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对服务业有什么影响?

小谷子wu


这个对服务影响太大了,服务是什么,服务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而疫情一出把我们隔离了,这样我们如何交际?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还替代不了,有些东西我们在电话、微信视频是解决不了的。疫情期间出的远程办公、远程授课等等,效果都不是那么显著。


广渠壹哥


疫情对服务业真是雪上加霜,本来服务行业这几年就不是很好做,疫情期间,线下客户减少,线上也跟着减少,尤其是餐饮、KTV娱乐、旅馆、电影院等,面对面的线下服务的行业是最难的,多年挣的钱又打一场温疫打回原样,甚至还欠一身债,就算现在可以营业,也没人去消费,资金再雄厚的企业也耗不起。

我圈内的朋友都是做餐饮行业、KTⅤ娱乐的比较多,真是有苦难言,可以说是灾难,现在那怕可以营业也怕营业,明知道开门就亏钱谁还开,普遍遇到三个现象:

一、丢不走,现在就不干啦,转让那是不可能的,房东也不可能接手,不可能有人接盘,如果丢了不要,你也要付清房租、水电、供应商、结余员工工资等等,不办完这此一走了知,就有吃官司的可能,真难,这叫丢不走。

二、放不下,多年来的苦命经营,也找到了行业的经营之道,对亲自打理起来的企业、亲自培养起来的团队,多少也有点成就感和感情,同时好不容易也挣了点钱,现在的状况再拖下去可能就一切归零,如果不干了,优秀的团队再建立就难了,而且团队又何去何从,对企业和团队的感情的放不下,真好难,这就是放不下。

三、舍不得,舍不得建立起来的团队和企业品牌,舍不得创下的企业知明度,因为太不容易啦,做一行爱一行,如果现在不干啦又能干什么,一切要从头开始,舍得不干了吗?不舍得就继续干下去,顶三个月会有好转吗?真的难,这就叫舍不得。

房东减免租金,谁又给房东减免房贷,不太可能。

减免税务,小头费用,解决不了根本

原材料、货物价格上涨,人工工资上涨,菜价售价提不起来,利盈太低,风险太大

难、真很难,拼到最后一场空


开心就笑黎


谢谢提问。

疫情期间对于服务业的影响要分情况。

影响最大的是依赖实体的服务业。有地理空间要求的影响比较大。不能亲临现场,不能聚集到公共的服务场所,尤其室内封闭的空间。娱购游受到影响比较大。

结合线上服务的有些逆势上扬。

衣食住行中,最受惠的应该是和自己亲自参与的DIY 材料类型的。

得益于快递行业的高效便捷。

首当其冲的是消毒卫生防护用品卖的火,消毒液,口罩,估计连无人机都火的不要不要的。

做吃的,原材料和小型设备,网络销售卖的火。

女士,在家养花种菜,种子化肥花盆买了不少;手工,绢花,缝纫。

男士,装修,维修,水泥浇筑,木器制作。

各种在线教学,网络教学的APP 。








迪新材料科普南乔


1,山东新明辉是一家做劳保用品的网上商城,涉及物流等业务,它的老总返馈:根据企业发展状况,相应调整 减免及优惠政策的时间, 对发展前景好的业务特事特办,像疫情期间样给与土地及手续办理的支持,建立应急物资的储备机制;更加重视应急装备产业。

2,山东绿爱有限公司是一家文创企业,集创意产品、广告等于一体。它的老总反馈: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困难有几点,1、市场需求层面疲软,消费起不来,产品周转次数偏低低,产能过剩。建议拉动消费。2、融资特别难,但不是很贵。银行贷款难,要求条件过高,周期过长,中小企业发债难。其它融资途径偏少。建议开放更多融资途径,增加企业信用贷款,法人信用贷款等,降低发债门槛,平衡国企和民企贷款比例,增加制造业比例贷款。3、制造业整体税赋偏高,主要是增值税和所得税偏高。建议降低税费比例,减免印花税,城建教育附加税费等。4、招聘难,用工难,人力成本过高,社保过高,减少企业部分。特殊人才补贴方面降低对学历要求,资质要求。

3,山东仁宏医药的老总反馈:1、资金周转困难,因疫情,医院都全力投入抗击疫情,不能正常回货款,造成我们流资困难。2、市场因这次疫情业务下滑严重。3、防疫物资,尤其是口罩难以购买;4、生产原材料紧缺,辅助配件不好购买;5、物流不畅通。

所以说,疫情影响是全方位的,复工复产更要注重系统性,必须打通各个环节,才能将影响降到最低!



