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需要,我還願意繼續上!”

1月28日,正月初四。凌晨1時許,剛剛下夜班補休的黨治國被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驚醒。

“有個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病人需要收治,速回!”

“收到!”

悄悄親吻了正在熟睡的兒子,他便轉身出門,奔向戰“疫”一線……

黨治國是寶雞市人民醫院呼吸內二科主治醫師,他也是該院第一批次、第一個進入醫院隔離病區的臨床醫師。從1月28日至2月2日,他全天候堅守在該院的隔離病區,負責疑似患者的臨床檢查救治工作。

回憶起在隔離病區工作的歷程,黨治國說:“治病救人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有需要,我還願意繼續上!”

鏡頭一

接診第一個疑似病人

他也比較緊張

1月28日凌晨1時30分,黨治國趕到醫院。此時,醫務科主任和隔離病區主任已在等著他。

“小黨,進去以後必須保證自己安全,不受感染,一定要穿戴好防護設備。”雖然前期已經接受了培訓,但幾名有經驗的老同志還是再三叮囑。

凌晨2時,病人轉運至醫院隔離病區。這也是寶雞市人民醫院作為全市定點收治醫院後,第一個住院治療的高度疑似病人。

患者是一位青年男子,除了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外,他的情緒特別緊張,焦慮不安。黨治國在詳細詢問其旅居史,並且做好記錄後,開始對他進行心理疏導:“小兄弟,不用太緊張,你不一定就是得的新冠肺炎,調整好心態,相信自己肯定能健康恢復。”

通過交談、鼓勵,患者心情慢慢平復下來。黨治國與其他醫護人員開始對患者進行口腔檢查、查體和採樣等工作。因為都穿著防護設備,他們工作起來特別費勁,稍微一活動就全身出汗,而且護目鏡也因為汗水和哈氣,鏡面上起了霧氣,給工作帶來難度。

2個小時後,第一次檢查終於結束,黨治國又花了近一個小時脫下防護服走出病區。“因為進入病房後,防護設備外會感染病毒,所以脫衣服要非常仔細,光給雙手消毒就得4次,特別麻煩。”黨治國說。

走出病區,黨治國又開始著手填寫醫囑和病例報告,等他處理完所有事情,已是早上7時多,此時患者體溫恢復了正常,症狀有了好轉。

鏡頭二

一句“叔叔我想回家”

潤溼了他眼眶

1月30日,黨治國開始值隔離病區第二個班。上午9時,黨治國進入隔離病區開始查房、接診。一直忙到下午1時,黨治國才從隔離病房離開,又開始挨個兒填寫醫囑和病例報告。

沒有喝一口水,午飯沒有來得及吃,黨治國不覺得辛苦。但當他回想起那位小患者說的一句話時,眼眶溼潤了。

“我查房時走進一個才1歲多的患兒病房,孩子看見我就哭,並且奶聲奶氣地說了句‘叔叔我想回家’。”黨治國說,小孩是和媽媽一起從外省自駕到寶雞的,因為有在湖北居住史,所以在發熱一天後入院。黨治國拉著孩子的小手說:“叔叔一定讓你早點回家。”

在查體、問診後,黨治國留下自己的電話,告知孩子母親有需要就聯繫他。“畢竟孩子太小,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去幫助她們,讓她們身處異鄉也能感受到溫暖。”黨治國說。

鏡頭三

一碗放了9小時的稀飯

他吃得很香

1月30日,隔離病區的高度疑似病人多了起來。下午2時,在處理完早上患者的醫囑和病例報告後,黨治國特別累,吃了一碗泡麵,準備稍微歇一會兒。

下午4時,隔離病區又接收了4名高度疑似患者。作為當天值班臨床醫師,黨治國二話不說,又穿戴好防護服,走進隔離病區。

一個接著一個安撫、問診、查體、檢查咽喉、採樣,時鐘滴答滴答走到了晚上9時,所有病人都經過了檢查,並開始進行對症處理。

走出隔離病房的黨治國,看到辦公桌上放著同事幫他買的稀飯和包子,那是護士長下午6時幫他買的晚飯。但黨治國顧不上吃一口,又開始填寫醫囑和病例報告,因為只有寫好醫囑,護士才能給病人配藥治療,時間耽擱不得。

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3時,黨治國才長出一口氣,端起那碗放了9個小時的稀飯,大口大口吃了起來。

1月28日早上7時多,在處理完所有事務後,黨治國沒有去睡覺,而是坐在辦公桌前,認認真真地寫了一份入黨申請書。

“我有幸作為第一批第一個進入隔離病區的臨床醫師,從進入病區時的緊張,到走出病區時的從容,都是共產黨員的信念在激勵著我向前,永不退縮……所以我再次向黨組織提交入黨申請書,申請繼續奮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本報記者 曹瑞 通訊員 弓旭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