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關愛與溫暖傳遞下去——記土家族姑娘王清林在武穴市生活的故事

記者 汪歡

初冬時節,剛踏入武穴市石佛寺小學校門,就傳來整齊響亮的讀書聲,動人心絃。

而位於教學樓後方的寬敞整潔的操場上,身著土家族服飾的老師王清林和學生們,圍成一圈跳著歡快的擺手舞,邊舞邊笑,其樂融融。

冬日暖陽下,琅琅書聲,悅耳舞曲,相映成趣,皆成風景。

“在這生活23年了,一切的酸甜苦辣都值得回憶,現在我覺得這裡就是我的詩和遠方。”王清林說。

但當23年前,這位21歲的宜昌市長陽縣土家族姑娘因為畢業分配來到石佛寺小學,成為一名小學教師時,她除了感到新奇之外,更多的是陌生和惶恐。

“我永遠忘不了來後的第一頓早餐。“王清林回憶道。她從食堂打來一碗炒粉和一杯豆漿,回到宿舍,卻覺得難以下嚥。因為在土家族,早餐是全天最豐盛的,而且必須是米飯菜餚。王清林吃了20多年,一時間實在無法適應武穴的習俗。這時,正吃得津津有味的舍友一一胡杏芬老師連忙起身詢問,得知原因後,胡杏芬立即放下碗筷,拉著王清林回家做飯給她吃。

當天晚上,王清林失眠了,她無比想念自己的家鄉,想念慈祥的雙親,想念朝夕相處的夥伴,更愁今後該怎麼適應這裡的生活。

沒想到的是,此後,胡杏芬每天早上都給她做飯,並且把山藥、豆腐果這些武穴特色美食變著花樣做給她吃。“我就想著能讓她慢慢地適應這裡。”如今,胡杏芬已退休,還時不時地為王清林做早餐。

學校的領導知情後也紛紛為她“開小灶”,每逢放假就邀請王清林去他們家裡“過早”,一頓頓早餐拉近了他們的距離,也使王清林愛上了武穴的特色美食。逢年過節,她都會帶一些土特產給孃家人嘗一嘗。返校時,土家族特產又會隨她的行李一同來到武穴……

可武穴方言晦澀難懂,王清林難以與鄰里交流,時常倍感孤獨,他們之間彷彿有一條看不見的鴻溝。

直到1998年,一個寒冷的冬夜,王清林家中廚房著火,濃煙滾滾,附近的居民聞訊,都自發地趕來,有的用鏟子,有的用水盆,有的甚至從自家拿來滅火器,大火很快被撲滅了。

屋外寒風凜冽,可王清林的心中卻無比溫暖。那一刻,無處不在的感動沖淡了火災帶來的驚慌,也衝破了語言的障礙和心靈的隔閡。那一刻,王清林真正體會到了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那一刻,王清林在心裡默默決定:要紮根武穴,爭取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為武穴的教育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此後,王清林將大家對她的關心關懷,轉化為工作的動力,潛心耕耘教育事業,轉化為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到學生心中。

“想盡我之力,將大家給我的關愛與溫暖傳遞下去。”王清林說。

2013年,王清林班上有一名叫陳明的學生,經常無故曠課。在多次教育無果後,王清林騎著自行車,頂著驕陽,幾經周折找到陳明家。看到陳明家裡家徒四壁,又從陳明年邁的爺爺奶奶口中得知,陳明的父親在他七歲時因病去世,母親改嫁他鄉。

王清林知道,要想改變這名“不愛學習”的學生,必須用愛心去撫平他的傷痛,用耐心打開他的心結。

王清林掏錢為陳明買了一套新衣服,叮囑他一定要按時上學。課堂上,經常提一些容易回答的問題讓他回答,及時發現他的閃光點,給予肯定,獎勵給他一些學習用品,讓他找到存在感和足夠的自信。課外,王清林鼓勵他和同學們一起做遊戲,讓他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生活中,王清林經常為陳明買一些牛奶和水果,讓他能健康成長。

愛的澆灌,讓陳明內心的希望發了芽。性格開朗了,笑容多了,成績也是突飛猛進。

辛勤耕耘,喜悅收穫。多年來,王清林所帶的班級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學習效果每年考核都是名列前茅。

“武穴市中小學優秀班主任”“武穴市優秀教師”“武穴市骨幹教師”“湖北省農村骨幹教師”……一項項榮譽,見證了王清林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進之路,親歷了王清林一季一歲的關愛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