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加快复工保障百姓生活

生活服务类企业是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保障市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载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前段时间除了保障市民重要生活必需品企业复工营业之外,宾馆、餐厅、理发店等便民服务企业大多处于暂停营业状态。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活服务类企业开启加速复工模式。

服务业正逐步回暖

“从上到下的政策扶持以及相关措施的出台,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正逐渐恢复。”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由于疫情还未完全散去,服务业全面回暖还为时尚早,目前也只是处于恢复期间。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博士梁威向国际商报记者分析,疫情防控期间,线上与线下服务消费呈现“冰火两重天”,旅游、住宿、家政等线下服务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人与人的直接接触和人员流动难以避免,在疫情防控期间受到较大冲击。“当前疫情仍未结束,大部分居民对于到店堂食、外出购物、外出旅游等线下服务消费仍然心存疑虑,线下服务消费回暖仍需时日,点外卖、网购等方式仍是当前居民满足就餐与购物等消费需求的主要方式。”

对于社区服务类企业在复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梁威提示,一是可以利用小程序、APP等线上平台推广预约制服务模式,合理限制人流,降低店内人员密度;二是以提供基本服务为主,缩短消费者的店内停留时间;三是增加一次性毛巾等使用,避免物品交叉使用;四是加强通风,定时进行店内消毒,包括公用空间与公用物品的消毒;五是做好员工与消费者的健康询问和个人防护。

当前,多地政府根据各自疫情风险等级科学有序推进生活服务类企业复工营业,同时对容易引起市民集聚和防控措施落实难度大的行业进行严格控制。

沈阳市商务局局长赵戈此前透露,自疫情发生以来,沈阳市商务部门围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重要生活必需品保供“两条主线”积极开展工作。针对商业企业易出现人员集聚的特点,沈阳市商务局向全市商业经营场所下发“一企一码”二维码贴纸,推动落实市民扫码实名登记进场购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登记扫码购物商业经营场所2058家,监测登记287.8万人次。全市大型百货店营业率在75%以上,综合超市营业率99%,超市便利店营业率97%,菜市场营业率73%以上。

此外,沈阳市还积极鼓励企业借助互联网不断创新商业模式。鼓励便民服务中小微企业通过网络平台更多地参与到分享经济当中,倡导“网定店取”“网上预约服务”“店内有序体验”等营销模式。组织生鲜连锁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推出网上购菜模式,日下单量6万,交易额510万元;组织餐饮企业与电商企业相互合作,配合复工复产开展团餐配送服务。

疫情过后将加速恢复

此次疫情结束后,服务业发展趋势走向将如何?梁威认为,一方面,基于消费者在疫情防控期间消费习惯的养成和消费观念的改变,疫情结束后线上服务消费的渗透率有望提升,并成为线下服务消费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疫情的发生加速了线上线下服务质量的提升进程,外卖、家政等服务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得到落实。疫情结束后,高质量的服务供给能够更好满足居民服务消费需求,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疫情过后,服务业加速恢复的概率比较大,行业整合也将加速。不过和非典时期相比,反弹空间会大有不同。” 在郭一鸣看来,非典时期服务业仅是部分关门停业,影响辐射范围不大,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消费服务业,尤其是餐饮、旅游、影视等行业几乎瘫痪,其反弹可能不如非典时期那么充分和快速。

据了解,为积极推进便民服务商业企业、门店开复工,沈阳市商务局印发了《关于组织引导便民服务企业复市营业的通知》和《沈阳市便民服务场所疫情防控“六必须、六到位”》,发布了商品交易市场、加油站、商超配送、美发业、洗染、家政服务、快递、送餐、楼宇、餐饮等十个领域疫情防控指引,引导餐馆、美发、维修、家政、洗染、生鲜配送、外卖、快递、便利店等便民企业门店有序复市营业。

这只是全国加快复工复产的一个例子。目前,各地都在为保障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而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推动生活服务类企业尽快恢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