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老汉拿出70年前借条,八路军借420块大洋,如今该还多少?

中国工农红军刚成立时,各种物资紧缺,缺少枪支弹药,并且一直在敌人的围剿之下,平时军人们都是饿着肚子打仗。但再困难,红军也是离不开严格的纪律,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也是我们的工农红军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湖南老汉拿出70年前借条,八路军借420块大洋,如今该还多少?

在1935年11月红四方面军途经四川邛崃,为改善众多伤病员的伙食,一位红军司务长去商贩刘代春的肉摊买猪肉。刘代春不愿收红军的钱,但司务长却坚持把钱交给他。司务长前前后后一共买了约300斤猪肉,给了刘代春几千元边区布币。红军对刘代春说,革命胜利后可以拿着布币找当地政府兑换成钱。后来刘代春把布币藏到房梁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也一直不舍得把布币换出去。他常常拿出布币,给孩子们讲红军军纪严明、买卖公平的故事。直到80多岁时刘代春将布币捐出,政府依然按照当年红军的承诺,按市价把钱退给了他。布币现保管于邛崃市红军长征纪念馆。

湖南老汉拿出70年前借条,八路军借420块大洋,如今该还多少?

当床红军来长征来到陕北,生活用具都是和老百姓借的,而且都是有借有还,因此当地百姓都愿意帮助红军。由于当时的日军扫荡,由工农红军改编的八路军转移过程中缺少枪支弹药,还可以靠意志跟敌人拼刺刀,但是缺少粮食是个大问题,因此不得不向百姓们去借。

湖南老汉拿出70年前借条,八路军借420块大洋,如今该还多少?

八路军有著名的“三大注意,八项纪律”,绝不拿老百姓的 一针一线,借来的物资,当时有能力还的就已经还了,没能力还的就打个借条,以便后日来还。其中有好多借条都留到了现在,不是不愿意还,而是这个借条的意义比钱更重要,好多人都留着作纪念。如果不是因为特别困难,很少有人愿意把它变现。

湖南老汉拿出70年前借条,八路军借420块大洋,如今该还多少?

2015年,湖南邵阳市隆回县农民周炎光,拿出一张泛黄的借条,引起广泛关注。这张借条十分与众不同,因为这张借条有我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元帅的落款签名,上面写明:“借爱国人士周连池先生大米陸拾肆斗、大肥猪壹条、银元肆佰贰拾块、铜钱伍佰块、小钱拾贯,祖国统一时来中央,八路军贺龙。”时间是1945年三月,除了贺龙还有一位叫陈菊生的印章。

湖南老汉拿出70年前借条,八路军借420块大洋,如今该还多少?

据周炎光介绍,这张借条是自己的父亲周连池悉心保管,父亲去世后他于2003年在族谱的夹层中发现的,距今已经70年时间了。自己之所以现在拿出来兑换,一方面是想证明父亲是真正的爱国人士,而不是当初的“地主”身份,另一方面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

不过这张借条的真实性当时受到不少文物专家的质疑,隆回县文物专家戴鹤就表示,首先借条中是简繁混用,但1945年还未用简体字,如“条”要写成“條”,又比如“祖国统一”的概念在抗战时期还没有。有网友表示1945年应该写成民国三十四年。而贺龙当时还在担任陕甘宁和晋绥联防司令员,怎么会跑到湖南去了?

湖南老汉拿出70年前借条,八路军借420块大洋,如今该还多少?

面对众多疑点,周炎光委托邻居吴佑元帮自己调查借条的真实性,吴佑元便带着借条先去鉴定纸张本身的真假,经过湖南省收藏协会鉴定专家鉴定,借条纸张老旧磨损自然,墨迹和印章都是旧迹,没有人工造假的痕迹。这是一条非常有力的证据。

湖南老汉拿出70年前借条,八路军借420块大洋,如今该还多少?

2014年,吴佑元到四川出差,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了贺龙的老部下也是侄子贺向轩依然健在,向轩7岁参军,9岁长征,被解放军总政治部确定为中国最小的红军。吴佑元找到贺向轩。贺向轩证实,抗日期间(1945年)有贺龙部队廖汉生、贺炳炎路过湖南宝庆(邵阳市旧称),陈菊生是当时该部队后勤部长,该借条系陈菊生经办,以贺龙首长名义立字据,借条属实。

湖南老汉拿出70年前借条,八路军借420块大洋,如今该还多少?

那么借条是真的,现在到底该还多少钱呢?不过周炎光的主要目的还是证明自己的父亲周连池,周连池能一次拿出那么大的数目,这在当时北京都可以买一套四合院了,这主要是对八路军的支持与信任,甚至说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要是能得到国家的认可,这是一种比金钱还要昂贵的荣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