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和余秋雨,你怎么看这两个人的成就?

秦岭频道






无税书田


余光中更胜一筹。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梁实秋曾这么称赞余光中。

以外文出身学贯中西,谈笑间古往今来顺手拈来。

作品可大可小,既可以有宏大的视角和深度又可以有非常人性化俏皮的一面。

一首《乡愁》淋漓尽致写出了一道海湾两边民族的伤痛。

还会把自己比做女生宿舍的总监。把女儿未来夫婿视为假想敌。

在翻译领域也有自己不俗的成果。既有翻译理论体系又有翻译作品。比如《翻译乃大道》,《梵高传》。早早提醒大众警惕西语对中文的侵袭和现代中文语言贫乏。

余光中令人注意到一种现象。董桥,白先勇,都是以外文立身进而淋漓尽致体现中文之美的人。

作家,似游子,出离母国,最终回归,不仅仅有满世界的星光晨雨,更珍视血脉中的文化情节。

返观余秋雨,相对来说,功力薄一些,尤其后期,他太热闹了。作家和热闹本是天敌。


投之以木桃


一、关于余光中

余光中先生是台湾作家,那一首《乡愁》,曾点燃多少台湾人对祖国的思念,尤其是在海峡两岸不得不隔绝的时候,这首诗,更代表那些从大陆过去而风烛残年都不能回来的人们的思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是一乎文字极为简单的诗,却很美,很打动人心,能引起众多的共鸣。

此诗的格式与蒋捷的《虞美人》极为相似: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而余光中《乡愁》的思想境界,比蒋捷的似乎要略胜一筹。

但如果以对故国的思念作比较,将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比,余光中此诗又在其下了:《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果说余光中的是刻骨之思,那么李煜此词就是刻骨之痛了。

在现当代的文学界,余光中先生的才华是公认而不打折扣的,他以儒雅的外表、广博的知识、满腹的才华而被海内外华人深深喜爱,且广为人知。

梁实秋先生曾这样形容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这句评语,可作为余光中先生的盖棺之论。

二、关于余秋雨

与余光中先生海内外一致的好评相比,余秋雨身上就不免毁誉参半了。

喜欢余秋雨的人,赞其为文化大家,文化昆仑,极尽溢美。

不喜欢余的人,专家骂他外行人故讲内行话,百姓骂他矫情而虚伪,曾被唾沫掩埋。

就我个人对余光中的感觉,我觉得他的散文作品《文化苦旅》还是极为不错的,我从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喜欢读余秋雨《文化苦旅》这部散文集,他以华丽的文字,优美的句子,深沉的思索,去叩问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一直困扰着他的也有相当普遍性的问题,让人在阅读美文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深邃与博大。

三十年过去了,我依然非常喜欢这部书,至今还放在我的书桌上,闲时翻开一读,感觉清风拂面。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苦旅》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文化大散文集,之前的散文类型中,没有这种文体,余秋雨是先行者和开拓者,凭此,这部书或许该进中国当代文学史。

还值得一提的是,余秋雨写《文化苦旅》时,正是中国人面向大海,面向西方,如接受上帝一样接受马尔克斯、卡夫卡的时候,特别是那一代文青,陶醉于西方现代派,用力去模仿,包括今天名声如雷贯耳的莫言、陈忠实等,都是那一群中的模仿者。

但是,余秋雨没有跟风,他从繁华的上海,孤身一人,走进了戈壁、沙漠、深山、古寺,去了敦煌、洞庭、庐山,走进了中国山水和文化的深处,做回归历史和文化的探索,写出了一系列带有对历史文化思考的长篇散文,引起极大的反响,也奠定了他在文学上的地位。


帝国的脸谱


1.余光中 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台湾人(1928.10.21-2017.12.14),1928 年出生于南京,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5年后,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一生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擅长诗歌创作,爱国主义诗人,代表作1971,《乡愁》,表达海峡两岸得深情,影响深远。

他对两岸文化交流有很大影响。

2.余秋雨 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2011年被授予甘肃联合大学荣誉教授。2010年起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余秋雨,1980年陆续出版了《世界戏剧学》《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

余秋雨以擅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 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出版后广受欢迎。此外,他还著有《中国文脉》《山河之书》《千年一叹》等散文作品。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秋雨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 余秋雨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将历史写活、展现,引起读者反思、追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已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难能可贵。