金山笑面虎


疫情期间,对服务业的打击可以说是灭顶之灾!疫情的恐怖,逐渐让人认识到了严重性,从封村封路,人们的不理解到后期的主动配合,不管是经营业主,还是流动的顾客,都在严格遵守着国家的号召,不聚集,少出门。这期间,所有的服务业近乎瘫痪。

一、除了药店,超市之外,所有的个体经营者全部停业。疫情的突然来临,让年前许多餐饮,特色小吃,水果等行业经营者都根据往年经验备足了货准备春节期间大挣一笔,可实际情况却是从赔本到血本无归。很多原料因过保质期只好扔掉。

二、由于一直处于停业状态,很多业主都是租的门面房经营。连续几个月的零收入还要交纳房租,对经营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很多都面临着无法继续经营下去的局面。更有甚者,有几家全国连锁性的大餐饮店都因为房租而倒闭了。

三、对于其他服务行业同样是经营残淡。如银行行业。虽然国家要求今年降息,大力支持复工复产。但是大势所趋之下,资金需求者更是比往常少之有少。存量贷款户,虽然可以延期交息,申请降息,但世界性的疫情爆发,企业发展前景也是不乐观。

总之,疫情即使过去,各行各业还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期的。





恋爱玲


2020年春节前后,武汉地区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散,由于其具有高度传染性以及目前尚无特效药对治,因此引起人们的极大恐慌。在政府部门和媒体的引导下,全国大部分地区人民在疫情期间基本取消了外出和线下社交活动。同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和行业节后复工推迟或改为线上办公。

 受此次疫情影响,群体性聚餐取消和各大旅游景点的关闭,已经对2020年一季度的住宿和餐饮业产生了重创。历史经验来看,回顾SARS期间,2003年4-6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放缓,分别为7.7%、、4.3%和8.3%,住宿和餐饮代表的服务业受影响最为明显,其中2003年5月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下降15.5%,对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形成拖累。2003年6月起,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开始反弹,8月起增速恢复至15%以上。2004年5月,由于2003年基数较小,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大幅上升。但从GDP核算口径来看,2002-2004年,住宿和餐饮业增速分别为12.1%、12.4%和12.3%,SARS对2003年全年住宿和餐饮业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这是因为消费者需求在疫情期间被压制,此部分需求在疫情过后迅速得到释放,再加上当时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因此对于全年影响有限。

住宿业方面,若此次疫情能够在一季度末得到有效控制,商务出行及旅游或将在二季度得到修复。由于住宿业不太存在报复性反弹,预计全年经营受到一定程度负面影响。同时,酒店收入主要来自于自营酒店收入和加盟费。疫情之下,消费者出行减少带来酒店营业额下降,锦江、首旅、华住等酒店集团纷纷宣布减免部分加盟费用,在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压力下,单体酒店现金流压力较大,预计将加快酒店行业结构调整、弱势产能加速出清,促进国内酒店行业连锁化率和集中度的集中,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餐饮业方面,回顾SARS经验,餐饮消费有望将在本次疫情在得到有效控制后快速回暖。在疫情期间,餐饮业几乎没有营业收入,但同时仍需支付租金和人员工资,此部分刚性支出约占收入的20%~40%,这给餐饮业的现金流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我国餐饮业中,95%的企业都是个体工商户。餐饮龙头西贝在接受采访时称,“若疫情继续,现金流只够支撑三个月”。对于龙头企业来说尚且如此,更何况长期处于歇业状态的中小微企业主。因此,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对整个餐饮行业的打击越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SARS期间,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外卖”这一新的用餐形式,部分餐厅在关闭门店的同时,通过外卖的方式进行线上销售,也使得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得到了一定缓解。


小志创业记vlog


这次疫情突如其来,毫无防备,几乎所有的服务业都要遭受重大打击,预计会有不少的小老板中产变底层。

“服务业的本质就是「人对人提供服务,解决需求」,而防疫最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接触,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所以服务业盈利和防疫,这两件事天然冲突,在「一切都得为防疫让路」的大前提下,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消费节日的时间段下,所有服务业基本都损失惨重。”

服务业大部分为线下开展的模式,围绕着人展开。

对付费方,疫情没好,在家待着,疫情好了,不敢轻举妄动。

对服务方,疫情没好,租金照付,工资照发,疫情好了,很可能已经倒闭,如果没倒闭,也得靠之前的浮盈滚起来,什么时候消费热情恢复,要看疫情什么时候结束。

关灯吃面吧。




鲸逾


疫情期 大部分医美机构门诊量断崖式下跌,项目停滞,想做项目的顾客机构也不敢约,大连全市门诊诊所机构停诊近一个月 恢复复工后又要一系列的核查审批 外地顾客来不了,本地顾客不敢来,产品滞销 员工开销 维持经营举步为艰。

