音,快去看看。”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以摆脱眼前的困境。 2.暂时回避:有时让孩子先哭闹一会也好,就当做呼吸操和运动体操,它既可以增加肺活量,又可增加血液循环,还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孩子的生长和发育。其实,大哭大闹往往是3岁左右孩子逼迫大人“就范”的主要手段。如果孩子一哭,就无条件地满足他的任何要求,就会使孩子认为只要自己一发脾气,一切都会如愿以偿。因此,家长切不能因为孩子一哭闹就轻易迁就,要耐心等待他冷静下来,然后再予以教育,但也要切忌用“武力”来解决。 3.正确引导:在孩子任性时,家长要引导孩子的个性向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不好的行为家长要明确表示禁止。


此用户很可爱


三岁的孩子正处于执拗期,是生理性因素,孩子对自我有一定认知,自我主见处于萌芽期,大脑可以支配自己的身体和意识,护东西是孩子自主意识原因造成的,孩子的认知最早是从我的,你的,他的,我们的你们的,她们的,至于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家长要告诉后果,再告诉方法,比如这样哥哥会疼,喜欢哥哥可以摸哥哥等方法


用户587003373187


首先我和您一样同为宝妈,我是一位3岁孩子妈妈,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种观点仅供参考:观点和

1、身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大多数宝宝长到了这个年龄阶段或多或少都会有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不必太过烦恼!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一生接触最多就是父母,我们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为人父母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管外界人和事如何让你生气,你都要学会自我调节和解压,我们是成年人,你的每一个想法和做法都会影响着孩子!

2、父母平下心来调整好心态,同时也要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成为一个乐观健康向上的人.

父母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给孩子分析事态,3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听得懂父母的言语表达,学会让孩子自己选择事情的利弊!

3、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并且要关心和理解别人!

通过平等的沟通可以让孩子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任性会对自己不好,更重要的是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给身边关心和爱护他的人带来伤害,告诉孩子要与人友好相处会给他带来益处;

以上三点就是我的育孩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帮到你!



豆妈日常小记


三岁的小孩,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很多事情无法独自完成,自身很焦虑,又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对于三岁的小孩来说,也挺难的。我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1.父母多关心孩子,关心孩子的情绪。

2.孩子哭闹,等孩子哭完再讲道理。

3.尊重孩子,包括吃饭穿衣玩具。

4.多站在孩子角度考虑问题。

总之,让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哭完闹完,问他为什么哭,把孩子抱在怀里,让孩子知道妈妈爱他,在帮他解决问题。孩子不想让哥哥玩他的玩具,要尊重他。我小孩一岁多就咬人,我当时就在跟前,是什么原因:孩子和一个比他大三个月的小宝贝在一块玩,我问他喝水不,他说喝,同时,他把自己的水壶给另外一个小宝贝喝了一口,结果,那个小宝贝抱着水壶不撒手,我小孩抢不过来,就直接下嘴,结果是水壶抢过来了,但是,把小朋友手咬了。

孩子太小,很多语言不会表达,但是,他知道这是他自己的东西,他不愿意给别人,他只是想把自己的东西拿回来,他那么小,哪里会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他只是想拿回自己的东西。

做父母的就是要告诉孩子,那些是该做的,那些是会伤害别人的。多听多观察,孩子是一颗小树苗,长成什么样,主要在于父母。


情感美食与美景


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放任孩子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孩子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和要求。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孩子的不良个性品质。同时,孩子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愤怒的情绪,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那么,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策究竟有哪些呢?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想怎样就怎样,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知识方面的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孩子的消极创造性行为。与同伴交往机会缺乏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与同伴交往机会的缺乏,导致孩子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这就会使孩子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了解了孩子任性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教育:明确要求,预防在先家长平时对孩子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家长教育孩子时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家长应统一要求,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的任性会越演越烈,很难得到改正。采用“负强化”的方法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打骂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孩子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ST婷婷ST


我是一个畅游于教育的男人~

这个方法不单单用于这个时候,也可以用去解决你的其他事情~

第一步:情感反映,小宝我知道你现在不开心是不?把孩子的真实情感说出来,只要你说得越多孩子的心理反应,那他的情绪下去的越快,大宝也要和他说,是不是弟弟刚刚咬你,你手痛,不开心…两个都要说;

第二步: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些,好些的时候,和他们讨论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宝开心,大宝也开心的?这个时候可以拿笔拿纸来记录下宝宝们的每一个想法~记住这里很关键,不要去评判,不要去说不好,都记下来,孩子就会觉得好玩;

第三步:这个时候妈妈也可以把自己的处理方式写进去,最后让他们两个都选出个他们都认为最好的方法去做就好了,只要这个是他们做的选择,那就是最好最开心的~

这个方法对处理孩子问题,甚至很多其他问题都能较好的处理,大家可以借鉴,谢谢大家多多关注多多点赞~


大白爸爸


孩子的一切都源自于家庭,想让孩子改任性,首先父母要给他打造一个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全,舒适。再让还孩子感到爸爸妈妈彼此之间的爱,如,温声细语的交谈,与相亲相爱的谦让……3岁的孩子学习模仿记忆力,是最好的时候,让他们去感受温馨的环境比任何的语言教育都能更多的影响他们的性格。当然对于体力充沛的他们来说,也要陪他们去释放,锻炼,玩耍,学习……培养专注力。当家长做到这些再有了合理的时间规划,孩子自然就不会任性了。


拍娃狂爹


分析原因:

3岁孩子情绪很容易受外界和情绪的支配,加上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于长牙阶段,受到刺激容易牙痒,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会出现咬人的情况,也可能是孩子情绪不稳定,用来发泄情绪或吸引家长注意力的一种方式,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强,属于自己的东西,很难愿意分享给别人,遇到如上问题,我们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尝试解决:

1.首先家长要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要盲目给孩子下定论,认为都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应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

2.转移注意力,用其他的游戏或故事书吸引孩子

3.和弟弟耐心沟通“你是不是还没有准备好和哥哥一起玩?”“你的玩具确实挺好玩的,所以哥哥特别想参与进来和你一起玩耍,你要是这次还没有做好准备,那下次等你准备好了,叫上哥哥一起玩耍可以吗?“那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玩具可以分享给哥哥玩呢”,同时和哥哥商量一下,“弟弟还没有准备好和你玩,等他准备好了下次你们再一起玩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