十里春风喜相逢


余光中是中国现代非常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很多现代诗和现代散文都是经典作品,且多次入选中学课本。我尤其喜欢他的那篇散文听听那冷雨。他的散文有一种诗意的冷清的美,但这种冷清不凛冽,不会寒气逼人,而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哀愁。

余秋雨的名气很大,他写过一本传扬很广的书,叫做文化苦旅。据说,这本书所选的散文开创了一种新的散文品类,就是后来俗称的文化散文。余秋雨一边拜访古迹,一边抒发自己对于过去的故事和故土的思索和感悟。虽然有比较强烈的煽情成分,但我们也要充分肯定余秋雨的文笔和思想内涵。余秋雨邪起散文来喜欢铺陈,用比较华丽的语句去排比,去抒发。这就是我说他比较喜欢煽情的原因。当然,这是余秋雨的风格。

有趣的是,余光中受到了文化狂人李敖的疯狂批评。而余秋雨的处境也不太妙,他受到了很多很多文化人,媒体人,以及新新人类的批评。曾几何时,批评余秋雨,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时尚。

有人问过余光中,李敖天天批评你,你为什么不反击他呢?余光中回答道,李敖天天要批评我,说明在他的生活中不能没有我,我不反击他,说明在我的生命中可以没有他。大气,大度,睿智。

相比之下,余秋雨对于众多批评者,多少显得有些被动。不能大声回击,又不能置之不理。就那么焦灼着,僵持着。好在时间慢慢冲淡了一切。那些批评文化苦旅的人也渐渐消停了,因为他们要忙其他的事情了。不知道批评者消停之后,文化苦旅这本书还能不能创造昔日的辉煌?退一万步说,多读读文化散文还是比在网上搞那些饭圈更高雅一些吧!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还是支持余秋雨的。


种商养禅


余光中以诗歌创作为主,复以散文及评论扬名。其诗作多发抒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对环保的指涉,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作者自传统出发走向现代,复又深入传统。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且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

在新诗领域,余光中是艺术至上的拥护者;而在散文中,他认为,通过教育的普及,在大众化的基础上,文学是有机会兼顾艺术化的。他将五四运动以来的散文,以口语入文的散文和大众化划上等号,而称艺术化的散文为现代散文,意味着这类散文兼具现代人的生活内涵和创作形式上的现代手法。

余光中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大师,以现代诗和散文享有盛誉。余教授的诗作多抒发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此外,余教授还从事评论、编辑、翻译,皆有杰出成就。余教授毕生创作、治学,诲人不倦,于艺文,于学术,于社会,贡献深远。余光中先生才兼诗文,情系两岸,学融中西,为人温良敦厚,是中国当代文学灿烂群星之一。

余秋雨凭借《文化苦旅》一炮而红,又相继出版了《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一系列散文,

成为当代中国颇有影响力的一位文化名人,甚至已成为中国当代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但是他的成就和余光中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青白世界


南莺诗歌



诗人南莺


对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文学成就,首先,余光中是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诗人。诗歌《乡愁》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游子对母亲的思念,对祖国团圆的期望,对故土重聚的坚信,到今天都还深深的激励着中国人。另一方面,余光中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余光中是30多年台湾诗坛上的一个著名的诗人,余光中在诗歌创作和散文创作以及评论翻译等方面,都留下了很多的作品,被称赞为是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

余秋雨凭借《文化苦旅》一炮而红,又相继出版了《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一系列散文,成为当代中国颇有影响力的一位文化名人,甚至已成为中国当代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余秋雨打官司”更是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社会评论界众声喧哗,对此现象的评价也是好坏参半。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欣依然


少年喜欢余秋雨,很多中学作文都来源于读他的文章,价值观比较适合尚未蒙事的青少年。中年更喜余光中,见得了人世沧桑,悲欢离合,才更懂诗句的寓意。


昀梦sensei


余光中和余秋雨都是我敬重的作家、诗人和文化学者。在中华当代文学史上都是可以浓墨重彩的存在。他们在文学和文化上的建树颇多,影响广泛。不过,在我看来,余光中的诗歌以及语言韵隽之美,尤为突出。而余秋雨则在散文以及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贡献,功不可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