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火星上發現了松露中的有機分子

松露與魚子醬、鵝肝並列“世界三大珍餚”。不過,松露的食用氣味特殊,如同榴蓮一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我們經常能聽到“麝香味”、“大蒜味”、“硫磺味”和“惡臭味”之類的描述。之所以會如此,一些含硫化合物對松露風味的貢獻不可忽視,其中就包括噻吩衍生物等,被認為是松露的特徵風味物質。

據說,火星上發現了松露中的有機分子

什麼是噻吩?

噻吩(Thiophene),系統名1-硫雜-2,4-環戊二烯,CAS號110-02-1,分子式C4H4S。從結構式上看,噻吩是一種雜環化合物,也是一種硫醚。

據說,火星上發現了松露中的有機分子

噻吩天然存在於石油中。石油的成油機理,生物沉積變油理論普遍受到認可,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噻吩類化合物通是由硫在高於120℃的溫度下與有機烴反應生成的。噻吩在石油中的含量可高達數個百分點。普遍認可噻吩類芳香族化合物中烴、硫都是具有明確的生物學來源的。

因此,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Curiosity)探測車在火星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附近乾燥的土壤中檢測到了噻吩的這一發現令科學家們興奮不已,因為這些有機分子具有鮮明的生物學起源。

據說,火星上發現了松露中的有機分子

華盛頓州立大學和柏林工業大學的天體生物學家在2月份的《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該論文。“我們確定了噻吩的幾種生物途徑,這些途徑似乎比化學途徑更有可能,但仍然需要證據。如果在地球上發現噻吩,那麼你會認為它們是生物途徑產生的,但在火星上要證明這一點的門檻要高得多。”論文的合著者,華盛頓州立大學天體生物學家Dirk Schulze-Makuch表示。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著手研究火星上噻吩的形成途徑,分析其是否涉及到生命活動。研究人員猜測,大約30億年前火星比今天溫暖,那是火星水資源充沛,氣候潮溼時細菌菌落就已經存在,併產生了噻吩。當火星乾燥時,產生的噻吩被遺留在土壤中,直到今天被好奇號火星車發現。

據瞭解,2018年NASA的“好奇號”探測器就發現了保存在火星岩石中的有機分子,表明火星可能曾為遠古生命提供支持。不過,想要確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需要我們派人去那裡,通過顯微鏡進行實地勘測。”Dirk Schulze-Makuch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