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鬼子(57):中日決戰太原,閻錫山戰前就溜了

打鬼子:系列連載第57期,翻譯當年日軍的前線雜誌,用珍貴的文字和畫面講述日本侵略中國14年的過程。很多材料為第一次展示,極為珍貴。

太原是山西省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同蒲鐵路和正太鐵路交會於此。

閻錫山統治山西20多年,也苦心經營了太原20多年,使太原已經形成了一個包括鋼鐵、煤炭、機械、電力、紡織、麵粉等輕重工業以及軍火工業在內的工業重鎮。其中的太原兵工廠擁有17個分廠,1.5萬餘人,能夠生產輕重炮、迫擊炮、步槍、機槍、衝鋒槍以及數量巨大的各種炮彈、子彈的系統而又配套的軍火企業。正因為太原在當時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閻錫山很不願輕易將這裡讓給日本人。而能源缺乏的日軍想要在中國長期作戰,必須充分利用中國國內的資源,因此,山西便成了日軍在華北地區的重要侵略目標。下圖:日軍從忻口娘子關逼太原的示意圖。

打鬼子(57):中日決戰太原,閻錫山戰前就溜了

中國軍隊棄守忻口以後,日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和第5師團立即兵分三路,直逼太原。太原以東娘子關方向過來的日軍第20師團和第109師團第31旅團,約6萬兵力。下圖:1937年10月10日,從雁門關逼近太原的日軍湯淺部隊。

打鬼子(57):中日決戰太原,閻錫山戰前就溜了

下圖:1937年10月18日,太行山脈,朝太原逼近的日軍騎兵

打鬼子(57):中日決戰太原,閻錫山戰前就溜了

下圖:從保定出發,逼太原前線的日軍坦克部隊。

打鬼子(57):中日決戰太原,閻錫山戰前就溜了

下圖:太原城裡的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大門。

打鬼子(57):中日決戰太原,閻錫山戰前就溜了

當時太原為第二戰區,司令為閻錫山、副司令為黃紹竑、前敵總司令傅作義,同時兼任太原守備司令。

早在忻口棄守之前,閻錫山就決定將晉北、晉東兩方面的守軍撤至太原附近,再利用太原四周的永久性工事阻擊日軍,待增援部隊到達後與日軍決戰。

但閻錫山“依城野戰”的方案受到副司令黃紹竑等人的反對。黃紹竑認為忻口和娘子關兩方面的部隊潰不成軍,很難形成戰鬥力。建議守城部隊堅守太原,從娘子關撤下來的部隊在壽陽、榆次的山地休整。日軍如直攻太原,這些部隊就從敵後襲擊。城內部隊也可為城外部隊的支援,相互策應。黃的上述意見,得到孫連仲、衛立煌等眾將領的贊同。下圖:太原會戰前敵總司令,兼太原守備司令傅作義。

打鬼子(57):中日決戰太原,閻錫山戰前就溜了

但閻錫山依然堅持了自己的意見,並對各地兵力作了部署。當晚,閻錫山便率一些親信匆匆離開了太原,撤退到了交城縣。黃紹竑以閻錫山不聽他的建議為由,一怒之下離開山西到浙江去了。所以,日軍還沒有攻城,太原的敗局已經定。

閻錫山在外地遙控指揮,副司令黃紹竑堵氣走出,直面日軍的重任幾乎全落在了前敵總司令傅作義的身上。

傅作義指揮的守城部隊按照預定計劃,於11月4日以前全部撤到太原市區。

第35軍是傅作義的嫡系部隊,雖然訓練有素,但忻口戰役中傷亡慘重,減員過半,名為2個旅,實際戰鬥力還不如戰前的2個團。下圖:太會戰中的中國守軍。

打鬼子(57):中日決戰太原,閻錫山戰前就溜了

傅作義把太原城守備區劃分為四個地區:

第一、董其武第218旅負責守備北城牆以及北郊工業區。李思溫第420團為該旅的左翼,李國棟第436團為右翼,新從綏遠整補的許書庭第435團為預備隊。另外,姚驪祥的新編第1團也歸董其武指揮,佈防於旱西門至大北門一帶。

第二、孫蘭峰第211旅負責守備東城牆、東北城外黃國樑墳陣地以及東南城外郝莊、雙塔寺陣地。該旅守東城牆的部隊,另有第421團(欠1個營)、第422團、第419團(欠1個營)在不同的陣地協助防守。下圖:逼近太原城的日軍第20師團坦克部隊。


打鬼子(57):中日決戰太原,閻錫山戰前就溜了

第三、楊維垣第213旅負責守備南城牆及城外滿洲墳等地區。另有第425團、第426團(欠1個營)協同作戰。

第四、陳慶華新編獨立第1旅負責守備西城牆。

1937年11月5日,東、北兩線追擊的日軍已逼近太原城郊,並派空軍開始對太原市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轟炸。太原會戰就此拉開帷幕。下圖:日本空軍提前幾天對太原重點區域進行轟炸。


打鬼子(57):中日決戰太原,閻錫山戰前就溜了

下圖:在太原城外偵察的日軍。

打鬼子(57):中日決戰太原,閻錫山戰前就溜了

上述為太原會戰上半部分,明天講述太原會戰下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