希望四月份后可以恢复元气吧


DCN111


房租都都不到,你说有影响吗。



智空哥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原本期待春节期间消费爆发的服务业遭受重创,产生了不可逆的巨大影响。服务业是疫情冲击最直接的领域,由于服务业有人口聚集性特点,与防止疫情扩散所采取的隔离措施之间冲突最大,疫情持续发展无疑对服务业的经济和就业造成重创。

疫情主要对消费性服务业及部分民生保障类服务行业造成较大冲击,需求端受到抑制,供给端运转停顿。

一是与假期消费相关的服务行业受到较大影响。从往年来看,一季度是全年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的时段。由于疫情防控正值春节假期,大多数商场、餐馆、酒店、影剧院、旅游景区等消费场所停业。尽管部分服务需求转移到线上渠道实现,但总体上仍难以弥补行业的损失。

预估疫情对娱乐业、餐饮业、旅游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对娱乐业:2020年大年初一全国电影票房仅有181万元,去年则是14.58亿元票房收入,票房收入仅为去年的0.124%。这一比例十分具有参考性。根据工信部《2019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2019年我国泛娱乐核心产业产值约4155亿元。如果疫情4月得到控制,持续影响按照3个月计算,那么该产业损失至少达到910亿元。根据《中欧商业评论》发布的调查结果,34%的企业现金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现金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现金可以维持3个月。假设疫情4月之前得到控制,几乎67%的企业将会面临倒闭风险。即使假设只有30%的企业存在倒闭风险,最终对全年经济的影响将达到831亿元。因此,关停和后续由此带来的倒闭,使得全年娱乐业经济损失可能达到1741亿元人民币。

对旅游业:除娱乐业外,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也很大。旅游业收入包括两类,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受疫情影响,很多国家已经停飞国内航班,并宣布了旅游警告,国际旅游收入将锐减。2018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71.03亿美元,按照疫情持续影响3个月来计算,今年国际旅游收入将至少减少318亿美元,约合2224亿元人民币。此外,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总花费是51278.3亿元人民币,按照疫情影响时间3个月计算,国内旅游全年收入减少12820亿元人民币。因此,疫情对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可能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损失还没有包括小旅行社倒闭可能带来的损失。

对餐饮业:部分餐饮行业在疫情期间可以通过送餐服务减少部分损失,因此与旅游和娱乐业不同,损失会相对少一些。2019年12月全国餐饮收入4824.6亿元人民币。每年春节前后都是餐饮业收入增长最快的时候,然而受疫情影响,全国各省份无论是连锁餐饮企业还是小餐馆都普遍停业。即使未来疫情缓解,在短期内人们去外面就餐的可能性也会很小。餐饮业的整体影响可能要等到疫情全面消减时才会完全恢复。即使按照50%的损失计算,在疫情影响下,餐饮业3个月的损失大约为7237亿元人民币。如果考虑到3个月的资金压力和企业倒闭,全年餐饮服务业的经济损失将达到1.88万亿元人民币。

以上三个重点服务业是很难在疫情结束后实现补偿增长。然而,商品零售业虽然也会受到疫情影响,但是却有明显的补偿消费特点,疫情结束后会增加消费,全年的整体影响不大。从简单推算来看,三个服务业重点领域在疫情期间和此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至少为3.55万亿元人民币。因此,在疫情影响下,后续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我国2020年经济增长将从第二季度开始逐步反弹。从长期来看,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仍然较高,在“十四五”时期,平均潜在增长率能够达到平均5.5%。

二是交通出行和物流运输出现中断。受疫情影响,全国大量长途客运班线暂停、铁路车次停运、航班停飞。不少城市的公交、地铁线路和出租车、网约车停运或调整,也给人们必要的出行带来不便。同时,物流运输因大量一线人员放假返乡和配合防疫工作要求的影响,运力严重不足,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出现运输困难,加之个别地区采取封路、断路等极端措施,严重阻碍了应急保供运输的顺畅通行。

从另一方面看,服务业发展在应对疫情冲击中也出现新的机遇。特别是一些新的服务供给应运而生,不少创新技术得到积极应用,对有效抗击疫情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趋势。一是生产和消费需求进一步线上化,拉动网络教育培训、电影线上首播、云服务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二是成熟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新的服务供给方式,无人机配送、5G云端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能够有效避免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获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共享经济的范围从原先的基于商品和服务的共享拓展到人力资源的共享,“共享用工”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和接受。四是网上办公、视频会议等受到青睐,多家企业对此优化了程序设计或推出免费服务,为广大企业复工后员工灵活、分散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长远来看,企业线上服务需求、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不断增长将是必然趋势,加上我国在应用型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目前非常时期服务业发展的新变化有望延续,将促进服务业更多依靠市场规模优势和现代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